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哲學 / 明儒學案全書目錄
黃宗羲
明儒學案 - 41

先生曰:「陳白沙徵到京,吏部尚書問曰:『貴省官如何?』曰:『與天下省官同。』請對坐,即坐無辭。此盡樸實有所養。羅一峰訪康齋,見起禦聘牌坊,乃謂其子云:『不必有此牌坊。』 不見康齋而退。此羅公高處。康齋,孔門之原憲也,而又有此乎!」 ...

明儒學案 - 42

先生謂諸生曰:「學者只隱顯窮達,始終不變方好。今之人對顯明廣眾之前,一人焉,閒居獨處之時,又一人焉;對富貴又一人焉,貧賤又一人焉。眼底交遊所不變者,惟何粹夫乎!」 詔因辭謝久菴,公與講論陽明之學。公謂:「朱子之道學,豈後學所敢輕議?但試 ...


  
明儒學案 - 43

東郭子曰:「聖人教人只是一個行,如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是行也,篤行之者,行此數者不已是也,就如篤恭而天下平之篤。”先生曰:「這卻不是聖人言。學字有專以知言者,有兼知行言者,如『學而時習之』之學字,則兼言之。 若博學之對篤行 ...

明儒學案 - 44

但子思是恐人不識性的來歷,故原之於初,夫子因人墮於習染了,故究之於後,語意有正反之不同耳。」詔問:「修道之教如何?」先生曰:“修是修為的意思,戒懼慎獨便是修道之功。教即『自明誠謂之教』一般。聖人為法於天下,學者取法於聖人皆是。 橫渠不雲 ...

明儒學案 - 45

楷問:「求仁之要在放心上求否?”先生曰:「放心各人分上都不同,或放心於貨利,或放心於飲食,或放心於衣服,或於放心於宮室,或放心於勢位。其放心有不同,人各隨其放處收斂之,便是為仁。」先生曰:「諸君求仁,須要見得天地萬物皆與我同一氣,一草一木不 ...

明儒學案 - 46

今之學者,出處無朱、陸三揖一辭之耿拔,取予無朱、陸裂石斷金之果決,義利不分,聲色不辨,無朱、陸青天白日之光明,而所為黯闒垢濁,自以為心傳乎孔、孟,而胸次則鬼魅跖尤,蠅營狗苟,入儀、秦、申、商之奸橐,而反呶呶於朱、陸之短長,可悲也夫! 平 ...


  
明儒學案 - 47

凡中官倖人,恩澤過當者,先生輒為裁止,雖上已許,必固執也。丘浚以禮部尚書故班先生下,及直文淵閣,先生自以前輩仍序尚書之次,浚意弗善也。每有論奏,陰抑之,且使其私人太醫院判劉文泰,訐先生所刻傳文,詳列不報之章,為彰先帝之拒諫。先生言「臣傳所載 ...

明儒學案 - 48

「物之終始」之物,猶事也。人之誠實者作事,自然有始有終;不誠實者,則雖有所為,始勤終怠,所以成不得事,故曰「不誠無物」。 石渠意見 饑渴章 人能不以饑渴貧賤動其心,則大本立而過人遠矣。其他小事末節,雖不及人,不為憂矣。 石渠意見 ...

明儒學案 - 49

甲申大同兵變,起山西左參政,分守大同。先生單車入城,人心始安。巡撫蔡天祐至代州,先生戎服謁之,天祐驚曰:「公何為如此?」曰:「大同變後,巡撫之威削甚。今大同但知有某,某降禮從事者,使人知巡撫之不可輕也。」朝廷復遣胡瓚以總督出師,時首惡業已正 ...

明儒學案 - 50

董常問文中子:「聖人有憂乎?」言:「天下皆憂,吾何獨不憂?」又謂:「樂天知命,吾何憂!」何必如此說。聖人固未易及,然常人一念之發,得其本心,則與聖人之心無以異。但聖人純一不已,眾人則或存或亡而已。憂樂皆人情之常,而本於性也,豈聖人獨有樂而無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