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哈剌不花與信州人倪晦字孟晰同事泰不花為掾史。 晦涉書史,精文墨,機識警敏,泰不花深委任之,言無不從;而哈剌不花或有所論白,多沮不行,由是心銜泰不花。 及泰不花事敗,走詣哈剌不花求援,而哈剌不花不能曲為保全,乃縛泰不花送京師,致之死地,君子以是少之。 ○王英 王英,字邦傑,益都人。 性剛果,有大節,膂力絶人,善騎射。 襲父職,為莒州翼千戶。 父子皆善用雙刀,人號之曰刀王。 至元二十九年,江西行樞密院命帥師南雄,討賊丘大老。 賊六百餘人突至,英與戰,殺其渠帥劉把東,獲九十餘人。 元貞元年,從左丞董士選討大山賊劉貴,擒之。 二年,討永新、安福二州賊,餘黨皆息。 延祐二年,寧都賊起,行省命英率各萬戶軍討之。 賊勢甚張,英屢戰皆勝,斬獲不可勝數,積屍盈野,水為不流。 行省平章李世安,遣英迓江浙平章張閭所領軍于閩境,至木麻坑,擒賊蔡五九。 又追賊至上虎嶂,遇賊三千餘人,盡殲之。 至治元年,以大臣薦,授忠武校尉、益都淄萊萬戶府副千戶。 天歷元年,授宣武將軍。 至順二年,行省命英招捕桂陽州賊張思進等二千人。 英至,布以威信,皆相率請降。 元統元年,授懷遠大將軍、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 至元三年,萬安軍賊吳汝期等作亂,聚眾三千人。 英至,賊皆就擒。 未幾,李志甫起漳州,劉虎仔起潮州,詔命江西行省右丞燕帖木兒討之。 方賊起時,英已致仕,平章政事伯撒裡謂僚佐曰:「是雖鼠竊狗偷,非刀王行不可。 其人雖投老,必可以義激。 」乃使迎致之。 英曰:「國家有事,吾雖老,其可坐視乎!」據鞍橫槊,精神飛動,馳赴焉。 及賊平,英功居多。 至正中,毛貴陷益都,英時年九十有六,乃謂其子弘曰:「我世受國恩,美官厚祿,備嘗享之。 今老矣,縱不能事戎馬以報天子,尚忍食異姓之粟以求生乎!」水漿不入口者數日,遂卒。 毛貴聞之,使具棺衾以葬。 將斂,舉其屍不動,焚香祝曰:「公子弘請公歸葬先塋。 」祝畢,屍遂起,觀者莫不驚異。 山東宣慰使普顏不花及憲司請恤典于朝,有曰:「不食寇粟,餓死芹泉,有夷、齊之風,為臣之清者也。 」芹泉,谷名,英所居也。 ○石抹宜孫邁裡古思 石抹宜孫,字申之。 其先遼之迪烈糺人。 五世祖曰也先,事太祖為御史大夫,自有傳。 也先之曾孫曰繼祖,字伯善,襲父職,為沿海上副萬戶。 初以沿海軍分鎮台州,皇慶元年,又移鎮婺、處兩州。 馭軍嚴肅,平寧都寇,有戰功;且明達政事,講究鹽策,多合時宜。 為學本於經術,而兼通名法、縱橫、天文、地理、術數、方技、釋老之說,見稱薦紳間。 宜孫其子也。 宜孫性警敏,嗜學問,于書務博覽,而長於詩歌。 嘗借嫡弟厚孫廕,襲父職,為沿海上副萬戶,守處州。 及弟長,即讓其職還之,退居台州。 至正十一年,方國珍起海上,江浙行省檄宜孫守溫州,宜孫即起任其事。 其年閩寇犯處州,復檄宜孫以兵平之。 以功升浙東宣慰副使,分府于台州。 頃之,處之屬縣山寇並起,宜孫復奉省檄往討之。 至則築處州城,為禦敵計。 十七年,江浙行省左丞相達識鐵睦邇承製升宜孫行樞密院判官,總制處州,分院治于處。 又以江浙儒學副提舉劉基為其院經歷,蕭山縣尹蘇友龍為照磨,而宜孫又闢郡人胡深、葉琛、章溢參謀其軍事。 處為郡,山谷聯絡,盜賊憑據險阻,輒竊發,不易平治。 宜孫用基等謀,或搗以兵,或誘以計,未幾,皆殲殄無遺類。 尋升同僉行樞密院事。 當是之時,天下已多故,所在守將各自為計相保守。 於是浙東則宜孫在處州,邁裡古思在紹興為稱首。 十八年十二月,大明兵取蘭溪,且逼婺,而宜孫母實在婺城。 