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上 - 217 / 663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上

第217頁 / 共663頁。

 大小:

 第217頁

朗讀:

江蘇:禹貢揚及徐、豫三州之域。明為南京。清順治二年改江南省,設布政使司,置兩江總督 轄江南、江西,駐江寧。又設淮揚總督,尋裁。及江寧巡撫。治蘇州。又設鳳廬安徽巡撫,尋裁。 十八年,分府九: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淮安、揚州,直隷州四:徐、滁、和、廣德,屬安徽,江南左布政使領之。康熙元年,安徽設巡撫。三年,分江北按察使往治。五年,揚州、淮安、徐州復隷江南。六年,江南更今名,改左布政使為安徽布政使司, 駐江寧。 右布政使為江蘇布政使司, 治蘇州。 統江寧、蘇州、常州、松江、鎮江、揚州、淮安府七,徐州直隷州一。雍正二年,升太倉、邳、海、通四州為直隷州。十一年,徐州升府,邳還為州,屬之。乾隆二十五年,移安徽布政使司安慶,增設江寧布政使司,析江寧、淮安、徐、揚四府,通、海二直隷州屬之,與江蘇布政使司對治。三十二年,增海門直隷,屬江寧。光緒三十年,又設江淮巡撫, 駐清江浦。 尋復故。廣九百五十里,袤千一百三十里,積三十七萬二千五十四方裡。北極高三十一度五分至三十五度十分。京師偏東五分至五度三分。宣統三年,編戶三百二十一萬三千四百八十三,口九百三十五萬六千七百五十五。領府八,直隷州三,直隷一,州三,四,縣六十。

江寧府: 沖,繁,難。隷江寧道。明,應天府。江寧布政、交涉、提學三使,江安糧儲、江南勸業、巡警、鹽法四道,江寧將軍、副都統,織造兼督龍江西新稅關駐。 順治初,因明制,縣八。雍正八年,改溧陽屬鎮江。北距京師二千四百四十五里。廣二百里,袤三百里。北極高三十二度四分。京師偏東二度二十八分。領縣七。上元 沖,繁,難。倚。附郭有清涼山、師子山、富貴山。北:紫金山、幕府山。東:烏龍山、聖遊山。有硃湖洞,道書三十一洞天。清江門內有小倉山。石城門內冶城山。南:大江自安徽當塗入,受秦淮河水,為草鞋夾。左與江浦分岸,得觀音山水。有燕子磯。秦淮河上承句容赤山湖水,合廬山水,逕通濟門,一入江寧,一入城。又西北流,至下關入江。新開河東北,乾隆四十五年濬,賜名便民。有市曰石埠橋。又東為黃天蕩。鎮四:淳化、靖安、土橋、石步。草鞋夾、燕子磯、棲霞街、湖熟有汛。一驛:金陵。淳化巡司。有鐵路。商埠:下關。光緒二十一年馬關條約四埠之一。 江寧 沖,繁,難。倚。南:聚寶山雨花台設砲台。大江西逕下關鎮。港七:銅井、烈山,北曰河口、綠新墅,又北大勝關,古新林浦也,西北曰北河,曰下關,分受秦淮河水。鎮三:江寧、秣陵、金陵。大勝、秣陵有汛。有驛。江寧、秣陵巡司二。有鐵路。 句容 沖,難。府東九十里。縣有句容山,以此名。北:華山。東北:銅山。東南:茅山。大江西來。港二:羅絲溝、下蜀港。赤山湖出絳岩山,秦淮水源於此,亦曰絳岩湖。匯亭水、黃堰河、蒲裡溪,曰南源,與北源合於白米湖,又西入上元。鎮五:白土、常寧、東陽、下蜀、龍潭。龍潭巡司。有驛。 溧水 簡。府東南一百四十里。南:芝山、中山一曰獨山。東:廬山,秦淮水別源所出。石臼湖西南,逕城北流入秦淮,明故運道也,今淤。一驛:孔家。 江浦 沖。府西北四十里。東北:十三公山、九連山。西:龍洞山。大江西南自安徽和州入,右與江寧分岸。為口四:曰烏江,曰老西江,曰新河,曰老河。受浦子口河,東北入六合。滁水右瀆自安徽滁州入,亦曰後河,東與來安分岸,復盡入境,曰前河,右出支津至東葛鎮,又東北逕岔河集,會沙河入六合。鎮三:高望、香泉、葛城。二驛:江淮、東葛。浦口巡司一。江淮有驛丞,裁。有鐵路。 六合 簡。府北一百二十里。南:瓜步山。西南:晉王山。大江西南自江浦入,右與上元分岸。折東南為通江集口支津,北抵城隍湖。有沙洲圩砲台。又東劃子口。滁河西自江浦入,逕皁河口,北為汊河,又南屈曲流入江。稅課局大使駐。鎮四:瓜步、長蘆、宣化、竹鎮。有堂邑驛丞,裁。瓜步巡司一。 高淳 簡。府東南二百四十里。東:大遊山。東北:荊山。南:固城湖,又東播為胥河。西:丹陽湖,北接石臼湖。有水自蕪湖東入丹陽湖,又東南入固城湖。或雲禹貢中江也。鎮三:廣通、固城、水陽。廣通巡司一。


