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童,高昌人,自號石岩。 性深沉寡言。 以世冑入官,授直省舍人,歷官清顯,素負能名。 調信州路總管,移平江,皆以善政稱。 至正元年,遷大都路達魯花赤,出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尋召參政中書,頃之,又出為江浙行省右丞,遂升本省平章政事。 十一年,詔仍以平章政事行省江西。 是年,賊起蘄、黃,平章政事禿堅理不花將兵捍江州。 既而土寇蜂起,道童素不知兵事,倉皇無所措。 左右司郎中普顏不花曰:「今賊勢衝突,城中無備,萬一失守,奈何?有章伯顏左丞者,致仕居撫州,其人熟知軍務,宜以便宜禮請之,使署本省左丞事,專任調遣軍旅,庶幾事有可濟。 」道童從其言,而伯顏亦欣然為起,曰:「此正我報國之秋也。 」至則與普顏不花設禦敵計甚悉。 明年正月,湖廣陷,禿堅裡不花由江州遁還。 二月,普顏不花將兵往江州,至石頭渡,遇賊戰敗,道童聞之大恐,即懷省印遁走。 普顏不花還,與伯顏定為城守之計。 後數日,道童始自南昌民家來歸,遂議分門各守以備敵。 三月,賊眾來圍城。 城中置各廂官及各巷長,晝夕堅守,眾心翕然。 而道童素恤民,能任人,有功者必賞,無功或不加罪,故多為之用。 賊圍城凡兩月,而民無離志。 道童密召死士數千人,面涂以青,額抹黃布,衣黃衣,為前鋒,又別選精鋭數千為中軍,而募助陣者殿後。 命萬戶章妥因卜魯哈歹領之。 夜半,開門伏兵柵下,黎明,鉦鼓大震,因奮擊賊,賊驚以為神,敗走。 遂乘勝搗其營,復分兵掃其餘黨。 是時,章伯顏、普顏不花之功居多。 伯顏尋以疾卒。 朝廷以道童捍城有功,加大司徒、開府,仍賜龍衣禦酒。 及秋,朝廷命亦憐真班為江西行省左丞相,火你赤為左丞,同將兵來江西。 未幾,亦憐真班卒,道童屬火你赤平富、瑞二州,分鎮其地。 適歲大旱,公私匱乏,道童乃移咨江浙行省,借米數十萬石、鹽數十萬引,凡軍民約三日人糴官米一斗,入昏鈔貳貫,又三日買官鹽十斤,入昏鈔貳貫,民皆便之。 由是按堵如故,而賊亦不敢犯其境。 十八年夏四月,陳友諒復攻江西城。 時火你赤已昇平章政事,加營國公,行便宜事,任專兵柄,而素與道童不相能,且貪忍不得將士心,見城且陷,遂夜遁去。 道童亦棄城退保撫州路,欲集諸縣義兵以圖克複,而勢已不可為。 因嘆曰:「我為元朝大臣,官至極品,今城陷不守,尚何面目復見人乎!」適賊追者至,道童欲迎敵,渡水,未登岸,賊眾乘之,遂為所害。 事聞,賜謚忠烈。 列傳第三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亦憐真班 亦憐真班,西夏人。 父俺伯,以忠勤事世祖,為知樞密院事。 亦憐真班性剛正,動有禮法。 仁宗召見,令入宿衛。 延祐六年,超拜翰林侍講學士、中奉大夫。 至治二年,調同知通政院事,擢虎符唐兀親軍都指揮使。 泰定初,遷資善大夫、典瑞院使。 天歷二年,以選為太子家令,尋升資政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擢侍御史,仍兼指揮使。 至順初,拜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遷功德使,指揮使如故。 尋出為陝西行省平章政事,未行,復為翰林學士承旨。 元統、至元之間,伯顏為丞相,專權擅政,嫉其論事不阿,出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 尋殺其子答裡麻,而謫置海南。 及伯顏敗,乃得召還朝。 至正六年,拜光祿大夫、御史大夫,盡遷中外廉能之官置諸風憲,一時號稱得人。 遷宣政院使,出為甘肅行省平章政事,設法弭西羌之寇,民賴以安,立石頌之。 召還,為銀青榮祿大夫、知樞密院事,提調太醫院,尋加金紫光祿大夫,復為御史大夫、知經筵事,兼宣忠斡羅思扈衛親軍指揮使。 