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初,直隷不置布政使,置口北道一人司度支,兼山西布政使銜。 雍正二年,改從直隷布政使銜。 各省置左、右布政使一人, 貴州事簡,不置右布政使。 左、右參政、參議,因事酌置。守道併兼參政、參議銜。所屬經歷, 江寧、蘇州、湖南、甘肅不置。 都事, 福建、河南各一人。 照磨, 浙江、福建、湖北、山西、四川、甘肅各一人。 檢校, 正九品。雍正二年省。 理問,副理問, 從七品。康熙三十八年省。 庫大使,倉大使,寶源局大使, 正九品。康熙三十八年省。 因時因地,省置無恆。順治三年,罷南直隷舊設部院遣侍郎,滿、漢各一人,駐江寧治事,至是省,定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十八年,江南分省,右布政使徙蘇州,左仍駐江寧。康熙二年,陝西分省,右布政使徙鞏昌,分治甘肅。明年,湖廣分省,右布政使徙長沙,分治湖南。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為江蘇布政使,左為安徽布政使;陝西左布政使為西安布政使,右為鞏昌布政使;湖廣左布政使為湖北布政使,右為湖南布政使。並定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各一人,陝西二人,罷左、右系銜,名曰守道。七年,定山西、陝西、甘肅為滿洲缺。 雍正元年,授胡期恆陝西布政使。明年,授高成齡山西布政使。又明年,授孔毓璞甘肅布政使。參用漢人自此始。 八年,置直隷守道一人,綜司度支;改西安布政使為陝西布政使;徙鞏昌布政使駐蘭州,為甘肅布政使。雍正二年,改直隷守道為布政使。乾隆十八年,停各省守道兼布政使、參政、參議銜。二十五年,以江寧錢穀務劇,增置布政使一人,析江、淮、揚、徐、通、海六府、州隷之;蘇、松、常、鎮、太五府仍隷蘇州布政使;其安徽布政使回治安慶。光緒十年,新疆建行省,增置甘肅新疆一人,駐烏魯木齊。十三年,台灣建行省,增置福建台灣一人,駐台北。 二十一年棄台灣,乃省。 三十年,命江寧布政使兼理江淮布政使事,尋罷。宣統二年,各省設財政公所, 或名度支公所。 分曹治事,以布政使要其成,間省經歷等官。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省各一人。 正三品。 其屬:經歷司經歷, 正七品。 知事, 正八品。 照磨所照磨, 正九品。 司獄司司獄, 從九品。 各一人。按察使掌振揚風紀,澄清吏治。所至錄囚徒,勘辭狀,大者會籓司議,以聽於部、院。兼領闔省驛傳。三年大比充監試官,大計充考察官,秋審充主稿官。知事掌勘察刑名。司獄掌檢察繫囚。經歷、照磨所司視籓署。
初,直隷不置按察使,置大名巡道兼河南按察使銜,通永天津巡道兼山東按察使銜,霸昌井陘巡道兼山西按察使銜。雍正二年改直隷按察使銜。各省置按察使一人。副使、僉事,因事酌置。巡道併兼副使、僉事銜。所屬經歷、 安徽、湖南、甘肅、貴州不置。 知事, 江西、福建、山西、廣東、廣西各一人。 照磨, 安徽、福建、浙江、湖南、甘肅、貴州各一人。 檢校、 康熙六年定江西、福建、山西、陝西各一人。三十九年省。 司獄,因時因地,省置無恆。順治三年,增置江寧按察使一人。康熙三年,增置江北按察使,駐泗州;湖廣按察使,駐長沙;甘肅按察使,駐鞏昌。六年,定江蘇、安徽、湖北、湖南、陝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山東、山西、河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各一人,名曰巡道,徙安徽按察使駐安慶。七年,定山西、陝西、甘肅為滿洲缺。 雍正元年,授高成齡山西按察使。二年,授費金吾陝西按察使,張適甘肅按察使。參用漢人自此始。 八年,增置直隷巡道一人,綜司刑名。徙甘肅按察使駐蘭州。雍正二年,改直隷巡道為按察使。八年,江蘇按察使徙蘇州。 江蘇隷此。 乾隆十八年,停各省巡道兼按察使副使、僉事銜。鹹豐三年,加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按察使銜。 後改皖南道。 同治五年,加奉天奉錦山海道按察使銜。 後改錦新營口道。 光緒十三年,福建台灣道、甘肅新疆道並加按察使銜。三十年,加江蘇淮揚海道按察使銜。 福建台灣道後省,餘並改提法使銜。 宣統三年,更名提法使,間省經歷等官。
