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府南。 南有梁山,又東南有良山,與梁山相峙。 東北有大武山。 縣東南兩面皆濱海。 南有漳江,亦曰雲霄溪,合李澳溪入於海。 又有石塍溪。 東北又有鎮海衛,東有守禦六鰲千戶所。 澳東南有古雷、又有後葛、東有井尾澳、西南有盤陀嶺四巡檢司。 又東南有青山巡檢司,後徙治月峙,又西南有雲霄鎮,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內置。 龍岩府西。 東有龍岩山,又有東寶山,舊產銀鉛。 西有紫金山。 北有九侯山。 又南有龍川,下流入漳平界,為九龍江上源。 東北有雁石巡檢司,後移於皞林口。 長泰府東。 南有長泰溪,下流入九龍江。 東南有朝天嶺巡檢司,後移於溪口。 南靖府西。 舊治在西南,雙溪之北。 嘉靖四十五年北徙大帽山麓。 萬曆二十三年復還舊治。 北有歐寮山。 南有雙溪,入龍溪縣界,為南溪。 北有永豐、西北有和溪二巡檢司。 又有小溪、寒溪二巡檢司,後廢。 漳平府西北。 成化六年以龍岩縣九龍鄉置,析居仁等五里地益之。 東南有象湖山。 南有百家畲洞,踞龍岩、安溪、龍溪、南靖、漳平五縣之交。 又有九龍溪,自龍岩縣流經此,下流入龍溪縣。 南有歸化巡檢司,後移於縣東之析溪口。 又東北有溪南巡檢司,後廢。 平和府西南。 正德十四年六月以南靖縣之河頭大洋陂置,析漳浦縣地益之。 東南有三平山。 東有大峰山,河頭溪所出,分數流達海,又西有盧溪流合焉。 有盧溪巡檢司,後遷枋頭板,改名漳汀巡檢司。 詔安府南。 本南詔守禦千戶所,弘治十八年置。 嘉靖九年十二月改為縣。 南臨海,海濱有川陵山,海中有南澳山。 又東有東溪,為河頭溪分流,東南流入海。 又南有守禦玄鐘千戶所,東有守禦銅山千戶所,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 東有金石、洪淡二巡檢司。 西南有分水關,漳、潮分界,巡檢司治焉。 海澄府東南。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以龍溪縣之靖海館置,析漳浦縣地益之。 東北濱海。 西有南溪,自龍溪縣流入,與柳營江合流入海。 東有海門巡檢司,後遷於青浦社。 東北有濠門巡檢司,本治海滄洋,後遷縣東北之嵩嶼。 東有島尾巡檢司。 又西北有石馬鎮。 寧洋府西北。 本龍岩縣之東西洋巡檢司,正統十一年置。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改置縣,又析大田、永安二縣地益之。 南有香寮山。 東南有東洋,溪流所匯也。 福寧州元屬福州路。 洪武二年八月降為縣,屬福州府。 成化九年三月升為州,直隷布政司。 北有龍首山。 東有松山,山下有烽火門水寨,正統九年自海中三沙堡移此。 東北有大姥山。 東南濱海,海中有嵛山、台山、官澳山、屏風嶼。 東有白水江。 西有長溪,源出壽寧縣界,至縣西南古鎮門入海。 東有福寧衛,南有守禦大金千戶所,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 西北有柘洋巡檢司,又有蘆門巡檢司,後移桐山堡。 又東北有大篔簹巡檢司,後移秦嶼堡。 又東有清灣巡檢司,後徙牙裡堡。 南有高羅巡檢司,後移閭峽堡。 又有延亭巡檢司,後移下滸堡。 又東北有蔣洋,又有小瀾,西北有小澳、庫溪,西南有藍田,南有西臼六巡檢司,後廢。 領縣二。 西南距布政司五百四十五里。 寧德州西南。 洪武二年屬福州府。 成化九年來屬。 北有霍童山,有龜嶼。 東南濱海,中有官扈山,下有官井洋。 又東有瑞峰,亦在海中。 西有穹窿溪,西南有赤鑒湖,北有外渺溪,下流俱達於海。 北有東洋麻嶺巡檢司,後徙涵村,又徙縣東北之雲淡門,又徙縣東之黃灣,後還故治。 南有南靖關。 東有長崎鎮。 福安州西北。 