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哲學 / 明儒學案全書目錄
黃宗羲
明儒學案 - 31

先生諱獻章,字公甫,別號石齋,既老,曰石翁。吾粵古岡產也。祖居新會,先生始徙居白沙。白沙者,村名也,天下因稱之。 其世系出處,見門人李承箕《銘》、湛雨《狀》者詳矣。詡特以天人章應之大者表諸墓,以明告我天下後世,俾知道統之不絶,天意 ...

明儒學案 - 32

先生供詞:「某等往來相會,或論經筵,不宜以寒暑輟講;或論午朝,不宜以一事兩事塞責;或論紀綱廢弛;或論風俗浮薄;或論民生憔悴,無賑濟之策;或論邊境空虛,無儲蓄之具。」議者欲處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案,獲免。謫廣東石城吏目。至官,即從白沙問學, ...


  
明儒學案 - 33

同門謝祐卒而貧,先生葬之。病革,設白沙像,焚香再拜而逝,年八十六。 布衣李抱真先生孔修 李孔修字子長,號抱真子。居廣州之高第街,混 闤闠,張東所識之,弔入白沙門下。先生嘗輸糧於縣,縣令異其容止,問姓名不答,第拱手。令叱之曰:「何物小 ...

明儒學案 - 34

都御史王文承振意,劾為故出。先生廷折文,文言囚不服訊;系獄論死,先生讀《易》不輟。覆奏將決,振有老仆者,山西人也,泣於 下,振怪問之,曰:「聞薛夫子將刑,故泣耳。」振問:「若何以知有薛夫子?」曰:「鄉人也。」具言其平生狀。振惘然,立傳旨戍邊 ...

明儒學案 - 35

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皆物也,而其人倫之理即性也。佛氏之學曰「明心見性」者,彼即舉人倫而外之矣,安在其能明心見性乎?若果明心見性,則必知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必不舉人倫而外之也。今既如此,則偏於空寂,而不能真 ...

明儒學案 - 36

理只在氣中,決不可分先後,如太極動而生陽,動前便是靜,靜便是氣,豈可說理先而氣後也。 心一收而萬理咸至,至非自外來也,蓋常在是而心存,有以識其妙耳。心一放而萬理咸失,失非向外馳也,蓋雖在是而心亡,無以察其妙耳。 朱子曰:「聚散者氣也 ...


  
明儒學案 - 37

《孟子》之「知性」,即《大學》之「物格盡心,即知至」也。 道無處不在,故當無處不謹。 天道流行,命也,命賦於人,性也,性與心俱生者也。性體無為,人心有覺,故心統性情。 不責人,即心無凝冰焦火之累。 天地間理無縫隙,實不可分。 ...

明儒學案 - 38

乾道變化者,五月一陰生,乾道變矣;六月二陰生,乾道再變矣;至十月則乾道變極,陽盡而純陰以成,坤卦所謂化也,此正秋冬之時,百穀草木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乾之利貞也。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六位,六虛位,自子至巳也;六龍,六陽爻 ...

明儒學案 - 39

李昶者,景泰丙子舉人,授清水教諭,文清之門人也。恭順侯吳瑾總兵於陝,聘為子師,先生固辭。或問故,先生曰:「總兵役某,則某軍士也,召之不敢不往;若使教子,則某師也,召之豈敢往哉?」瑾遂親送二子於其家,先生始納贄焉。肅藩樂人鄭安、鄭寧皆乞除樂籍 ...

明儒學案 - 40

古來用智,莫過大禹,觀治水一事,只把一江一河,便分割天地。 堯、舜之世,以德相尚,故無讖緯術數之可言。漢、唐以下,偽學日滋,故有讖緯術數之事。 古人之論處家,有曰義,有曰忍。蓋忍字無涯涘,義字有正救,獨用忍不得。獨用義亦不得,上下名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