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 - 131《夏書》:禹堙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陸行載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則-,以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然河災之羡溢,害中國也尤甚。唯是為務,故道河自積石,歷龍門,南到華陰,東下底柱,及盟津、雒內,至于大。於是禹 ...
漢書 - 132自鄭國渠起,至元鼎六年,百三十六歲,而-寬為左內史,奏請穿鑿六輔渠,以益溉鄭國傍高-之田。上曰:“農,天下之本也。
泉流灌浸,所以育五穀也。
左、右內史地,名山川原甚眾,細民未知其利,故為通溝瀆,畜陂澤,所以備旱也。
今內史稻田租挈重 ...
漢書 - 133修政以應之,災變自除。”是時,李尋、解光亦言:“陰氣盛則水為之長,故一日之間。晝減夜增,江河滿溢,所謂水不潤下,雖常于卑下之地,猶日月變見于朔望,明天道有因而作也。
眾庶見王延世蒙重賞,競言便巧,不可用。議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跡而穿之,今因其 ...
漢書 - 134可各順從其性,毋復灌溉,則百川流行,水道自利,無溢決之害矣。”御史臨淮韓牧以為「可略于《禹貢》九河處穿之,縱不能為九,但為四五,宜有益。」大司空掾王橫言:“河入勃海,勃海地高於韓牧所欲穿處。往者天嘗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浸數百里,九 ...
漢書 - 135《書》曰:「詩言志,歌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孔子純取周詩,上采殷,下取魯,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諷誦,不獨在竹帛故也。
漢興,魯申公為《 ...
漢書 - 136《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
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漢興,有齊、魯之說。傳《齊論》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唯王陽名家。傳《 ...
漢書 - 137《周法》九篇。法天地,立百官。
《河間周制》十八篇。似河間獻王所述也。
《讕言》十篇。不知作者,陳人君法度。
《功議》四篇。不知作者,論功德事。
《甯越》一篇。中牟人,為周威王師。
《王孫子》一篇。一曰《巧心》。
...
漢書 - 138《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衛後也,相秦孝公,有《列傳》。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相韓昭侯,終其身諸侯不敢侵韓。
《處子》九篇。《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韓,申、韓稱之。
《韓子》五十五篇。名非,韓諸公子,使秦,李斯 ...
漢書 - 139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闢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
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易》曰:「天下同歸而殊涂 ...
漢書 - 140省伊尹、太公、《管子》、《孫卿子》、《-冠子》、《蘇子》、蒯通、陸賈,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種,出《司馬法》入禮也。
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楚兵法》七篇。圖四卷。
《蚩尤》二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