第37頁
儘管目前的非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權力,部分地成為有權力人士的私有權力,部分地成為權錢交易下有錢人與有權人共享的私有權力,但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為此而謳歌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因此,古代社會咒罵貨幣是換走了自己的經濟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輔幣。還在幼年時期就抓着普路托的頭髮把他從地心裡拖出
152來的現代社會,則頌揚金的聖盃是自己最根本的生活原則的光輝體現。
商品作為使用價值滿足一種特殊的需要,構成物質財富的一種特殊的要素。而商品的價值則衡量商品對物質財富的一切要素的吸引力的大小,因而也衡量商品所有者的社會財富。在野蠻的簡單的商品所有者看來,甚至在西歐的農民看來,價值是同價值形式分不開的,因而金銀貯藏的增多就是價值的增多。當然,貨幣的價值在變化,這或者是由於它本身的價值變化,或者是由於商品的價值變化。
但是一方面,這不會妨礙
200盎斯金始終比
100盎斯金包含的價值多,
300盎斯金又比
200盎斯金包含的價值多等等,另一方面,這也不會妨礙這種物的天然的金屬形式仍舊是一切商品的一般等價形式,是一切人類勞動的直接的社會化身。貯藏貨幣的慾望按其本性是沒有止境的。在質的方面,或按形式來說,貨幣是無限的,也就是說,是物質財富的一般代表,因為它能直接轉化成任何商品。但是在量的方面,每一個現實的貨幣額又是有限的,因而只是作用有限的購買手段。
貨幣的這種量的有限性和質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人的勞動實際產出的有限性和人的慾望的無限性,迫使貨幣貯藏者不斷地從事息息法斯式的積累勞動。他們同世界征服者一樣,這種征服者把征服每一個新的國家只看作是取得了新的國界。
要把金作為貨幣,從而作為貯藏貨幣的要素保存起來,就必須阻止它流通,不讓它作為購買手段化為消費。因此,貨幣貯藏者為了金偶像而犧牲自己的肉體享受。他虔誠地信奉禁慾的福音書。另一方面,他能夠從流通中以貨幣形式取出的,只是他以
153商品形式投入流通的。
他生產的越多,他能賣的也就越多。因此,勤勞、節儉、吝嗇就成了他的主要美德。多賣少買就是他的全部政治經濟學。
除直接的貯藏形式以外,還有一種美的貯藏形式,即佔有金銀製的商品。它是與資產階級社會的財富一同增長的。「讓我們成為富人或外表象富人吧。」(狄德羅)這樣,一方面,形成了一個日益擴大的金銀市場,這個市場不以金銀的貨幣職能為轉移,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個潛在的貨幣供應源泉,這個源泉特別在社會大風暴時期湧現出來。
貨幣貯藏在金屬流通的經濟中執行着種種不同的職能。它的第一個職能是從金銀鑄幣的流通條件中產生的。我們已經知道,隨着商品流通在範圍、價格和速度方面的經常變動,流通的貨幣量也不斷增減。因此,這個量必須能伸縮。
有時貨幣必須當作鑄幣被吸收,有時鑄幣必須當作貨幣被排斥。為了使實際流通的貨幣量總是同流通領域的飽和程度相適應,一個國家的現有的金銀量必須大於執行鑄幣職能的金銀量。這個條件是靠貨幣的貯藏形式來實現的。貨幣貯藏的蓄水池,對於流通中的貨幣來說,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貨幣永遠不會溢出它的流通的渠道。
在紙幣時代,貨幣存儲的蓄水池是銀行。
154(b)支付手段
在上面我們所考察的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中,同一價值量總是雙重地存在着,在一極上是商品,在另一極上是貨幣。所以,商品所有者只是作為現存的互相等價的物的代表來接觸。但是,隨着商品流通的發展,使商品的讓渡同商品價格的實現在時間上分離開來的關係也發展起來。這裡我們只舉出其中一些最簡單的關係。
一些商品需要的生產時間較長,另一些商品需要的生產時間較短。不同的商品的生產與不同的季節有關。一些商品在市場所在地生產,另一些商品要旅行到遠方的市場去。因此,一個商品所有者可以在另一個商品所有者作為買者出現之前,作為賣者出現。
當同樣一些交易總是在同一些人中間反覆進行時,商品的出售條件就按照商品的生產條件來調節。另一方面,有一些商品例如房屋的使用權是出賣一定期限的。買者只是在期滿時才真正取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因而他先購買商品,後對商品支付。
一個商品所有者出售他現有的商品,而另一個商品所有者卻只是作為貨幣的代表或作為未來貨幣的代表來購買這種商品。賣者成為債權人,買者成為債務人。由於商品的形態變化或商品的價值形式的發展在這裡起了變化,貨幣也就取得了另一種職能。貨幣成了支付手段。
155債權人或債務人的身分在這裡是從簡單商品流通中產生的。簡單商品流通形式的改變,在賣者和買者身上打上了這兩個新烙印。最初,同賣者和買者的角色一樣,這也是暫時的和由同一些流通當事人交替扮演的角色。但是,現在這種對立一開始就不是那樣愉快,並且能夠更牢固地結晶起來。
而這兩種角色還可以不依賴商品流通而出現。例如,古代世界的階級鬥爭主要是以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鬥爭的形式進行的;在羅馬,這種鬥爭以負債平民的破產,淪為奴隷而告終。在中世紀,這種鬥爭以負債封建主的破產,他們的政治權力隨着它的經濟基礎一起喪失而告終。但是在這裡,貨幣形式——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關係具有貨幣關係的形式——所反映的不過是更深刻的經濟生活條件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