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哲學 / 明儒學案全書目錄
黃宗羲
明儒學案 - 21

心之神明,無乎在而無乎不在也,無乎不在而有在也。靜則氣母歸根,動則神機發見,故疑其在彼,而不知實在於心,雖有在也,而無跡也。 人心立極雖有間斷處,亦好接頭。否則終日向學,不免散而無統也。 近與一人論理氣,因問之曰:「人當哀痛時,滿體 ...

明儒學案 - 22

尋常讀「與點」一章,只說胸次脫灑是堯、舜氣象;近讀《二典》、《三謨》,方知兢兢業業是堯、舜氣象。嘗以此語雙門詹困夫,困夫云:「此言甚善。先兄復齋有詩云:『便如曾點象堯、舜,怕有餘風入老、莊。』」乃知先輩聰明,亦嘗看到此。 朱子云:「顏子 ...


  
明儒學案 - 23

「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數語,令人有下手處。蓋日用間事親如此,事長如此,言如此,行如此,待人接物如此,各各有個路數,真如大路然,只是人遇事時,胡亂打過了。若每事肯入思慮,則心中自有一個當然之則,何事外求?故曰:「子歸而求之有餘師。」假使曹 ...

明儒學案 - 24

(古人棄糟粕,糟粕非真傳。)愚謂《六經》載道之文,聖賢傳授心法在焉,而謂糟粕非真傳,何耶? (渺哉一勺水,積累成大川。亦有非積累,源泉自涓涓。)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積累而成者。孔子志學以至從心,孟子善信以至聖神。 朱子曰:「予學蓋由銖 ...

明儒學案 - 25

花者華也,氣之精華也。天地之氣,日循根干,而升到枝頭,去不得了,氣之精華,遂結為蓓蕾,久則包畜不住,忽然迸開,光明燦爛如此。人能涵泳義理,澆灌此心,優遊厭飫而有得焉,則其發之言論,措之行事,自有不容已者,所謂「和順積中,英華髮外」是也。《中 ...

明儒學案 - 26

尹直《瑣綴綠》謂「先生初至京,潛作十詩頌太監梁方,方言於上,乃得授職。及請歸,出城輒乘轎張蓋,列槊開道,無復故態」。丘文莊採入《憲廟實錄》,可謂遺穢青史。《憲章錄》則謂採之《實錄》者,張東白也。 按東白問學之書,以「義理須到融液,操存須 ...


  
明儒學案 - 27

學者先須理會氣象,氣象好時百事自當。此言最可玩味。言語動靜,便是理會氣象地頭。變急為緩,變激烈為和平,則有大功,亦遠禍之道也,非但氣象好而已。 論學書 答張汝弼 康齋以布衣為石亨所薦,所以不受職而求觀祕書者,冀得開悟人主也。惜宰相不 ...

明儒學案 - 28

飛雲之高幾千仞,未若立木於空中與此山平,置足其巔,若履平地,四顧脫然,尤為奇絶。此其人內忘其心,外忘其形,其氣浩然,物莫能幹,神遊八極,未足言也。 某久處危地,以老母在堂,不自由耳。近遣人往衡山,間彼田裡風俗,尋胡致堂住處。古人託居,必 ...

明儒學案 - 29

或曰:「道可狀乎?”曰:「不可。此理之妙不容言。道至於可言,則已涉乎粗 矣。」「何以知之?」曰:「以吾知之。 吾或有得焉,心得而存之,口不可得而言之,比試言之,則已非吾所存矣。故凡有得而可言,皆不足以得言。」曰:「道不可以言狀,亦可以物 ...

明儒學案 - 30

儒有真偽,故言有純駁。《六經》、《四書》以真聖賢而演至道,所謂言之純,莫有尚焉者矣。繼此若濂、洛諸書,有純者,有近純者,亦皆足以羽翼乎經書,而啟萬世之蒙,世誠不可一日而缺也。至於聖絶言湮,着述家起,類多春秋吳、楚之君,僭稱王者耳,齊桓、晉文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