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汾州府: 沖,繁,難。隷冀寧道。 康熙六年,省明冀南道入。東北距省治二百二十里。至京師千三百八十里。廣三百五十里, 斜。 袤三百二十里。 沿明制。 北極高三十七度十九分。京師偏西四度四十五分。領州一,縣七。汾陽 繁,疲,難。倚。西:將軍山、黃蘆嶺。北:謁泉。東北:文穀水自文水入,循汾水故道,右合原公、金鎖關水,至府治東為文湖。又南,右納義水,入孝義。郭柵、陽城二鎮。冀村,巡司駐。有驛。 孝義 繁。府南少東三十五里。西:上殿山。西北:龍門;薛頡嶺,古狐岐山,禹貢「治梁及岐」。其南,盤重原,勝水出焉,俗名孝河,會南川、陽泉水,逕城南而東。東北:文穀河自汾陽合義水入,逕鹽鍋頭入介休。溫泉、鳳尾二鎮。 平遙 繁,沖,難。府東八十里。西北:汾水自文水入,逕長壽村。東北:侯甲水自祁入,左合謁戾山、嬰澗、過嶺、魯澗,超山、中都及亭岡水入焉。又南入介休。上殿鎮。洪善驛。 介休 沖,繁,難。府東南七十里。南,介山,一曰綿山,綿水出。東:天峻,石河出,又東石桐水出。東北:汾水自平遙入,後先合之,入靈石。張蘭鎮,同知駐。義棠驛。 石樓 簡。府西少南百八十里。東南:石樓山。西:九重。西北:團圓山。黃河自寧鄉入,合屈產泉,古牧馬川,復合溫泉,即石羊水,入永和。 臨 簡。府西北三百二十里。東南:漢高山。西南:招賢、馬頭。河水左瀆自興入,合紫金山水,又南逕曲峪鎮入永寧。其湫水亦自興入,逕赤壁山,合連枝、積翠、黃龍、漢高、雲山凡十六水入焉,又南入永寧。有三交鎮。 永寧州 沖,繁,難。府西北百七十里。東:九鳳。東北:呂梁。西:匾鬥、南山。西北:馬頭。河水左瀆自臨入。東北:赤堅嶺,離石水出,曰北川。南:步佛山,合蘆子山水,逕城西,合東川,納南川,清水河入焉,又南入寧鄉。吳城、柳林、永安三鎮。柳林、方山堡二巡司。玉亭、吳城、青龍三驛。 寧鄉 簡。府西百四十里。南:雲集嶺。北:寧陽山。東:柏窊、蕉山。西南:泉子,清水河出,北合屏風山水,逕城東,又西北入永寧注河。河水左瀆復入,逕三交鎮,合石口、牛尾泉水,入石樓。有鋤鈎鎮。
潞安府: 繁,疲,難。隷冀寧道。 初沿明制,領縣八。乾隆二十九年,省平順,分入潞城、壺關、黎城。西北距省治四百五十里。至京師千三百里。廣三百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極高三十六度七分。京師偏西三度二十八分。領縣七。長治 繁,難。倚。東:壺口山。東南:五龍。東北:柏穀。西南:福泉。濁漳水自長子入。東南陶水出雄山,北合八諫、鷄鳴山水,右會淘清河入。又北至秦村,左會藍水,右石子河入,又西北入屯留。鎮四:韓店、高河、太義、西火。分防同知駐太義鎮。縣丞駐西火鎮。驛二:龍泉、太平。 長子 沖。府西少南五十里。東南:紫雲山、羊頭。西南:發鳩山,水經注鹿穀。濁漳水出其東麓四星池,東會傘蓋、陽泉水,逕城南,右合堯水、慈林水及梁水,入長治。西北:藍水自屯留入,逕河右會雍水,亦入長治。鮑店鎮,縣丞駐。漳澤驛。 屯留 沖。府西北六十里。東北:良材山。西北:五巑。西南:盤秀,藍水出其陽摩河嶺,古絳水,東入長子注濁漳。至長治北流,逕縣東入潞城。今絳水出其陰,東逕石田山,左會高麗水,又東北,右合霜澤、左三嵕山水,逕城北,右合疑水。鷄鳴水乃古諫水,逕餘吾故城南、屯留故城北者。鎮二:寺底、豐儀。驛一:餘吾。 襄垣 沖。府北少西九十里。西南:五巑山。北:五音、仙堂。