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32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32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32頁

朗讀:

無論商品價格的變動是反映實際的價值變動,或只是反映市場價格的波動,流通手段量所受的影138響都是相同的。

假定有若干互不相干的、同時發生的、因而在空間上並行的賣,或者說局部形態變化,例如有1夸特小麥、20碼麻布、1本聖經、4加侖燒酒同時出售。如果每種商品的價格都是2鎊,待實現的價格總額就是8鎊,那末進入流通的貨幣量必須是8鎊。相反,如果這4種商品是我們上面所說過的形態變化系列的各個環節,即1夸特小麥—2鎊—20碼麻布—2鎊—1本聖經—2鎊—4加侖燒酒—2鎊,那末,有2鎊就可以使所有這些商品依次流通,因為它依次實現它們的價格,從而實現8鎊的價格總額,最後停留在釀酒者手中。這2鎊完成了4次流通。


  

同一些貨幣的這種反覆的位置變換既表示商品發生雙重的形式變換,表示商品通過兩個對立的流通階段的運動,也表示各種商品的形態變化交錯在一起。這個過程經過的各個互相對立、互為補充的階段,不可能在空間上並行,只能在時間上相繼發生。因此,時間就成為計量這個過程久暫的尺度,或者說,同一些貨幣在一定時間內的流通次數可以用來計量貨幣流通的速度。例如,假定上述4種商品的流通過程持續1天。

這樣,待實現的價格總額為8鎊,同一些貨幣1天的流通次數是4次,流通的貨幣量是2鎊,或者就一定時間的流通過程來說是:商品價格總額/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量。這個規律是普遍適用的。在一定的時間內,一個國家的流通過程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許多分散的、同時發生的和空間上並行的賣(或買)或局部形態變化,其中同一些貨幣只變換位置一次或只流通一次;另一139方面是許多部分互相平行,部分互相交錯的具有多少不等的環節的形態變化系列,其中同一些貨幣流通的次數多少不等。但是,流通中的全部同名貨幣的總流通次數提供了每個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或貨幣流通的平均速度。

例如,在每天流通過程開始時進入流通的貨幣量,當然由同時地和空間上並行地流通着的商品的價格總額來決定。但在過程之內,可以說每一貨幣都對另一貨幣承擔責任。如果一個貨幣加快流通速度,另一個貨幣就會放慢流通速度,甚至完全退出流通領域,因為流通領域只能吸收這樣一個金量,這個金量乘以它的單個元素的平均流通次數,等於待實現的價格總額。因此,貨幣的流通次數增加,流通的貨幣量就會減少,貨幣的流通次數減少,貨幣量就會增加。

因為在平均流通速度一定時,能夠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量也是一定的,所以,例如只要把一定量1鎊的鈔票投入流通,就可以從流通中取回等量的索維林,——這是一切銀行都很熟悉的手法。

既然貨幣流通只是表現商品流通過程,即商品通過對立的形態變化而實現的循環,所以貨幣流通的速度也就表現商品形式變換的速度,表現形態變化系列的不斷交錯,表現物質變換的迅速,表現商品迅速退出流通領域並同樣迅速地為新商品所代替。因此,貨幣流通的迅速表現互相對立、互為補充的階段——由使用形態轉化為價值形態,再由價值形態轉化為使用形態——的流水般的統一,即賣和買兩個過程的流水般的統一。相反,貨幣流通的緩慢則表現這兩個過程分離成彼此對立的獨立階段,表現形式變換的停滯,從而表現物質變換的停滯。至于這種停滯由什麼產生,從流通本身當然看不出來。


  
流通只是表示出這種現象本身。一般人在貨幣流通遲緩時看到貨幣在流通領域各點上出沒的次數減少,140就很容易用流通手段量不足來解釋這種現象。【「因為貨幣……是買和賣的普遍的尺度,所以每一個要賣東西而找不到買者的人,總以為他的商品賣不出去是因為國內缺乏貨幣;因此到處都叫嚷缺乏貨幣。然而這是一個大錯誤……那些叫嚷缺乏貨幣的人究竟要什麼呢?……租地農民抱怨……他以為,如果國內有較多的貨幣,他的貨物就可以賣到好價錢。

看來他要的不是貨幣,而是他想賣但又賣不出去的穀物和牲畜的好價錢……為什麼他賣不到好價錢呢?……1.或者是因為國內穀物和牲畜太多,到市場上來的人大多數都象他那樣要賣,但只有少數人要買;2.或者是因為通常的出口停滯……3.或者是因為消費縮減,例如,人們由於貧困,不能再花費過去那樣多的生活費用。可見,有助于租地農民出售貨物的,不是增加貨幣,而是消除這三個真正造成市場縮減的原因中的任何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糧食流通體系人為不暢。如中國農民曾遇到的賣糧難,即使國家撥專項收購貸款,即專門提供貨幣,作用也不大。……批發商和零售商也同樣要貨幣,就是說,因為市場停滯,他們要把他們經營的貨物銷售出去……沒有比財富不斷轉手更能使國家繁榮的了。」(散見達德利·諾思爵士《貿易論》1691年倫敦版第11-15頁)赫倫施萬德的騙術總括起來就是:由商品性質引起並在商品流通中表現出來的矛盾,通過增加流通手段就可以消除。認為流通手段不足造成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停滯,是一種流行的錯覺,但決不能由此反過來說,例如,官方採取「通貨管理」的拙劣手段所造成的流通手段的真正不足,也不會引起停滯。這裡的觀點對今天的金融政策仍然有指導意義。】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