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 明史 上全書目錄
張廷玉等
明史 上 - 111

定遠府南。南有池河。。西有洛河。又有英武衛在北,飛熊衛在東北,俱洪武十一年置。 五河府東北。元屬泗州。洪武四年二月來屬。舊治在縣南,永樂元年圮於水,徙治西北界。嘉靖二十五年遷於澮河北,即今治也。東濱淮。東南有漴河,西北有澮河、沱河, ...

明史 上 - 112

如皋州東南。大江在縣南。運河在縣北。東有掘港、南有石莊、北有西場三巡檢司。又東南有白浦鎮。 通州洪武初,以州治靜海縣省入。南有狼山,臨大江,有狼山巡檢司。東南濱海,舊有海門島及布州夾。西有運鹽河。又東北有石港巡檢司。城南有利豐監,宋 ...


  
明史 上 - 113

鎮江府元鎮江路,屬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三月曰江淮府,十二月曰鎮江府。領縣三。西距南京城二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編戶八萬七千三百六十四,口五十二萬二千三百八十三。弘治四年,戶六萬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萬一千五百八。萬曆六年,戶六萬九千三十九,口 ...

明史 上 - 114

南陵府西。西有工山。南有呂山,淮水出焉。東有青弋江。又西南有漳水,與淮水合,入於青弋江。又南有峨嶺巡檢司。 徑府西。南有承流山。西有賞溪,亦曰涇溪,其上流即舒溪也。又東南有藤溪來合焉,下流入青弋江。東南有茹{艹麻}嶺巡檢司。 ...

明史 上 - 115

山東《禹貢》青、兗二州地。元直隷中書省,又分置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治益都路屬焉。洪武元年四月置山東等處行中書省。治濟南府。三年十二月置青州都衛。治青州府。八年十月改都衛為山東都指揮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領府六,屬州十五,縣八十 ...

明史 上 - 116

城武府西南。元屬曹州。洪武四年屬濟寧府。十八年來屬。縣城,正德十四年五月因河決改遷。南有故黃河,即洪武間之運道也,弘治後堙。 濟寧州元任城縣,為濟州治。至正八年罷濟州,徙濟寧路治此。太祖吳元年為濟寧府。十八年降為州,以州治任城縣省入 ...


  
明史 上 - 117

高苑府西北。東南有商山。西南有小清河。西北有田鎮巡檢司。後廢。 樂安府北。東北濱海,有鹽場。北有小清河。東有時水。又東南有淄水,又有北陽水,又有巨洋水,俱匯流於縣東北之高家港入海。港即古之馬車瀆也。有高家港巡檢司。又西北有樂安鎮巡檢 ...

明史 上 - 118

海州衛本海州,洪武初,置於舊澄州城。九年置衛。二十八年四月,州廢。西南濱海,有鹽場。西有遼河,匯渾河、太子河入海,謂之三岔河。又西有南、北通江,亦合於遼河。東有大片嶺關,有鹽場。東北距都司百二十里。 蓋州衛元蓋州,屬遼陽路。洪武四年 ...

明史 上 - 119

太原府元冀寧路,屬河東山西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二月改為太原府,領州五,縣二十: 陽曲倚。洪武三年四月建晉王府於城外東北維。西有汾水,自靜樂縣流經此,下流至滎河縣合大河。西北有天門關巡檢司。東北有石嶺關巡檢司。 太原府西南。元 ...

明史 上 - 120

解州洪武初,以州治解縣省入。南有檀道山,又有石錐山。東南有白徑嶺。南濱大河。東有鹽池。西北又有女鹽池。東北有長樂鎮巡檢司。東南有鹽池巡檢司。東北距府三百四十里。領縣五: 安邑州東北。西有司鹽城。北有鳴條岡。又有涑水。西南有鹽池。南有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