嘗奏言:「風俗人心日趨于薄,請禁故吏不許彈劾所事官長。 」 太師馬扎兒台與子丞相脫脫既謫居在外,時相欲傾之,嗾人告變,且扳台臣同上奏。 亦憐真班曰:「凡為相者,孰無閒退之日?況脫脫父子在官無大咎過,奈何迫之於險?」終不從。 經筵進講必詳必慎,故每讀譯文,必被嘉納。 監察御史劾奏時相,帝不聽,亦憐真班反覆論奏不已,由是忤上意,出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遷拜湖廣行省左丞相。 復召知樞密院事。 十一年,潁、亳兵起,朝廷命將出師,多失律致敗,數進言于時相,不見聽,復出為江浙行省左丞相。 十二年,移江西行省左丞相。 於是妖寇由蘄、黃陷饒州,饒之屬邑安仁與龍興相接境,其民皆相挺為亂。 亦憐真班道出安仁,因駐兵招之,來者厚加賞賚,不從者命子哈藍朵兒只與江西左丞火你赤等乘高縱火攻散之。 余干久為盜區,亦聞風順服。 先是,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童以寬容為政,軍民懈馳。 亦憐真班既至,風采一新,威聲大振,所在群盜咸謀歸款矣。 十四年八月,以疾卒於官,所部為之喪氣。 事聞,贈推忠佐運正憲秉義同德功臣,追封齊王,謚忠獻。 子九人:長答裡麻;次普達失理,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桑哥八剌,同知青海宣慰司事;哈藍朵兒只,宣政院使;桑哥答思,嶺北行省平章;沙嘉室理,嶺北行省參政;易納室理,大宗正也可扎魯火赤;馬的室理,僉書樞密院事;馬剌室理,內八府宰相。 ○廉惠山海牙 廉惠山海牙,字公亮,布魯海牙之孫,希憲之從子也。 父阿魯渾海牙,廣德路達魯花赤。 惠山海牙幼孤,言及父,輒泣下。 獨養母而家日不給,垢衣糲食,不以為恥。 母喪,哀毀逾禮,負喪渡江而風濤作,舟人以神龍忌屍為言,即仰天大呼曰:「吾將附母于先人,神奈何厄我也!」風遂止。 年弱冠,大臣欲俾入宿衛。 辭曰:「吾大父事世祖,以通經號廉孟子。 今方設科取士,願讀書以科第進。 」乃入國學積分。 至治元年,登進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順州事。 有弓匠提舉馬都剌者,怙勢奪州民田,同列畏之。 惠山海牙至,即治其事。 在官期年,用薦者召入史館,預修英宗、仁宗《實錄》,尋拜監察御史。 時中書省有大臣貪猥狼籍,即抗章劾之,語同列曰:「儻以言責獲罪,吾之職也。 」既又劾奏明裡董阿不當攝祭太廟。 遷都水監,疏會通河,堤灤、漆二水,又修京東閘。 歷秘書丞、會福總管府治中,上疏言二月迎佛費財蠹俗,時論韙之。 出僉淮東廉訪司事,遷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既而歷僉河東、河南、江西廉訪司事,升江南行御史台經歷。 時山東鹽法大壞,以選除都轉運使,曾未期月,用課最,賞賚金幣、上尊。 至正三年初,行郊禮,召拜侍儀使。 明年,預修遼、金、宋三史,遷崇文太監。 自是累遷為河南行省右丞。 時有詔發民治決河,遍騷屬郡,亟以不便上言,而時宰不用。 遷湖廣行省右丞,以武昌失守連坐,既而事白,遷江西行省右丞。 時所隷郡縣多陷于賊,乃與平章政事、司徒道童協謀殫力,以定守禦招捕之策,就除本道廉訪使。 未幾,江西省治亦陷,惠山海牙遁往福建。 久之,除僉江浙行樞密院事,改拜福建行省右丞,以兵鎮延平、邵武,境內以寧。 居歲余,奉詔還治省事,總備禦事,且督賦稅由海道供京師,朝廷賴焉。 遷行宣政院使。 明年,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 卒,年七十有一。 ○月魯不花 第1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1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