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仔細地看了這只核舟後,驚嘆道:噫,技藝也真是神奇啊!《莊子》、《列子》書中所記載的能工巧匠,被譽為象是鬼斧神工的事情很多,可是有誰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運刀自如地進行雕刻,而又能刻得鬍鬚眉毛都清清楚楚的?如果有那麼一個人,拿我的話來告訴我,我也一定會懷疑他在說謊。可現在這卻是我親眼目睹的事實。從這件作品來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來。噫,技藝也真是神奇啊!
魏學洢
約1596-約1625, 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嘉善
今屬浙江人。他生活在晚明閹黨橫行的時期,父親魏大中因上疏指責權奸魏忠賢結黨樹威,被誣下獄,遭殺害。他本人也因父親枉死,成天號泣而死,大約只活了三十歲左右。
崇禎初年,曾詔旌他為孝子。一生沒做過官,好學善文,著有《茅簷集》。
荷蓧言序.
明高攀龍
華無技家的廣庭,庭中雙桂對峙,屹如兩山。枝下虯拂地,樹中各可布席坐數十客,葉密護之如幄。花發時聳色奪目,濃香沁骨。乍見而駭,不謂天壤間有此奇,蓋世而無儷矣。
不佞非以事奪[
1],無年不作賞花人。一日酒中無技出《荷蓧言》示不佞。旨哉無技[
2],家太湖濱,青山白水,浸灌久矣,味深矣,宜其能言丈人意中事[
3]。言之不足,而三言之、四言之,味愈雋也。
第無技即有高韻,一丘一壑,不佞嘗以自與而不與無技。無技與不佞生同歲,其受氣十倍不佞,當用於世,未可以丘壑與。又其人有肝膽,能當天下事,未忍以丘壑與。然無技閲世多,知世味如此,而無涯之樂現前,有盡之年迫後。
坐雙桂間,香一爐,茗一醉、不,酒一樽,書一卷。出門而云煙帆鳥變態于七十二峰,皆吾幾席上物,世味豈更有旨於是者!宜其有荷蓧之心哉。
註釋:
[
1]不佞:指自己。自謙詞。[
2]旨:味美。[
3]丈人:指荷蓧丈人。
《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
高攀龍
1562—1626,無錫人,字存之,萬曆進士。嘉宗立,官左都御史。為魏忠賢所惡,削籍歸,投水而死。攀龍學問文章,為當代名宿。
與顧憲成講學東林書院,世稱高顧。有《周易易簡》、《高子遺書》等作。
洪汝含《鼓山遊記》序.
明曹學佺
作文遊山記最難。未落筆時,搜索傳志,鋪敘程期,洋洋灑灑,堆故實于滿紙[
1],但數別人財寶而已,于一種游情了不相關。即移之他處游亦可,移之他人遊亦可。拘而寡韻,與泛而不切,病則均焉。
記游如作畫,畫家必須摹古,間復出己意着色生采,自然飛動。及乎對鏡盤礴,往往難之。乃以為畫不必似,蓋遠近位置,木石向背,逼真則礙理,兩為入耳。法既不傷,于境復肖,又何以似為病也?
友人洪汝含氏,作《鼓山遊記》。余讀之,初若不汲汲於游者。或為嵐翠招之[
2],或為友朋動之,或自崖而返,或登頂者再。惟隨其興之所適[
3],及乎境之所奏[
4],故其為記,亦不為傳志故實之所窘縛,與夫年月裡數之所役使。
神情滿足,氣色生動,嘻笑戲謔,皆成文章。以如意之筆術,奪難肖之畫工。此所謂合作也[
5]。傳《詩》之《葛覃》曰:「葛者,婦人之所有事也。
為是詩者,詠歌其所有事,而又及其所聞見,言其樂從事于此也。」噫!汝含氏之遊,可謂樂矣,是宜記。
註釋:
[
1]故實:即典故。[
2]嵐翠:山氣呈現的翠綠。[
3]適:至,住。[
4]奏:通「湊」。
會合。[
5]合作:合于法度。[
6]傳《詩》:《詩經》毛亨傳。傳:解說經義的文字。
本文選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本文借為友人的《鼓山遊記》作序,論述了有關遊山記的寫作方法問題。作者認為寫遊山記,要「隨其興之所適,及乎境之所奏」,而不為傳志故實所束縛和年月裡數所役使,也就是要寫出獨具個性的「游情」。這對今人作遊記文也頗有啟發。
湖心亭看雪.
明張岱
崇禎五年[
1]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絶。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不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
2]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註釋:
[
1]崇禎五年:公元
1632年。崇禎:明思宗年號。[
2]金陵:今江蘇南京。
虎丘.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六七里
1,其山無高岩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遊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
2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罍雲瀉,遠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署,競以歌喉相鬥,雅俗既陳,妍媸自別。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
3,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
4,清聲亮徹,聽者魂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