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 - 161大定二年,戶部郎中曹望之言:「隨處胥吏猥多,乞減其半。」詔胥吏仍舊,但禁用貼書。又命縣吏闕,則令推舉行止修舉為鄉裡所重者充。三年,以外路司吏久不升轉,往往交通豪右為奸,命與孔目官每三十月則一轉,移于它處。七年,敕隨朝司屬吏員通事譯史勾當過雜 ...
金史 - 162奉禦,十六人,以內駙馬充,舊名入寢殿小底。大定十二年,更今名。正隆二年格,同符寶郎。大定二年,出職從七品。
奉職,三十人,舊名不入寢殿小底,又名外帳小底。大定十二年更今名。正隆二年格,女直遷敦武,餘人歷進義,無出身。大定二年格。出職正 ...
金史 - 163世宗大定元年,敕從八品以下除授,不須奏聞。又制,求仕官毋入權門,違者追一官降除,有所饋獻而受之者,奏之。二年,詔隨季選人,如無過或有功酬者,依格銓注。有廉能及污濫者,約量升降,呈省。七年,命有司,自今每季求仕人到部,令本部體問,政跡出眾者, ...
金史 - 164章宗大定二十九年,定製,自正七品而上皆以兩任而後升。明昌四年,以前制有職官已帶三品者不許告遷,有司因之不舉,以致無由遷敘。上慮其滯,遂定製,已帶三品散官寶曆五十月,從有司照勘,格前進官一階,格後為始再算。五年,命宰臣擬注之際,召赴選人與之語 ...
金史 - 165舉薦。大定二年,詔隨朝六品、外路五品以上官,各舉廉能官一員。三年,定製,若察得所舉相同者,即議旌除。若聲跡穢濫,所舉官約量降罰。九年,上曰:「朕思得忠廉之臣,與之共治,故嘗命五品以上各舉所知,于今數年矣!以天下之大,豈無其人?由在上者知而不 ...
金史 - 166正大元年,制曾犯選、曾虧永者,至廣威與諸司、兩除一差,至安遠注丞簿,三任,其至鎮國從三品下,方注下令。群牧官三周歲為滿,所牧之畜以十為率,駝增二頭,馬增二匹,牛亦如之,羊增四口,而大馬百死十五匹者,及能征前官所虧,三分為率,能盡征及征二分半 ...
金史 - 167封爵:正從一品曰郡王,曰國公。正從二品曰郡公。正從三品曰郡侯。正從四品曰郡伯。舊曰縣伯,承安二年更。正五品曰縣子,從五品曰縣男。
凡勛級:正二品曰上柱國,從二品曰柱國。正三品曰上護軍,從三品曰護軍。正四品曰上輕車都尉,從四品曰輕車都尉 ...
金史 - 168皇統五年,以古官曰「牧」、曰「長」,各有總名,今庶官不分類為名,于文移不便。遂定京府尹牧、留守、知州、縣令、詳穩、群牧為「長官」,同知、簽院、副使、少尹、通判、丞曰「佐貳官」,判官、推官、掌書記、主簿、縣尉為「幕職官」,兵馬司及它司軍者曰「 ...
金史 - 169正隆六年,海陵南伐,立三道都統制府及左右領軍大都督,將三十二總管,有神策、神威、神捷、神鋭、神毅、神翼、神勇、神果、神略、神鋒、武勝、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毅、武鋭、武揚、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勝、威捷、威烈、威毅、威震 ...
金史 - 170大樂署。兼鼓吹署。樂工百人。令一員,從六品。丞,從七品。掌調和律呂,教習音聲並施用之法。樂工部籍直長一員,正八品。大樂正,從九品。掌祠祀及行禮陳設樂縣。大樂副正,從九品。
右屬太常寺。
志第三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