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臨江府: 繁,疲,難。省東北二千里。金,黑水靺鞨部。 清初黑哲喀喇人所居,即薙發黑斤。曰拉哈蘇蘇。光緒初,始由三姓副都統編戶入旗,分三佐領。三十二年,置臨江州。宣統元年升,隷東北路道。廣四百三十里,袤四百餘裡。北極高四十六度二十分。京師偏東十三度二十分。 東:街津山、小白。南:西太平。西南:葛蘭棒子。西:烏爾古力。松花江自富錦入,左會黑龍江,曰黑河口,為混同江。又東合街津河,出向陽山,入綏遠。南:饒力河自密山緣界,合依瓦魯河,又東緣饒河界,大七里星河入之。西南:倭肯河,西入樺川。官商路四:西圖斯科達富錦;東睦鄰鎮達綏遠;東南寒蔥山達饒河;又由二道岡西曆駝腰子,亦達富錦。
密山府: 省東北千三百里。渤海湖州地。明,木倫河★及松阿察河堧地。 清初瓦爾喀部人所居,隷寧古塔副都統。光緒三十四年置。蜂蜜山南十餘裡,脈與西南黃窩集接,■三百里。隷東北路道。 西南:穆棱河自其縣入。右合小穆棱、滴道哈達嶺水,左下亮子,逕城西。又東北,左合大穆棱河,其北七虎林河,其東南阿松察河,出興凱湖,東北緣界,併入虎林。北:饒力河,東緣臨江界入饒河。官商路六:西大柞木台達穆棱;東楊木岡達虎林;西北太平砬子達依蘭;北達臨江;南至快當別;東南龍王廟達俄。界碑:興凱湖東「亦」字、西「喀」字,又西「拉」字、「瑪」字。
虎林: 省東北千九百里。 宣統元年,置呢嗎口。二年更名。 署西南關帝廟榜題「嘉慶己巳重修」,則漢民足跡早至。 隷東北路道。 西:七虎林山。西南:半拉窩集、蘇爾德。西北:安巴倭克里。北:那丹哈達拉嶺。南:烏蘇里江自俄東海濱省緣界,納松阿察及小黑河,又北納大小穆棱河,逕城東。又北納七虎林河,合阿布沁、小大木克、獨木、外七里星河,入饒河。官商路三:南至大穆棱河,西曆索倫營達密山;南歷倒木溝至龍王廟;一城北下水撈達饒河。惟烏蘇里時溢,沿江哈湯多,足礙行旅。又由治至渡江,溯呢嗎,即至烏蘇里鐵路伊曼站。
綏遠州: 省東北二千五百里。 清初使犬部額真喀喇人居之,隷三姓副都統,曰伊力嘎。宣統元年置,隷東北路道。北極高四十度四十九分。京師偏西四度四十八分。 西南:秦得力山、額圖、昂古喀蘭、太平。南:完達、科勒木蘇拉立喀蘭。北:混同江自臨江入,合二吉利、秦得力、沃泥河、濃江。南:烏蘇里江自饒河入。右畢拉音畢爾竇,屈東北,右東海濱省,分二支來會,折西北亦入之。官商路三:西秦皇、魚通,西小白山,並達臨江;東南窩集口達饒河。烏蘇里下口西岸有「耶」字界碑。
方正縣: 繁,疲,難。省東北九百二十里。 清初呼爾哈部人居之,隷三姓副都統。光緒三十二年置大通,隷依蘭,治江北崇古爾庫站。宣統元年,徙治江南方正泡,割濱州長壽東境益之,更名,隷東北路道。 西:萬寶山。東:雙鳳、鳥槍頂子。南:東老龍爪溝嶺。北:松花江自賓州入,納螞蜒及柳樹、黃泥河,逕城北,合二古力、德墨裡、大小羅拉蜜。又東北,納珠淇河,入依蘭。東南:牡丹江自寧安緣界,合大小營門石,四、五、三道諸河從之。官商路三:西新安入賓州;東達溝達依蘭,舊阻哈湯,近通利;西南黃泥河入長壽。船埠:德墨裡屯。
樺川縣: 省東北千三百十八里。 清初黑哲喀喇人居之,隷三姓副都統。宣統二年置,治佳木斯。三年,徙悅來鎮,隷東北路道。 西:格布蘇嶺、猴石山。南:巴虎。東:馬庫力。南:筆架、哈達密。東南:倭肯河,自臨江緣界,及七八虎力河入依蘭,注松花江。西北合音達木、小鈴鐺麥河,入富錦。東南:柳樹河從之。官商路三:西蘇蘇屯達依蘭;東汶登岡,東南寶山鎮,並達富錦。船埠:佳木斯屯,瀕江。
富錦縣: 省東北千八百里。 清初黑哲喀喇人本部,曰富克錦。光緒七年置協領。三十三年置巡司,隷臨江州。宣統元年改隷東北路道。 南:對錦山、別拉音、四方台。西南:雙崖。東:烏爾古力。北:松花江自樺川入,納柳樹、哈達密河,入臨江。西南七星砬子,大七里星河出東北,緣界合砭石河,逕對面城屯,流分復合。官商路四:西霍悅路達樺川;東古必紮拉達臨江;東南歷臨江二龍山鎮達饒河;南懷德鎮達密山。
饒河縣: 省東北二千百四十里。明,尼瑪河堧地。後為窩集部之諾羅路。 清初瓦爾喀部人居之,隷寧古塔副都統。宣統元年置,隷東北路道。 南:佛力山、大頂。西:小菜根。西南:雙呀堪達。東:東老營盤。東南:烏蘇里江自虎林入,合外七里星、大小別拉、大帶、小安河,北至斯莫勒山。西南:饒河自密山緣臨江界,合大索倫、蛤螞罣、寶清、貛子、裡七里星、大佳氣河,入逕城北,又東,右合小佳氣、蛤螞河,逕饒力葛山來會。又東北,入綏遠。官商路二:東沿烏蘇里,分達綏遠、虎林;西沿饒力,分達臨江、密山。
◎附志
寶清州:宣統元年擬置於饒河西境寶清河西。
勃利州:宣統元年擬置於依蘭東南倭肯河上遊,即古勃利州地。
臨湖縣:宣統元年擬置於密山東,南臨興凱湖,有小興凱湖。 志三十二 地理四
△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