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行省時權治澧州,既至,律諸軍以法,而授納粟者以官,人心翕然。 汝中柏、伯帖木兒言于丞相曰:「不殺朵爾直班,則丞相終不安。 」蓋謂其帝意所眷屬,必復用耳。 乃命朵爾直班職專供給軍食。 時官廩所儲無幾,即延州民有粟者,親予酒諭勸之而貸其粟,約俟朝廷頒鈔至即還以直,民無不從者。 又遣官糴粟河南、四川之境,民聞其名,爭輸粟以助軍餉。 右丞伯顏不花方總兵,承順風旨,數侵辱之。 朵爾直班不為動。 會官軍復武昌,至蘄、黃伯顏不花百計征索,無不給之,猶欲言其供需失期。 達剌罕軍帥王不花奮言曰:「平章國之貴臣,今坐不重茵,食無珍味,徒為我曹軍食耳。 今百需立辦,顧猶欲誣之,是無人心也。 我曹便當散還鄉裡矣。 」脫脫遣國子助教完者至軍中,風使害之。 完者至,則反加敬禮,語人曰:「平章勛舊之家,國之祥瑞,吾苟傷之,則人將不食吾余矣。 」朵爾直班素有風疾,軍中感霧露,所患日劇,遂卒於黃州蘭溪驛,年四十。 朵爾直班立朝,以扶持名教為己任,薦拔人才而不以為私恩。 留心經術,凡伊、洛諸儒之書,未嘗去手。 喜為五言詩,于字畫尤精。 翰林學士承旨臨川危素,嘗客于朵爾直班,諫之曰:「明公之學,當務安國家、利讓稷,毋為留神于末藝。 」朵爾直班深服其言。 其在經筵,開陳大義為多。 間采前賢遺言,各以類次,為書凡四卷,一曰《學本》,二曰《君道》,三曰《臣職》,四曰《國政》。 明道、厚倫、制行、稽古、遊藝,五者《學本》之目也;敬天、愛民、知人、納諫、治內,五者《君道》之目也;宰輔、台察、守令、將帥、OH禦,五者《臣職》之目也;興學、訓農、理財、審刑、議兵,五者《國政》之目也。 帝覽而善之,賜名曰《治原通訓》,藏於宣文閣。 二子:鐵固思帖木而、篤堅帖木而。 ○阿魯圖 阿魯圖,博爾術四世孫。 父木剌忽。 阿魯圖由經正監襲職為怯薛官,掌環衛,遂拜翰林學士承旨,遷知樞密院事。 至元三年,襲封廣平王。 至正四年,脫脫辭相位,順帝問誰可代脫脫為相者,脫脫以阿魯圖薦。 五月,詔拜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而別兒怯不花為左丞相,從駕行幸,每同車出入,一時朝野以二相協和為喜。 時詔修遼、金、宋三史,阿魯圖為總裁。 五年,三史成。 十月,阿魯圖等既以其書進,帝禦宣文閣,阿魯圖復與平章政事帖木兒塔識、太平上奏:「太祖取金,世祖平宋,混一區宇,典章圖籍皆歸秘府。 今陛下以三國事績命儒士纂修,而臣阿魯圖總裁。 臣素不讀漢人文書,未解其義。 今者進呈,萬機之暇,乞以備乙覽。 」帝曰:「此事卿誠未解,史書所繫甚重,非儒士泛作文字也。 彼一國人君行善則國興,朕為君者宜取以為法;彼一朝行惡則國廢,朕當取以為戒。 然豈止儆勸人君,其間亦有為宰相事,善則卿等宜倣傚,惡則宜監戒。 朕與卿等皆當取前代善惡為勉。 朕或思有未至,卿等其言之。 」阿魯圖頓首舞蹈而出。 右司郎中陳思謙建言諸事,阿魯圖曰:「左右司之職所以贊助宰相。 今郎中有所言,與我輩共議見諸行事,何必別為文字自有所陳耶?郎中若居他官,則可建言,今居左右司而建言,是徒欲顯一己自能言耳。 將置我輩于何地?」思謙大慚服。 一日,與僚佐議除刑部尚書,宰執有所舉,或難之曰:「此人柔軟,非刑部所可用。 」阿魯圖曰:「廟堂即今選儈子耶?若選儈子,須選強壯人。 尚書欲其詳讞刑牘耳,若不枉人,不壞法,即是好刑官,何必求強壯人耶?」左右無以答。 其為治知大體,類如此。 先是,別兒怯不花嘗與阿魯圖謀擠害脫脫。 阿魯圖曰:「我等豈能久居相位,當亦有退休之日,人將謂我何?」