  

淮安府: 沖,繁,疲,難。隷淮揚海道。 順治初,因明制,州二,縣九。雍正二年,升海、邳為直隷州,贛榆、沭陽屬海,宿遷、睢寧屬邳。九年,析山陽、鹽城地置阜寧。南距省治五百里。廣三百八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極高三十三度三十二分。京師偏東二度五十二分。領縣六。山陽 沖,繁,疲,難。倚。漕標副將駐。北運河南流,烏沙、澗河諸水注之。東六草蕩,南白馬湖,匯洪澤湖水,與寶應錯,東北會於運河。北黃河故道。鹹豐三年徙,今堰存。河所經南北岸,設同知、管河縣丞、主簿、巡檢,弁官廢置不常。鹹豐十年裁。板徬鎮有鈔關巡司一。鎮二:北神、廟灣。菱陵、高堰、楊家廟有汛。驛一:淮陰。驛丞裁。 阜寧 繁,疲,難。府東北一百六十里。雍正九年置。東北:大海。有堰曰範公堤。射陽湖上承苔大縱湖水,匯淮水為湖,又東流,會諸水入海。運鹽河受射陽湖水,逕城南流,循範公堤入鹽城。西有黃河故道。鎮三:馬邏、北沙、蒙龍。草堰巡司一。 鹽城 繁,難。府東南二百四十里。東:大海。港二:新洋、鬥龍。有新興、五佑鹽場,鹽課大使駐。運鹽河自草堰口環城流,至便倉鎮入興化。苔大縱湖西南與興化錯。縣西諸水所匯。有天妃徬,徬官裁。小關、劉莊、新陽、沙溝有汛。鎮九:上岡、大岡、沙溝、岡門、新河、安豐、清溝、喻口、新興。上岡、沙溝巡司二。 清河 沖,繁,疲,難。淮揚道治所。江北提督、總兵駐。舊置總河,後省入總漕。自府城徙此,光緒三年裁。裡河同知及河庫道均先後裁。府西北三十五里。北:清江浦。明陳瑄開,宋沙河也。運河西北自桃源入,歧為鹽河。又東為中河口,水經謂之中瀆水,出山陽白馬湖。又東迤南至清口屈而東,逕三徬,與清江浦合,東南入山陽,是為淮南運河。南:六塘河自桃源入,東北逕劉家莊入沭陽。鹽河東北流,逕西壩,淮安分司運判駐,乾隆二十八年移海州。又東至周莊入安東。西南:洪澤湖,西有黃河故道。鎮十:王家營、洪澤、老子、西壩、漁溝、官亭、大河口、澗橋、馬頭、周橋。王家營、馬頭、河北、漁溝有汛。一驛:清口。有驛丞,裁。澗橋巡司一。 安東 繁,疲,難。府東北六十里。西南鹽河自清河入,貫縣境,入海州,與六塘河合。東北:一帆河自海州入,南至旗杆村。水經,淮水東左右各合一水,至淮浦入海。東北:黃河故道。淮海河務兵備道駐,鹹豐十年裁。鎮三:太平、長樂、魚場口。五港、佃湖有汛。佃湖巡司一。桃源沖,繁,難。府西北一百二十里。運河自宿遷南來,逕古城驛,入清河,歧為六塘河,一曰北鹽河,東北流入沭陽。洪澤湖西南與清河錯。西北有黃河故道。鎮七:三義、河北、崔鎮、眾興、張泗沖、白洋河、赤鯉湖。崔鎮、洋河、三義有汛。二驛:桃源、古城。驛丞裁。有巡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