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 遼史全書目錄
脫脫
遼史 - 141

統和間,累遷順義軍節度使,入為北面林牙。太平元年,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出為彰國軍節度使,兼山北道兵馬都部署,徙武定軍節度使。六年,拜惕隱。討阻卜有功。聖宗嘗刺臂血與弘古盟為友,禮遇尤異,拜南府宰相,改上京留守。 重熙六年,遷南院大王 ...

遼史 - 142

九年七月,上獵太子山,耶律良奏重元謀逆,帝召仁先語之。仁先曰:「此曹凶狠,臣固疑之久矣。」帝趣仁先捕之。仁先出,且曰:「陛下宜謹為之備!」未及介馬,重元犯帷宮。帝欲幸北、南院,仁先曰:「陛下若舍扈從而行,賊必躡其後;且南、北大王心未可 ...


  
遼史 - 143

大安中,改塌母城節度使。以疾致仕,加兼侍中,賜一品俸。八年卒。 姚景行,始名景禧。祖漢英,本週將,應歷初來聘,用敵國禮,帝怒,留之,隷漢人宮分。及景行既貴,始出籍,貫興中縣。 景行博學。重熙五年,擢進士乙科,為將作監,改燕趙國王教授。不 ...

遼史 - 144

耶律喜孫,字盈隱,永興宮分人。興宗在青宮,嘗居左右輔導。聖宗大漸,喜孫與馮家奴告仁德皇后同宰相蕭浞卜等謀逆事。及欽哀為皇太后稱制,喜孫尤見寵任。 重熙中,其子涅哥為近侍,坐事伏誅。帝以喜孫有翼戴功,且悼其子罪死,欲世其官,喜孫無所出之部, ...

遼史 - 145

一∶ 壽隆元年拜北府宰相 按紀在壽隆二年十二月。又前此大康六年十二月,以蕭撻不也為北府宰相,至大安元年十月改南院樞密使。壽隆時似是再任。 二∶ 拒金兵于長濼 長濼,紀天慶四年十一月作斡鄰濼。 三∶ 耶律章奴叛 卷一○○耶律章奴傳及紀並系 ...

遼史 - 146

論曰:易言「履霜,堅冰至」,謹始也。使道宗能從岩壽、撒剌之諫,後何得而誣,太子何得而廢哉?速撒、撻不也以忠言見殺,國欲無亂,得乎?石柳之書,亦幸出於乙辛既敗之後,獲行其說。有國家者,可不知人哉! ※校勘記 一∶ 咸雍四年從耶律仁先伐阻卜 ...


  
遼史 - 147

四∶ 北走降虜 按「虜」下原有「上」字,衍文從刪。 第一百○一卷  列傳第三十一 蕭陶蘇斡耶律阿息保蕭乙薛蕭胡篤 蕭陶蘇斡,字乙辛隱,突呂不部人。四世祖因吉,髮長五尺,時呼為「長髮因吉」。祖裡撥,奧隗部節度使。 陶蘇斡謹願,不妄交。 ...

遼史 - 148

保大初,金人陷中京,諸將莫能支。天祚懼,奔夾山,兵勢日迫。處溫與族弟處能、子 ,外假怨軍聲援,結都統蕭干謀立魏國王淳,召番、漢官屬詣魏王府勸進。魏國王將出, 乃持赭袍衣之,令百官拜舞稱賀。魏王固辭不得,遂稱天錫皇帝。以處溫守太尉,處能 ...

遼史 - 149

  方今最重之役,無過西戍。如無西戍,雖遇凶年,困弊不至於此。若能徙西戍稍近,則往來不勞,民無深患。議者謂徙之非便:一則損威名,二則召侵侮,三則棄耕牧之地。臣謂不然。阻卜諸部,自來有之。曩時北至臚 河,南至邊境,人多散居,無所統壹,惟往來抄 ...

遼史 - 150

壽隆初,升觀書殿學士。一日宴主第,醉與客忤,怨上不知己,坐是下吏。狀聞,上大怒,杖奪官,流鎮州。居數歲,有赦,鼎獨不免。會守臣召鼎為賀表,因以詩貽使者,有「誰知天雨露,獨不到孤寒」之句。上聞而憐之,即召還,復其職。乾統六年卒。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