西北:紫岩。東南:鹿台。濁漳水自潞城入,逕其北,左會銅鞮水,又北逕城東。東北:涅水自武鄉入,右會臨水,史水自左注之,為合河口,入黎城。鎮二:東周、下良。驛一:虒亭。 潞城 簡。府東北四十里。南:盧山、大禹。東南:伏牛、葛井。東:靜林。西:三垂。西北:黃阜。西南:濁漳水自屯留入,左合絳水,為交漳,即禹貢降水。又西北入襄垣,至黎城錯入,逕潞縣故城,是濁漳兼有潞浸之稱。又東復錯黎城,仍入境。東出馬塔口入河南涉縣。西南有三垂岡。東南有虹梯關,即魯般門,巡司駐。鎮三:神頭、黃碾、羊圍。東南平順鄉城,鄉學訓導駐焉。 壺關 簡。府東南三十里。壺關山,西北六里。東北:風穴山。東:馬駒、麥積、安公。壺水出西北,逕城北為石子河,左合清流河,東南大王、抱犢,又東赤壤。其陰東井嶺,淘清河出,西北逕黃山,併入長治。嶺東五指河,東南為沾水,逕紫團山入河南林縣。東有玉峽關。馮坡鎮。 黎城 簡。府東北百十里。東南:潞祠山。西北:積布、錏峪。濁漳水自襄垣入,東南逕聯珠山,錯潞城復入,左合黃須水,東逕赤壁山,仍入之。東北:綉屏,清漳水自遼入,逕吾兒峪,古壺關在焉,入河南涉縣。玉泉水從之。
澤州府: 沖,難。隷冀寧道。 初沿明制,為直隷州。領縣四。雍正六年為府,增附郭。西北距省治六百二十里。至京師千六百里。廣三百四十里,袤二百三十里。北極高三十五度三十一分。京師偏西三度三十七分。領縣五。鳳台 沖,繁,難。倚。南:太行山,其巔黑石嶺,其北天井關;西南,小口,即太行陘馬牢。東南:硤石、浮山。北:司馬。東北:丹水自高平入,左合蒲水,南逕高都故城東。其南源澤水,出西北二仙掌,合塔河來會。又南,左納丈水,逕八盤、壘石、石人山。白水合西沙河,逕城南,合轆轤水,天井溪右注之,入河南河內。西北:吳山,陽阿水出,南逕蟠龍、聖王山,入陽城注沁水。沁水復入,入濟源碗子。鎮三:橫望、攔車、周村。驛二:太行、星軺。丞兼巡司駐星軺。 高平 沖,繁。府北少東八十五里。北:韓王山。東:七佛。西:髑髏、浩山。西南:空倉。西北:發鳩,漳水出其陰。其巔鳳頭,丹水北源出,左會白水,右絶水,實泫水。東南,右合長平水,逕城北。又東南,左合西東長河,至杜村。右合五龍山水,俗亦曰泫水,入鳳台。東有蒲水,自陵川入從之。東有石壁關。西北有長平關。鎮四:米山、丁壁、野川、時莊。喬村、長平二驛。 陽城 難。府西八十里。西南:王屋,其東析城,有三峰,亦曰底柱,濝水出。東南:莽山,溴水出,北源,併入河南濟源。東北:沁水自其縣入,左合史山河,右郃陽泉水,東南逕南莊。其澗河入為南河,右合濩澤水,逕閻家津,右合桑林水,左納陽阿水,入鳳台。東南有白雲隘,路通濟源。縣境十七隘,此為最要。東冶鎮,同知駐。 陵川 簡。府東北百二十里。西南:九仙山。西北:寶應。聖宮山,蒲水出,屈西,左會龍門山、鳳山水,入高平。東北:堯莊,丈河出,西南逕靈泉、六景、佛兒諸山,入鳳台。東南:王莽嶺,源水出。洪水村,平田水出,併入河南輝縣。南:雙頭泉,屈南,逕瘦驢嶺入修武。東北:淅山,淇水出,俗淅水,逕熊耳,即沮洳山,入壺關。 沁水 簡。府西北百七十里。西:阜山。西南:輔山。東北:隗山。北:大尖,至河頭寨,右合梅河、杏河。沁水自嶽陽右會東河,即水經黑嶺水。又東南逕紫金山至端氏故城,左合秦川及熊耳山水,即水經注簳簳水。又東南,左合潘河,入陽城。西南:鹿台山,蘆河出,古陽泉水。其南澗河並從之。鎮四:郭壁、武安、固鎮、端氏。端氏,巡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