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亞里士多德說:「哲學起源於好奇。」誠然,好奇心能引起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當人們在月光下仰望星空,在陽光下凝視大海之時,無不產生一種好奇、驚奇之感。哲學家為此而思索人生的真諦,科學家由此而探究宇宙的奧秘,文學家因此而展示生命的美麗,演說家就此引發出雋永的談鋒。
學子、聽者由好奇而入科學之門,由好思而「淨化靈魂」。吾輩不但為自然之奇而驚嘆,而且對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博大精深亦感震驚!驚與奇,不只使我們從中發現了人類心靈與求知慾望是如此之廣漠深遠,同時更讓我們體會出生命在道德價值中的義務、責任與尊嚴!
亞里士多德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學者,「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竭力擺脫外界干擾,潛心于教學與研究。他的整個生涯和各種活動都表明他最為關注的是促進真理的發展,增加人類的知識量。他涉獵廣博,興趣廣泛,對他所處時代的一切領域几乎都進行過探討,試圖把握、理解當時一切理論與實踐知識,也確實在每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和傑出的成就。他是古代科學和哲學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體系,在西方文化史、哲學史和科學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
人們在回顧人類思維歷程時,都不能否認亞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化的一位奠基人。
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精湛細密,是一個激發過,並且繼續激發着一代代後輩靈感的導師,他像一盞理智的明燈懸于古代世界的上空。在他之前沒有人在學術上取得過他那樣的輝煌成績;在他之後雖然科學巨匠輩出,但並未因此而使他失去智慧的光輝。黑格爾譽他為「歷史上無與倫比的人物」,馬克思說他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稱他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物」,他無愧於這些評價。
「求知是人的本性」,這是亞里士多德的人生信條。他把人生的意義歸結為求知,把求知當作人格高低的象徵,他真誠地認為,愛好知識,尋求真理是人所共有的本性。他堅信人類光輝燦爛的未來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求知實踐,逐漸積累知識才能達到,並認為按求知的慾望行事,是人生最高的目標,從事理智活動,進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求知,不只是學習,而且更有教學與探索。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個人能把某個問題的知識傳授給他人時,才算懂得了這個問題。他把教育看作是展現知識的最合適的方式。他在結束了漫遊生活之後,在雅典辦起了學校,一心要把自己的思想無保留地講出來。
他的講稿與研究成果形成了多篇巨著,有人說至少有
400部,我們今天能見到的是
47部
很多都失傳,這纍纍碩果,令人驚奇的不是數量,而是它所涉及的範圍和研究的深度。這些著作有關於邏輯、語言、文學藝術、倫理、政治、法律方面的,有關於政制史、思想史方面的,有關於心理、生理方面的,有關於自然史、動植物、生物方面的,有關於化學、天文、物理、數學方面的,有關於哲學方面的……一個人的頭腦中能容納那麼多知識,實非一般人所能比。
亞里士多德尊重事實,尊重經驗,求知與求實相結合,這是他重要的治學方法。求知與求實相結合的精神,像探照燈的光柱,把探索的光芒投向科學的未知領域,不斷探求新的知識,從不滿足於已有結論,力求以更新的成果來說明事實。列寧說:「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裡有活生生的東西,他在尋求,在探索。」他在每一個領域都提出一些根本性原理,點燃起思維的火花,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亞里士多德以辛勤的勞動,為自己豎起了雄偉的知識之塔。與他的名字相聯繫的呂克昂學園,在相當一段時間都是科學與哲學研究的輝煌中心。後人稱他為「學問之父」,其含義一是指他奠定了邏輯學和生物學基礎,二是指他是古希臘哲學集大成者,是許多學科的創始人。科學發展史告訴人們,一個人能發現某一規律,發明某一技術,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能奠定某學科的基礎,可謂大科學家;某一時期、時代某方面的集大成者,更是歷史上少見的人物。
亞里士多德是許多學科的創始人,其歷史地位確實是同時代人及無數後人所不可企及的。羅素在評價畢達哥拉斯時說:「無論就他的聰明或就他的不聰明而論,……
他都是自有生民以來在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這評價同樣適用於亞里士多德。
我們肯定亞里士多德的成就,並不意味着肯定他的全部學說。實際上,他的很多思想都已被新的科學所否定,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更是如此。因此相當一部分科學家把他看成是近代科學進步的障礙。平心而論,全盤否定是不對的。
因為科學的發展是不斷修正錯誤,發現新真理的過程。從科學史角度看,人們仍承認亞里士多德在人類科學發展中的貢獻與作用,他的許多著作仍是今人必讀的經典之書。喬納遜·伯內斯說:「亞里士多德永遠不會被人遺忘,他的事業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人們的興趣。」無論人們對他的評價多麼不同,有一個事實無可否認,他為人類探求真理開拓了道路,他尊重事實的治學方法為今人所發揚,他的思想是人類的一筆精神財富。
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他的里程碑地位是不可動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