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
5]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隱居于此,故名。[
6]華陽外史弘景:指南朝齊梁時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
今江蘇南京南人。曾為諸王侍讀,奉朝請。永明中辭官,退隱于句容之句曲山
今江蘇句容縣,自號華陽隱居,為道教著作家、醫藥學家。
[
7]日鑄之峰:即日鑄嶺,在浙江紹興市東南。[
8]歐冶子:春秋時冶金家、善鑄劍。相傳應越王聘,鑄湛廬、巨闕、勝邪、魚腸、純鉤五劍。後又于幹將為楚王鑄龍淵、泰阿、工布三劍。
[
9]薄:逼近,靠近。[
10]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11]浸:漸漸地。[
12]瀦
zhū:水停積。
[
13]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江紹興市南,在若耶山下。相傳西施曾浣紗于此,故又名浣紗溪。[
14]湖:指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的鏡湖。[
15]秘書卿:秘書監的長官。
[
16][魚責]魚:即「鯽魚」。[
17]鸜鵒
qú yù:也作「鴝鵒」,即八哥。[
18]滑:流利。[
19]脊令:即鶺鴒鳥。
本文選自《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卷六。作者在元順帝至正十五年
1356六月,從越城
今浙江紹興市經平水遊覽會稽山水,寫了一組遊記,本文和下面的《松風閣記》就是其中之二。《活水源記》所記的活水源,環境幽雅,源水澄澈可鑒,生活于其中的小動物各得其所,更襯托出這活水源的清靜幽深。源水又能灌溉田地,是人民賴以生存的甘泉。
文章寫得清新自然,富有生趣,其記敘頗受《山海經》影響。
稽山書院尊經閣記.王守仁
經,常道也,其在於天謂之命,其賦於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其見於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是惻隱也,羞惡也,辭讓也,是非也,是親也,義也,序也,別也,信也,一也;皆所謂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是常道也,以言其陰陽消息之行焉,則謂之《易》;以言其紀綱政事之施焉,則謂之《書》;以言其歌詠性情之發焉,則謂之《詩》;以言其條理節文之著焉,則謂之《禮》;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則謂之《樂》;以言其誠偽邪正之辯焉,則謂之《春秋》。是陰陽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誠偽邪正之辯也,一也;皆所謂心也,性也,命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夫是之謂六經。六經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書》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詩》也者,志吾心之歌詠性情者也;《禮》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樂》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誠偽邪正者也。君子之於六經也,求之吾心之陰陽消息而時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紀綱政事而時施焉,所以尊《書》也;求之吾心之歌詠性情而時發焉,所以尊《詩》也;求之吾心之條理節文而時著焉。
所以尊《禮》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時生焉,所以尊《樂》也;求之吾心之誠偽邪正而時辯焉,所以尊《春秋》也。
蓋昔者聖人之扶人極、憂後世而述六經也,猶之富家者之父祖,慮其產業庫藏之積,其子孫者或至于遺忘散失,卒困窮而無以自全也,而記籍其家之所有以貽之,使之世守其產業庫藏之積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窮之患。故六經者,吾心之記籍也;而六經之實,則具于吾心,猶之產業庫藏之實積,種種色色,具存於其家;其記籍者,特名狀數目而已。而世之學者,不知求六經之實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響之間,牽制於文義之末,硜硜然以為是六經矣;是猶富家之子孫,不務守視享用其產業庫藏之實積,日遺忘散失,至于窶人丐夫,而猶囂囂然指其記籍。曰:「斯吾產業庫藏之積也!」何以異於是?
嗚呼!六經之學,其不明於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說,是謂亂經;習訓詁,傳記誦,沒溺于淺聞小見,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謂侮經;侈淫辭,競詭辯,飾奸心盜行,逐世壟斷,而猶自以為通經,是謂賊經。若是者,是並其所謂記籍者而割裂棄毀之矣,寧復知所以為尊經也乎?
越城舊有稽山書院,在臥龍西崗,荒廢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於民,則慨然悼末學之支離,將進之以聖賢之道,於是使山陰令吳君瀛拓書院而一新之;又為尊經之閣于其後,曰: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閣成,請予一言,以諗多士。予既不獲辭,則為記之若是。
嗚呼!世之學者,得吾說而求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為尊經也矣。
——選自《四部叢刊》本《王文成公全書》
譯文:
經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它在天稱為「命」,秉賦於人稱為「性」,作為人身的主宰稱為「心」。心、性、命,是一個東西。它溝通人與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間,貫通往古來今,無處不存,無處不是同樣,無處可能改變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恆不變之道。它表現在人的情感裡,便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謙讓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現在人際關係上,便是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兄弟之序,朋友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