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州後屯衛洪武中置。 永樂元年二月徙治三河縣,直隷後軍都督府。 距行都司裡。 開平衛元上都路,直隷中書省。 洪武二年為府,屬北平行省,尋廢府置衛,屬北平都司。 永樂元年二月徙衛治京師,直隷後軍都督府。 四年二月還舊治。 宣德五年遷治獨石堡,改屬萬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備於此,後廢。 西北有臥龍山。 南有南屏山,又有灤河。 東北有香河,又有簸箕河、閭河,西南有兔兒河,下流俱合於灤河。 又東有涼亭、沈阿、賽峰、黃崖四驛,路接大寧、古北口;西有桓州、威虜、明安、隰寧四驛,路接獨石。 俱洪武中置,宣德後廢。 又西北有寧昌路,東北有應昌路,北有泰寧路,又有德寧路,元俱直隷中書省。 西有桓州,元屬上都路。 洪武中皆廢。 距北平都司裡。 開平左屯衛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七合營。 永樂元年廢。 距都司裡。 開平右屯衛洪武二十九年置於軍台。 永樂元年廢。 距北平都司裡。 開平中屯衛洪武二十九年置於沙峪。 永樂元年二月徙治真定府,直隷後軍都督府。 尋徙治灤州西石城廢縣。 距都司裡。 開平前屯衛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偏嶺。 永樂元年廢。 距北平都司裡。 開平後屯衛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石塔。 永樂元年廢。 距北平都司裡。 興和守禦千戶所元隆興路,直隷中書省。 皇慶元年十月改為興和路。 洪武三年為府,屬北平布政司。 四年後,府廢。 三十年正月置所。 永樂元年二月直隷後軍都督府。 二十年為阿魯台所攻,徙治宣府衛城,而所地遂虛。 東北有凌霄峰。 南有威遠川。 西有魚兒濼。 又西有集寧路,元直隷中書省。 西北有寶昌州,元屬興和路。 又有高原縣,元為興和路治。 洪武中俱廢。 距北平都司裡。 寬河守禦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 永樂元年二月徙治遵化縣,仍屬大寧都司。 又僑置寬河衛於京師,直隷後軍都督府。 東南有寬河,一名豹河,下流經遷安縣西北,又東合於灤河。 距北平都司裡。 宜興守禦千戶所元宜興縣,屬興州。 致和元年八月升為宜興州。 洪武二年兼置衛,屬永平府。 三年三月屬北平府。 六月改衛為守禦千戶所。 五年七月,州廢,存所。 永樂元年,所廢。 距北平都司裡。 南京《禹貢》揚、徐、豫三州之域。 元以江北地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又分置淮東道宣慰使司治揚州路屬焉;江南地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明太祖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書省。 治應天府。 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罷行中書省,以應天等府直隷中書省,衛所直隷大都督府。 十一年正月改南京為京師。 十三年正月己亥罷中書省,以所領直隷六部。 癸卯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以所領直隷中軍都督府。 永樂元年正月仍稱南京。 統府十四,直隷州四,屬州十七,縣九十有七。 為裡萬三千七百四十有奇。 北至豐、沛,與山東、河南界。 西至英山,與河南、湖廣界。 南至婺源,與浙江、江西界。 東至海。 距北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應天府元集慶路,屬江浙行省。 太祖丙申年三月曰應天府。 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 十一年曰京師。 永樂元年仍曰南京。 洪武二年九月始建新城,六年八月成。 內為宮城,亦曰紫禁城,門六:正南曰午門,左曰左掖,右曰右掖,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 宮城之外門六:正南曰洪武,東曰長安左,西曰長安右,東之北曰東華,西之北曰西華,北曰玄武。 