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毛貴陷山東,上疏陳十禍,根本之禍有六,征討之禍有四,曆數其弊:一曰輕大臣,二曰解權綱,三曰事安逸,四曰杜言路,五曰離人心,六曰濫刑獄,所謂根本之禍六也。 其言事安逸之禍,略曰:「臣伏見陛下以盛年入纂大統,履艱難而登大寶,因循治安,不預防慮,寬仁恭儉,漸不如初。 今天下可謂多事矣,海內可謂不寧矣,天道可謂變常矣,民情可謂難保矣,是陛下警省之時,戰兢惕厲之日也。 陛下宜臥薪嘗膽,奮發悔過,思祖宗創業之難,而今日墜亡之易,於是而修實德,則可以答天意,推至誠,則可以回人心。 凡土木之勞,聲色之好,燕安鴆毒之戒,皆宜痛撤勇改。 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黜宮女,節浮費,畏天恤人。 而陛下乃安焉處之,如天下太平無事時,此所謂根本之禍也。 」至若不慎調度,不資群策,不明賞罰,不擇將帥,所謂征討之禍四也。 其言不明賞罰之禍,略曰:「臣伏見調兵六年,初無紀律之法,又無激勸之宜,將帥因敗為功,指虛為實,大小相謾,上下相依,其性情不一,而邀功求賞則同。 是以有覆軍之將,殘民之將,怯懦之將,貪婪之將,曾無懲戒,所經之處,鷄犬一空,貨財俱盡。 及其面諛遊說,反以克複受賞。 今克複之地,悉為荒墟,河南提封三千餘里,郡縣星羅棋布,歲輸錢谷數百萬計,而今所存者,封丘、延津、登封、偃師三四縣而已。 兩淮之北,大河之南,所在蕭條。 夫有土有人有財,然後可望軍旅不乏,饋餉不竭。 今寇敵已至之境,固不忍言,未至之處,尤可寒心,如此而望軍旅不乏,饋餉不竭,使天雨粟,地湧金,朝夕存亡且不能保,況以地方有限之費,而供將帥無窮之慾哉!其為自啟亂階,亦已危矣。 陛下事佛求福,飯僧消禍,以天壽節而禁屠宰,皆虛名也。 今天下殺人矣,陛下泰然不理,而曰吾將以是求福,福何自而至哉?潁上之寇,始結白蓮,以佛法誘眾,終飾威權,以兵抗拒,視其所向,駸駸可畏,其勢不至于亡吾社稷、燼吾國家不已也。 堂堂天朝,不思靖亂,而反為階亂,其禍至慘,其毒至深,其關係至大,有識者為之扼腕,有志者為之痛心,此征討之禍也。 」疏奏,不省。 權臣惡其訐直。 二十一年,除僉山南道肅政廉訪司事,至則劾中書參知政事也先不花、樞密院副使脫脫木兒、治書侍御史奴奴弄權誤國之罪,又不報。 方是時,孛羅帖木兒駐兵大同,察罕帖木兒駐兵洛陽,而毛貴據山東,勢逼京畿,二將玩寇不進,方以爭晉、冀為事,構兵相攻,互有勝負。 朝廷乃遣也先不花、脫脫木兒、奴奴往解之,既受命,不前進。 楨又言其「貪懦庸鄙,苟懷自安之計,無憂國致身之忠。 朝廷將使二家釋憾,協心討賊,此國之大事,謂宜風馳電走,而乃迂迴退懾,枉道延安以西,繞曲數千里,遲遲而行,使兩軍日夜仇殺,黎庶肝腦塗地,實此三人之所致也,宜急殛之,以救時危。 」亦不報。 楨乃慨然嘆曰:「天下事不可為矣。 」即辭去,居河中安邑山谷間,結茅僅容膝。 有訪之者,不復言時事,但對之流涕而已。 二十四年,孛羅帖木兒犯闕,皇太子出居冀寧,奏除贊善,又除翰林學士,皆不起。 擴廓帖木兒將輔皇太子入討孛羅帖木兒,遣使傳皇太子旨,賜以上尊,且訪時事,楨覆書曰:「今燕趙齊魯之境,大河內外,長淮南北,悉為丘墟,關陝之區,所存無幾,江左日思薦食上國,湘漢荊楚川蜀,淫名僭號,幸我有變,利我多虞。 閣下國之右族,三世二王,得不思廉、藺之於趙,寇、賈之於漢乎?京師一殘,假有不逞之徒,崛起草澤,借名義,尊君父,倡其說于天下,閣下將何以處之乎!守京師者,能聚不能散,禦外侮者,能進不能退,紛紛籍籍,神分志奪,國家之事,能不為閣下憂乎!《志》曰‘不備不虞,不可以為師’,仆之惓惓為言者,獻忠之道也。 然為言大要有三:保君父,一也;扶社稷,二也;衛生靈,三也。 請以近似者陳其一二:衛出公據國,至于不父其父;趙有沙丘之變,其臣成、兌平之,不可謂無功,而後至于不君其君;唐肅宗流播之中,怵于邪謀,遂成靈武之纂。 千載之下,雖有智辯百出,不能為雪。 嗚呼!是豈可以不鑒之乎!然吾聞之,天之所廢不驟也,驟其得志,肆其寵樂,使忘其覺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罰也。 天遂其欲,民厭其汰,而鬼神弗福也。 其能久乎?閣下覽觀焉,謀出於萬全,則善矣。 詢之輿議,急則其變不測,徐則其釁必起,通其往來之使,達其上下之情,得其情,則得其策矣。 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今九重在上者如寄,青宮在下者如寄,生民之憂,國家之憂也,可不深思而熟計之哉!」擴廓帖木兒深納其說,是用事克有成。 後三年,卒。 ○歸暘 歸,暘字彥溫,汴梁人。 將生,其母楊氏夢朝日出東山上,有輕雲來掩之,故名暘。 學無師傳,而精敏過人。 登至順元年進士第,授同知潁州事,鉏奸擊強,人不敢以年少易之。 山東鹽司遣奏差至潁,恃勢為不法,暘執以下獄。 時州縣奉鹽司甚謹,頤指氣使,輒奔走之,暘獨不為屈。 轉大都路儒學提舉,未上。 至元五年十一月,杞縣人范孟謀不軌,詐為詔使,至河南省中,殺平章月魯帖木兒、左丞劫烈、廉訪使完者不花、總管撒裡麻,召官屬及去位者,署而用之,以段輔為左丞,使暘北守黃河口。 暘力拒不從,賊怒,系于獄,眾叵測所為,暘無懼色。 已而賊敗,污賊者皆獲罪,暘獨免。 同裡有吳炳者,嘗以翰林待制征,不起。 賊呼炳司卯酉歷,炳不敢辭。 時人為之語曰:「歸暘出角,吳炳無光。 」暘自此名譽赫然。 明年,轉國子博士,拜監察御史。 及入謝,台臣奏曰:「此即河南抗賊者也。 」帝曰:「好事卿宜數為之。 」賜以上尊。 已而辭官歸,養親汴上,親既歿,家食久之。 至正五年,除僉河南廉訪司事,行部西京,以法繩趙王府官屬之貪暴者,王三遣使請,不為動。 宣寧縣有殺人者,蔓引數十人,一讞得其情,盡釋之。 沁州民郭仲玉,為人所殺,有司以蒲察山兒當之,暘察其誣,蹤跡得其殺人者,山兒遂不死。 六年,轉僉淮東廉訪司事,改宣文閣監書博士,兼經筵譯文官。 第3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3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