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典小說 / 清史演義全書目錄
蔡東藩
清史演義 - 261

這年秋季,在值法孤拔率艦而來,直達馬江。好象是一塊試金石。海軍將弁,聞風飛報,佩綸毫不在意,簡直如沒事一般。過了一宵,法艦仍在馬江游弋,尚未駛入口內,那時張佩綸談笑自若,反邀了幾個好友,暢飲談心,忽報管帶張得勝求見,佩綸道:「我們喝酒要緊, ...

清史演義 - 262

恭親王既已罷免,軍機處另用一班人物。恭親王的替身,就是禮親王世鐸。還有戶部尚書額勒和布、閻敬銘、刑部尚書張之萬,也都命在軍機上行走。工部侍郎孫毓汶,因與李蓮英莫逆,亦得廁入軍機。慈禧太后又下特旨:「軍機處遇有緊要事件,着會同醇親王弈譓商辦。 ...


  
清史演義 - 263

孤拔一死,法軍奪氣,諒山粵軍及臨洮滇軍,都是雄心勃勃,恨不得立刻規復全越,掃除法人,正在耀武揚威的時候,忽又傳到天津議和的消息。眾戰將疑信參半,個個扼腕興嗟。還有欽差大臣督辦粵東海防的彭玉麟,接到此信,氣得白鬍鬚根根豎起,連聲叫道:「哪一個 ...

清史演義 - 264

兵輪才發,朝鮮國王,已密遣金允植、南廷哲至清營求救。吳張二人,仍不敢遽允,嗣由探馬密報,黨人擬廢去國王,改立幼君,依附日本,背叛清朝,吳兆有才有些着急,可奈北洋回音未轉,自己部兵不多,恐怕不敵日本,尚是遲疑不決。外面又來了袁公世凱,未曾坐下 ...

清史演義 - 265

越南已去,朝鮮亦半失主權,法日兩國,滿意而歸,英吉利不甘落後,遂乘此脅取緬甸。緬甸當乾隆年間,國王孟雲,受清廷冊封,定十年一貢的制度,久為中國藩屬。道光初年,英並印度,與緬甸西境相接,緬甸西境有阿剌幹部,適有內亂,向緬甸乞援,緬甸借出援為名 ...

清史演義 - 266

看官!你道這位李伯爺,是什麼妙想?他與李蓮英定議,欲借海軍名目,責成各疆吏歲撥定款,就中提出一半,作了造園經費,一半作了海軍經費,兩事都可成就。確是籌款妙法。慈禧太后聞言欣慰,於是大興土木,把清漪園舊址,闢地建築,改名叫頤和園。造了兩三年, ...


  
清史演義 - 267

忽由河道總督吳大澄,呈上奏摺,乃是請尊醇親王稱號,善拍馬屁!內稱醇親王督辦海軍,功績卓著,且自為帝父,應予尊崇。先引孟子「聖人人倫之至」的遺訓,後引史事,謂宋朝的濮議,王珪司馬光,與歐陽修所議不合,從前高宗純皇帝禦批,以歐說為是。又明朝的世 ...

清史演義 - 268

至與俄國交涉的事情,係為帕米爾高原。帕米爾為新疆西南邊徼,在蔥嶺外面,北通浩罕安集延,為亞洲最高的陸地。亞洲大山,多自帕米爾發脈,中國曾建設卡倫,並據伊犁西境,遂迫中國將卡倫撤去,中國不允。已而英人復降服阿富汗,嗾阿人逐中國卡倫兵,俄國以英 ...

清史演義 - 269

光緒二十年,朝鮮國全羅道東阜縣,有東學黨起事,黨魁叫作崔時亨,自號緯大夫。這東學黨徒,並不是留學東瀛,乃是剽竊佛老緒論,妄參己意,輾轉傳授。國王因他妖言惑眾,出兵捕治。崔時亨遂揭竿起事,連敗王兵,復從全羅道轉攻忠清道,聲勢非常厲害。國王李熙 ...

清史演義 - 270

士成到了平壤,謁見葉志超,問他何故退兵?志超支吾了一會,士成又道:「成歡已敗日兵,軍門大人若果多留數天,牙山也可保得住。」也未可必。志超道:「老兄戰功,兄弟已經探聞,報告朝廷,現在遼東派來的人馬,已會集此處,總教此處得勝,牙山雖失,還可無虞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