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4.
1華盛頓會議巴黎和會在平等解決山東問題和處理許多太平洋爭端上的失敗,使美國背上沉重負擔。美國為了糾正錯誤及解決巴黎和會的遺留事項,于
1920年開始計劃召開另一場國際會議,這就是
1921年
11月
12日至
1922年
2月
6日的華盛頓會議。在遠東和太平洋有切身利益的九個國家參加了會議,即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中國、比利時、荷蘭和葡萄牙。
中國代表團滿懷希望而來,並提呈了一份九點建議書,要求與會國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相互之間停止締結有關中國的條約,尊重中國在未來戰爭中的中立權,廢除在政治上、司法上和行政管理上對中國的所有限制;再次審查外國在中國的所有特權、治外法權和租界,為其承諾設定時間期限。這個提議從美國和歐洲代表團那裡得到熱切而同情的響應。
在美國的支持下,中國的建議被合併為四項總原則,而且最終被寫進了
1922年
2月
6日九國公約的文本中。簽約國同意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放棄進一步追求勢力範圍的企圖,尊重它戰時的中立,尊重所有國家的平等商業機會。列強也分別同意于
1923年
1月
1日關閉除了租借地之外的所有在華的外國郵政所,允許中國增加進口關稅,從按照價格的
3.
5%到按
5%徵收。
至于山東問題,則由中日兩國在英國和美國的善意幫助下直接談判。世界與論,尤其是美國官方和非官方的壓力,使日本放棄了山東,而只保留了一些經濟權利。允許日本保留在山東的日本社團所需要的一些土地和房屋,比如領館建築、公眾學校、墓地和神像。日本國民應被任命為各種公用設施、畜欄和重要企業的顧問;他們也可以在膠濟鐵路擔任五年的總工程師、交通經理和總會計師,而膠濟鐵路由中國用日本貸款購回。
總的說來,中國達到了大部分目標,雖然沒有徹底解決所有問題。
在會議的其它場合還締結了兩項重要的國際協議。
1921年
12月
13日的四國公約,旨在取代英日同盟。英國、美國、日本和法國同意以和平方式解決在太平洋的爭端。另外,通過
1922年
2月
5日的五國海軍條約,這四國和意大利同意維持遠東的軍事現狀,禁止在東經
110度以東建設新的防禦工事和海軍設施。
英、美、日、法、意五國海軍主戰艦的比例確定為
5:
5:
3:
1.
75:
1.
75。這個比例使英國和美國各有總噸位為
525,
000噸的主戰艦
15艘,日本有
315,
000噸的主戰艦
9艘,法國和意大利各有
175,
0M總噸位的主戰艦。
表面上這個海軍條約是犧性日本的利益,而有利於英國和美國,但實際上在幾方面是對日本有利。首先,英國和美國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保留兩列艦隊,而日本只在太平洋保留一列艦隊。而且,條約簽定時日本的海軍力量是美國的一半;
5:
3的比例在實際上容許日本增長
10%的海上力量。
32總而言之,海軍條約保證了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操縱地位,也保證了日本在英國或美國攻擊下的相對安全。
中國民族主義的高漲九國公約基本上是簽約國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善意表示,但是它缺少強迫實施的權力,因此既沒有使列強在華的現行特權歸於無效,也沒有使他們必須以武力保護門戶開放政策或中國的獨立,這樣,中國自尊心受傷的感覺並沒有減輕。外國人繼續趾高氣揚地凌駕于中國的這種感覺之上,繼續在中國海關、鹽政局和郵政局佔據高級職位。外人住地與城市租界一如既往地存在着。日本人還在控制着南滿鐵路,把它當作侵略的工具。
而英國也繼續通過香港控制華南的貿易。對中國的愛國者來說,帝國主義的這些侮辱性象徵總是令人煩惱,時刻叫人難忘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而這一切是難以忍受下去的。為民族主義所激勵,中國人開始開展擺脫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剝削和軍閥混戰的「救國」運動。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年輕學生和大城市中正在成長的工人階級是主要角色;他們發誓要消除國內外的罪惡,並在有必要時使用武力。
民族主義爆發事件中最有名的是
1925年的「五卅慘案」,起源是當在會議的其它場合還締結了兩項重要的國際協議。
1921年
12月
13日的四國公約,旨在取代英日同盟。英國、美國、日本和法國同意以和平方式解決在太平洋的爭端。另外,通過
1922年
2月
5日的五國海軍條約,這四國和意大利同意維持遠東的軍事現狀,禁止在東經
110度以東建設新的防禦工事和海軍設施。
英、美、日、法、意五國海軍主戰艦的比例確定為
5:
5:
3:
1.
75:
1.
75。這個比例使英國和美國各有總噸位為
525,
000噸的主戰艦
15艘,日本有
315,
000噸的主戰艦
9艘,法國和意大利各有
175,
000總噸位的主戰艦。
表面上這個海軍條約是犧性日本的利益,而有利於英國和美國,但實際上在幾方面是對日本有利。首先,英國和美國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保留兩列艦隊,而日本只在太平洋保留一列艦隊。而且,條約簽定時日本的海軍力量是美國的一半;
5:
3的比例在實際上容許日本增長
10%的海上力量。
33總而言之,海軍條約保證了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操縱地位,也保證了日本在英國或美國攻擊下的相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