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 從三品。 奉天、直隷、山東、兩淮、兩浙、廣東、四川各一人。鹽法道,江南、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山西、陝西、四川、廣西、雲南各一人,甘肅二人。兼分守地方者二,分巡地方者六。 詳道員。 運同, 從四品。 長蘆、山東、廣東分司各一人。運副, 從五品。 兩浙分司一人。監掣同知, 正五品。 山西、河東、兩淮、淮南、淮北各一人。鹽課提舉司提舉, 從五品。 雲南三人,分司石膏、黑鹽、白鹽三井。運判, 從六品。 直隷薊永分司、兩淮海州通州泰州分司、兩浙嘉松分司各一人。鹽課司大使, 正八品。 直隷、 場凡八:曰越支、曰岩鎮、曰蘆台、曰豐財、曰石碑、曰歸化、曰濟民、曰海豐。 山東 場凡八:曰王家岡、曰永阜、曰永利、曰富國、曰濤雒、曰石河、曰官台、曰西繇。 各八人,山西三人, 曰東場、曰西場、曰中場。 兩淮二十有三人, 曰板浦、曰臨興、曰中正、曰金沙、曰呂四、曰餘西、曰掘港、曰豐利、曰石港、曰角斜、曰拼茶、曰廟灣、曰劉莊、曰新興、曰伍佑、曰富安、曰安豐、曰梁垛、曰河垛、曰草偃、曰丁溪、曰東台,場各一人。 福建十有六人, 內西河、浦下驗掣大使各一人。其場曰福清、曰詔安、曰莆田、曰下里、曰浯州、曰福興、曰潯美、曰石馬、曰惠安、曰祥豐、曰蓮河。又有江陰西場、漳浦南場、前江團場。 兩浙三十有二人, 內崇明巡鹽大使一人。其場曰仁和、曰三江、曰錢清、曰曹娥、曰穿山、曰石堰、曰鳴鶴、曰清泉、曰大嵩、曰雙穗、曰長林、曰長亭、曰黃岩、曰下沙、曰下沙頭、曰杜瀆、曰西路、曰許村、曰海沙、曰鮑郎、曰蘆瀝、曰橫浦、曰袁浦、曰永嘉、曰青村、曰浦東、曰龍頭、曰玉泉、曰黃灣、曰東江、曰金山。四川五人,曰青是渡、曰庸家渡、曰牛華溪、曰雲陽、曰大寧,場各一人。 廣東十有二人, 曰白石、曰博茂、曰大洲、曰招收、曰淡水、曰小靖、曰石橋、曰茂暉、曰隆井、曰東界、曰敢白、曰電茂,場各一人。 雲南七人。 曰黑鹽井、曰白鹽井、曰石膏井、曰阿陋井、曰按板井、曰大井、曰麗江井,場各一人。 鹽引批驗所大使, 正八品。 直隷、 分駐小直沽、長蘆。 山東、 分駐雒口、蒲台。 兩淮 分駐儀徵、淮安。 各二人,四川三人, 重慶、嘉定府經歷各兼一人。遂寧縣丞兼一人。 兩浙四人, 杭州、紹興、松江、嘉興各一人。 廣東一人。 駐西匯關。 庫大使, 從八品。 長蘆、兩淮、兩浙、山東、廣東、 隷鹽運使。 山西、福建、四川、雲南 隷鹽法道。 各一人。經歷, 從七品。 長蘆、兩淮、兩浙、山東、廣東、 隷鹽運使。 山西 隷鹽法道。 各一人。知事, 從八品。 兩淮、廣東各一人。巡檢, 從九品。 長蘆一人, 駐張家灣。 兩淮、 分駐白塔河、烏沙河。 山西 分鹽池駐長樂。 各二人。
運使掌督察場民生計,商民行息,水陸輓運,計道里,時往來,平貴賤,以聽於鹽政。 長蘆、兩淮各一人。其福建、四川、廣東,總督兼之。兩浙、山西、雲南,巡撫兼之。沿革詳下。 鹽法道亦如之。運同,運副,運判,掌分司產鹽處所,輔運使、鹽道以治其事。同知掌掣鹽政令。提舉治事如分司。場大使掌治鹽場、池、井,分轄於運同、運判,統轄於運使或鹽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