別兒怯不花屢以為言,終不從。 六年,別兒怯不花乃諷監察御史劾奏阿魯圖不宜居相位,阿魯圖即避出城。 其姻黨皆為之不平,請曰:「丞相所行皆善,而御史言者無理,丞相何不見帝自陳,帝必辯焉。 」阿魯圖曰:“我博爾術世裔,豈丞相為難得耶?但帝命我不敢辭,今御史劾我,我宜即去。 蓋御史台乃世祖所設置,我若與御史抗,即與世祖抗矣。 爾等無復言。 “阿魯圖既罷去,明年,別兒怯不花遂為右丞相,不久亦去。 十一年,阿魯圖復起為太傅,出守和林邊,薨,無嗣。 ○紐的該 紐的該,博爾術之四世孫也。 早歲備宿衛,累遷同知樞密院事,既而廢處于家。 順帝至元五年,奉使宣撫達達之地,整理有司不公不法事三十餘條,由是朝廷知其才,升知嶺北行樞密院事。 至正十五年,召拜中書平章政事,遷知樞密院事。 十七年,以太尉總山東諸軍,守鎮東昌路,擊退田豐兵。 十八年,田豐復陷濟寧,進逼東昌。 紐的該以乏糧棄城,退屯柏鄉,東昌遂陷。 還京師,拜中書添設左丞相,與太平同居相位。 紐的該有識量,處事平允。 倭人攻金復州,殺紅軍據其州者,即奏遣人往賞賚而撫安之。 浙西張士誠既降,紐的該處置江南諸事,鹹得其宜,士誠大服。 興和路富民調戲子婦,系獄,車載楮幣至京師行賂,以故刑部官持其事久不決。 紐的該乃除刑部侍郎為興和路達魯花赤,俾決其事,富民遂自縊死。 凡授官,惟才是選,不用私人,眾稱其有大臣體。 已而遽罷相,遷知樞密院事。 嘗臥病,謂其所知曰:「太平真宰相才也。 我疾固不起,而太平亦不能久于位,此可嘆也。 」朝官至門候疾者,皆謝遣之。 二十年正月卒。 列傳第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別兒怯不花 別兒怯不花,字大用,燕只吉氏。 曾祖忙怯禿以千戶從憲宗南征有功。 父阿忽台事成宗為丞相,被誅,後贈和寧忠獻王。 別兒怯不花蚤孤,八歲,以興聖太后及武宗命,侍明宗于籓邸。 尋入國子學為諸生。 會明宗以周王出鎮雲南,別兒怯不花從行,至大同而還。 仁宗召入宿衛。 一日,從殿中望見其儀榘夐異,即召對,慰諭之。 八番宣撫司長乃其世職,英宗遂授懷遠大將軍、八番宣撫司達魯花赤。 既至,宣佈國家恩信,峒民感悅。 有累歲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賢帥子孫也,其敢違命。 」率其十四部來受約束。 別兒怯不花以其事入奏,天子嘉而留之。 泰定三年,特授同知太常禮儀院事,益從耆老文學之士雍容議論。 尋拜監察御史。 明年,遷中書右司郎中。 又明年,升參議中書省事。 居二年,除吏部尚書。 至順元年,其兄治書侍御史自當諫止明裡董阿子閭閭不當為監察御史,並出別兒怯不花為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 未幾,丁內艱還京。 起複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 江浙歲漕米由海道達京師,別兒怯不花董其事。 尋除禮部尚書,遷徽政院副使,擢侍御史,特命領宿衛,升榮祿大夫、宣徽使,加開府儀同三司。 凡宿衛士有從掌領官薦用者,往往所舉多其親昵。 至別兒怯不花獨推擇歲久者舉之,眾論翕服。 宣徽所造酒,橫索者眾,歲費陶瓶甚多。 別兒怯不怯花奏制銀瓶以貯,而索者遂止。 至元四年,拜御史大夫、知經筵事,尋遷中書平章。 第1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1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