宜孫泣曰:「義莫重於君親,食祿而不事其事,是無君也;母在難而不赴,是無親也。 無君無親,尚可立天地間哉!」即遣胡深等將民兵數萬往赴援,而親率精鋭為之殿。 兵至婺,與大明兵甫接,即敗績而還。 時經略使李國鳳至浙東,承製拜宜孫江浙行省參知政事,階中奉大夫。 明年,大明兵入處州,宜孫將數十騎走福建境上,欲圖報復,而所至人心已散,事不可復為。 嘆曰:「處州,吾所守者也。 今吾勢已窮,無所于往,不如還處州境,死亦為處州鬼耳!」既還,至處之慶元縣,為亂兵所害。 事聞,朝廷贈推誠宣力效節功臣、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上柱國,追封越國公,謚忠愍。 邁裡古思者,寧夏人也,字善卿。 至正十四年進士,授紹興路錄事司達魯花赤。 苗軍主將楊完者在杭,縱其軍鈔掠,莫敢誰何,民甚苦之。 俄有至紹興城中強奪人馬者,邁裡古思擒斬數人,苗軍乃懼,不敢復至其境。 邁裡古思名聲遂大振。 會江南行台移治紹興,檄邁裡古思為行台鎮撫,乃大募民兵,為守禦計。 處州山賊焚掠婺之永康、東陽,邁裡古思提兵往擊之,與石抹宜孫約期夾攻其巢穴,山賊以平。 擢江東廉訪司經歷,仍留紹興,以兵衛台治。 時浙東、西郡縣多殘破,獨邁裡古思保障紹興,境內晏然,民愛之如父母。 江浙省臣乃承製授行樞密院判官,分院治紹興。 會方國珍遣兵侵紹興屬縣,邁裡古思曰:「國珍本海賊,今既降,為大官,而復來害吾民,可乎!」欲率兵往問罪。 先遣部將黃中取上虞,中還,請益兵。 是時朝廷方倚重國珍,資其舟以運糧,而御史大夫拜住哥,與國珍素通賄賂,情好甚厚,憤邁裡古思擅舉兵,恐且生事,即使人召邁裡古思至其私第,與計事,至則命左右以鐵鎚撾死之,斷其頭,擲廁溷中。 城中民聞之,不問男女老幼,無不慟哭者。 黃中乃率其眾復仇,盡殺拜住哥家人及台府官員掾史,獨留拜住哥不殺,以告于張士誠,士誠乃遣其將以兵守紹興。 拜住哥尋遷行宣政院使,監察御史真童糾言:「拜住哥陰害帥臣,幾致激變,不法不忠,莫斯為甚。 宜稽諸彞典,置於嚴刑。 」於是詔削拜住哥官職,安置潮州,而邁裡古思之冤始白。 列傳第七十六 儒學一 列傳第七十六 儒學一 前代史傳,皆以儒學之士,分而為二,以經藝顓門者為儒林,以文章名家者為文苑。 然儒之為學一也他諾貝爾文學獎,但他以「一向拒絶來自官方的榮譽」為由,《六經》者斯道之所在,而文則所以載夫道者也。 故經非文則無以發明其旨趣;而文不本於六藝,又烏足謂之文哉。 由是而言,經藝文章,不可分而為二也明矣。 元興百年,上自朝廷內外名宦之臣,下及山林布衣之士,以通經能文顯著當世者,彬彬焉眾矣。 今皆不復為之分別,而採取其尤卓然成名、可以輔教傳後者,合而隷之,為《儒學傳》。 趙復,字仁甫,德安人也。 太宗乙未歲,命太子闊出帥師伐宋,德安以嘗逆戰,其民數十萬,皆俘戮無遺。 進楊惟中行中書省軍前,姚樞奉詔即軍中求儒、道、釋、醫、卜士,凡儒生掛俘籍者,輒脫之以歸,復在其中。 樞與之言,信奇士,以九族俱殘,不欲北,因與樞訣。 樞恐其自裁,留帳中共宿。 既覺,月色皓然,惟寢衣在,遽馳馬周號積屍間,無有也。 行及水際,則見覆已被發徒跣,仰天而號,欲投水而未入。 樞曉以徒死無益:「汝存,則子孫或可以傳緒百世;隨吾而北,必可無他。 」復強從之。 先是,南北道絶,載籍不相通;至是,復以所記程、硃所著諸經傳注,盡錄以付樞。 第3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3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