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
中國對美貿易並不是一直享受順差。從
1972年至
1982年,每年的對美貿易几乎都是逆差,總計加起來達到
81.
96億美元。在
1983到
1985年間,雙方的貿易或多或少處于平衡狀態。此後,順差便開始迅速倒向中國。
39美國對華貿易逆差 (單位:美元)
1983年
7,
100萬
1989年
62.
35億
1984年
6,
100萬
1990年
104.
31億
1985年
600萬
1991年
126.
91億
1986年
16.
65億
1992年
183.
09億
1987年
27.
96億
1993年
227.
7億
1988年
34.
90億
這一迅速增大的貿易赤字讓許多人警覺起來,尤其是那些國會議員。一些人提出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以減少逆差,也就是將中國商品的平均進口稅率從
8%提高到
40%;還有一些人提出在每年討論延長中國最惠國地位時要附加一些條款。經常被提到的條款是:中國人權記錄的改善、取消服刑勞工產品的出口、減少出售軍火和對巴基思坦、伊朗和阿爾及利亞的核援助、停止在西藏的鎮壓、中國國內市場的開放,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是在計算機軟件和醫藥方面)。曾幾何時,例行的延長審議變成了美國一年一度的激烈政治交鋒,政府贊成無條件地批准,而國會堅持有條件地延長。
加州女議員佩蘿西(Nancy Pelosi)是最積極主張用貿易手段迫使中國讓步的人。她得到了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切爾(George J.Mitchell)、參議員霍爾姆斯(Jesse A.Helms)和眾議院多數黨領袖理格法爾德(Richard A.Gephardt)的支持。關於北京的領導人,佩蘿西說:「他們可能不喜歡資本主義,也可能不喜歡人權,但他們喜歡錢。」
40由她發起,眾議院在
1991年
11月以
409票對
21票通過了一項議案:如果中國想得到
1992年的最惠國待遇,就需要釋放所有在天安門事件中被捕的約一千人,停止向敘利亞和伊朗出售遠程導彈,在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國內和西藏的宗教自由方面表現出「進步」,並「保證」不出售核技術,以及停止向美國出口服刑勞工產品。
1992年
2月,參議院以
59票比
39票通過了有條件地延長中國最惠國地位的法案,但不足以推翻總統即將對此提出的否決,因為沒有達到必須的三分之二多數。因此布希可以重複他過去三年的一貫做法,無條件地繼續給予中國
1992年的最惠國待遇。
6.
2中國的抗辯為獲得無條件延長其最惠國待遇,中國從上到下積極活動。從北京的高層到駐華盛頓大使朱啟禎,再到中國延聘的向美國政府和國會進行遊說的公關和法律事務所。他們所圍繞的是四個精心策劃的題目:(
1)中美的地緣政治關係要比其它東西都更重要;(
2)必須承認中國的人權概念,這一概念的重點在於,滿足自己人民的物質需求,比放開西方式的公民自由重要得多;(
3)如果中國失去最惠國待遇,德國或日本有可能取代美國在中國的位置;(
4)美國統計的貿易赤字是基于「原產地國家」得出的,這樣計算並不公平,因為它將中國出口香港後轉口美國的商品算到了中國身上。而美國產品通過第三國進入中國便沒有統計為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411981至
1990年間,中國對美出口占到其總出口額的
8%,而中國從美國的進口提高到占總進口的
10-
13%,這表明美國對中國的進口是在不斷增加的。
42中國對「原產地國家」統計法的抗辯切中要害。因為自
1987年以來,許多香港和台灣的製造商將生產廠房遷往工資和原材料價格低廉的中國大陸。這些工廠的製成品通過香港出口到美國後,實際上被劃在中國出口的名下。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急速擴大,而同時對香港和台灣的貿易逆差卻在縮小。
實際上美國對所有這三地
大中華區
的貿易逆差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每一年都在
220億至
290億美元之間。
43(單位:億美元)中國香港台灣大中華區(所有三地)
1987-
27-
65-
190-
2821988-
34-
51-
141-
2261989-
62-
34-
130-
2261990-
104-
28-
112-
2441991-
127-
11-
98-
2261992-
183-
7-
94-
284為取得和解,北京表示願意與外國的代表討論人權問題。負責人權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謝夫特(Richard Schifter)應邀訪問了中國;美國駐華大使李傑明(James R.Lilley)獲准到西藏參觀;前總統卡特出訪中國時,中國人有禮貌地傾聽他要求寬容所有政治異見人士的談話。
1991年
5月,副國務卿吉米特(Robert Kimmit)訪華,公開討論了人權、防止核技術和導彈擴散、雙邊貿易及有關中東和柬埔寨的問題。
1991年
11月,國務卿貝克(James A.Baker III)到北京,再次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作為響應,中國向美國提供了他們所關心的八百名中國政治犯的情況,但卻拒絶釋放他們中的某些人,也沒有同意國際紅十字會到獄中看望他們的要求。不過中國確實答應給那些沒有未決罪案的異見人士發放出國簽證,並同意在貝克訪問後的某個時刻允許他們中的一些人出國。
44關於軍火貿易和防止核擴散問題,北京沒有作出明確承諾,只是保證「遵從」
1987年的「導彈技術管制條例」,以換取華府放寬向中國出售高速計算機和導彈零部件的限制。同時他們也表示年底前會簽署《核武器不擴散條約》。基于這些保證,
1991年
12月華府放寬了向中國出售大型計算機和導彈零部件的限制,儘管並沒有證據表明北京真的會遵守導彈條約或核不擴散條約。事實上,美國的情報部門並未停止監測中國向巴基斯坦和敘利亞運送M-
9和M-
11型彈道導彈,以及向阿爾及利亞運送核武器這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