皇城之外曰京城,周九十六里,門十三:南曰正陽,南之西曰通濟,又西曰聚寶,西南曰三山,曰石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曰金川,曰鐘阜,東曰朝陽,西曰清涼,西之北曰定淮,曰儀鳳。 後塞鐘阜、儀鳳二門,存十一門。 其外郭,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建,周一百八十里,門十有六:東曰姚坊、仙鶴、麒麟、滄波、高橋、雙橋,南曰上方、夾岡、鳳台、大馴象、大安德、小安德,西曰江東,北曰佛寧、上元、觀音。 領縣八。 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十九萬三千六百二十。 弘治四年,戶一十四萬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萬一千三。 萬曆六年,戶一十四萬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萬五百一十三。 上元倚。 太祖丙申年遷縣治淳化鎮,明年復還舊治。 東北有鐘山,山南有孝陵衛,洪武三十一年置。 北有覆舟山。 西北有鷄鳴山、幕府山。 又東北有攝山。 東南有方山。 北濱大江。 東南有秦淮水,北流入城,又西出,入大江。 又北有玄武湖。 東有青溪,又有淳化鎮巡檢司。 江寧倚。 南有聚寶山、牛首山。 西南有三山、烈山、慈姥山。 西濱大江。 東北有靖安河。 西南有大勝關、江寧鎮。 東南有秣陵關。 西有江東四巡檢司。 北有龍江關,置戶分司於此。 句容府東。 南有茅山。 北有華山,秦淮水源於此。 北濱大江。 西北有龍潭巡檢司。 溧陽府東南。 元溧陽州。 洪武二年降為縣。 東南有鐵山、銅山。 西南有鐵冶山。 北有長蕩湖,一名洮湖,與宜興、金壇二縣分界。 西北有溧水,一名瀨水,上承丹陽湖,東流為宜興縣荊溪,入太湖,舊名永陽江,又曰中江也。 西北有上興埠巡檢司,後廢。 溧水府東。 元溧水州。 洪武二年降為縣。 東南有東廬山,秦淮水別源出焉。 南有石臼湖,西連丹陽湖,注大江。 高淳府南。 弘治四年以溧水縣高淳鎮置。 西南有固城、丹陽、石臼諸湖。 東南有廣通鎮,俗曰東壩,有廣通鎮巡檢司。 江浦府西。 本六合縣浦子口巡檢司,洪武九年六月改為縣,析和、滁二州及江寧縣地益之。 二十五年七月移於江北新開路口,仍置巡檢司於舊治。 東南濱大江,有江淮衛,洪武二十八年正月置。 又有西江口巡檢司。 六闔府西北。 元屬真州。 洪武三年直隷揚州府。 二十二年二月來屬。 東有瓜步山,濱大江,滁河水自西來,入焉。 有瓜埠巡檢司。 鳳陽府元濠州,屬安豐路。 太祖吳元年升為臨濠府。 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置留守司於此。 六年九月曰中立府。 七年八月曰鳳陽府。 洪武二年九月建中都城於舊城西,三年十二月始成。 周五十里四百四十三步。 立門九:正南曰洪武,南之左曰南左甲第,右曰前右甲第,北之東曰北左甲第,西曰後右甲第,正東曰獨山,東之左曰長春,右曰朝陽,正西曰涂山。 中為皇城,周九里三十步,正南門曰午門,北曰玄城,東曰東華,西曰西華。 領州五,縣十三。 距南京三百三十里。 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七萬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萬七千三百三。 弘治四年,戶九萬五千一十,口九十三萬一千一百八。 萬曆六年,戶一十一萬一千七十,口一百二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九。 鳳陽倚。 洪武七年八月析臨淮縣地置,為府治。 十一年又割虹縣地益之。 北濱淮,南有鏌鋣山,西濠水出焉。 又西南有皇陵城,洪武二年置衛。 西北有長淮關,洪武六年置長淮衛於此。 東北有洪塘湖屯田守禦千戶所,洪武十一年置。 臨淮府東北。 元曰鐘離,為濠州治。 洪武二年九月改曰中立。 三年十一月改曰臨淮。 七年為府屬。 北濱淮。 有二濠水,東源出濠塘山,西源出鏌鋣山,至城西南合流,東入淮。 懷遠府西北。 荊山在縣西南。 涂山在縣東南。 淮水經兩山峽間,有北肥水入焉。 又北有渦水亦入淮,謂之渦口。 又西南有洛水,與壽州分界,徑縣南新城村入淮。 有洛河鎮巡檢司。 第1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