洪武二年屬福州府。 成化九年來屬。 西南有城山。 海在南。 西北有長溪,東南入福寧州境。 西北有白石巡檢司,後徙於縣東南之黃崎鎮。 廣東《禹貢》揚州之域及揚州徼外。 元置廣東道宣慰使司,治廣州路。 屬江西行中書省。 又置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治雷州路。 屬湖廣行中書省。 洪武二年三月以海北海南道屬廣西行中書省。 四月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 六月以海南海北道所領並屬焉。 四年十一月置廣東都衛。 與行中書省同治。 八年十月改都衛為廣東都指揮使司。 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 領府十,直隷州一,屬州七,縣七十五。 為裡四千二十八。 北至五嶺,與江西界。 東至潮州,與福建界。 西至欽州,與廣西界。 南至瓊海。 距南京四千三百里,京師七千八百三十五里。 洪武二十六年編戶六十七萬五千五百九十九,口三百萬七千九百三十二。 弘治四年,戶四十六萬七千三百九十,口一百八十一萬七千三百八十四。 萬曆六年,戶五十三萬七百一十二,口五百四萬六百五十五。 廣州府 元廣州路,屬廣東道宣慰司。 洪武元年為府。 領州一,縣十五: 南海倚。 西北有石門山、雙女山。 南濱海。 又南有三江口。 三江者,一曰西江,上流合黔、鬱、桂三水,自廣西梧州府流入;一曰北江,即湞水;一曰東江,即龍川水。 俱與西江會,經番禺縣南,入於南海。 西北有三江巡檢司,本治側水村,後遷村堡。 又有金利、西南有神安、又有黃鼎、又有江浦四巡檢司。 又南有五斗口巡檢司,後遷磨刀口,又遷佛山鎮。 番禺倚。 在城有番、禺二山,縣是以名。 東有鹿步、南有沙灣、北有慕德、東南有茭塘、又有獅嶺五巡檢司。 順德府西南。 景泰三年,以南海縣大良堡置,析新會縣地益之。 西北有西江,南有馬寧、北有紫泥二巡檢司。 西有江村巡檢司,後遷縣西北查浦。 北有寧都巡檢司,後遷都粘堡。 又東南有馬岡巡檢司,後廢。 東莞府東南。 南濱海,海中有三洲,有南頭、屯門、鷄棲、佛堂門、十字門、冷水角、老萬山、零丁洋等澳。 北有東江。 西有中堂、西南有白沙、又有缺口鎮三巡檢司。 東北有京山巡檢司,本治茶園,後遷京口村,更名。 又西南有虎頭山關,洪武二十七年置。 新安府東南。 本東莞守禦千戶所,洪武十四年八月置。 萬曆元年改為縣。 南濱海。 有大鵬守禦千戶所,亦洪武十四年八月置。 東南有官富、西北有福永二巡檢司。 三水府北。 嘉靖五年五月以南海縣之龍鳳岡置,析高安縣地益之。 西江在南,北江在西。 又西南有三江、北有胥江、東有西南鎮三巡檢司。 又南有橫石巡檢司。 增城府東。 東有增江,南有東江。 西南有烏石、西北有茅田二巡檢司。 龍門府東。 弘治六年以增城縣七星岡置,析博羅縣地益之。 南有龍門水,亦曰九淋水,流入東江。 東有上龍門巡檢司。 香山府南。 南濱海。 東有零丁洋。 北有黃圃巡檢司。 西北有大攬巡檢司,本名香山,後更名。 新會府西南。 南濱海,中有崖山。 東北有西江。 西南有恩平江,一名峴岡水。 東南有潮連、西有牛肚灣二巡檢司。 又西北有樂逕巡檢司,後遷縣北之石螺岡。 又東北有大瓦巡檢司,本治中樂都,後遷鸞台村。 又南有沙村巡檢司,本治大神岡,後遷仙洞村,又遷長沙村,後復故治。 新寧府西南。 弘治十一年以新會縣德行都之上坑蓢置,析文章等五都地益之。 南濱海。 北有恩平江,一名長沙河。 又南有廣海衛,洪武二十七年九月置。 西有望高巡檢司,西南有城岡巡檢司,後廢。 從化府東北。 弘治二年以番禺縣橫潭村置,析增城縣地益之。 九年遷於流溪馬場曲。 東北有流溪巡檢司,本治縣北石潭村,後遷神岡村。 第1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