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立定,明贊唱曰「亞獻官行禮」,引贊者進前曰「請詣盥洗位」。 至位,曰「北向立」。 搢笏,盥手,出笏。 請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 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請詣酒尊所,曰「西向立」。 搢笏,執爵舉冪,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齊,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曰「詣大成至聖文宣王神位前」。 至位,曰「就拜,北向立」。 酌獻之樂作。 稍前,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少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曰「詣兗國公神位前」。 至位,曰「東向立」,酌獻如上儀。 曰「詣鄒國公神位前」。 至位,曰「西向立」,酌獻如上儀。 樂止,曰「退,複位」。 及階,曰「降階」,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明贊唱曰「終獻官行禮」,引贊者進前曰「請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 搢笏,盥手,帨手,出笏。 請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 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請詣酒尊所,至階,曰「升階」,至酒尊所,曰「西向立」。 搢笏,執爵舉冪,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齊,以爵授執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曰「詣大成至聖文宣王神位前」。 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 酌獻之樂作。 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少退,鞠躬, 拜興,拜興,平身。 曰「詣兗國公神位前」。 至位,曰「東向立」,酌獻如上儀。 曰「詣鄒國公神位前」。 至位,曰「西向立」,酌獻如上儀。 樂止,曰「退複位」。 及階,曰「降階」,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俟終獻將升階,明贊唱曰「分獻官行禮」。 引贊者分引東西從祀分獻官進前曰「詣盥洗位」。 至位,曰「北向立」。 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 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出笏,詣酒尊所。 至階,曰「升階」,至酒尊所,曰「西向立」。 搢笏,執爵舉冪,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齊,以爵授執事者,出笏,詣東從祀神位前。 至位,曰「就位,東向立,稍前」。 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少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退複位。 及階,曰「降階」,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引西從祀分獻官同上儀,唯至神位前東向立。 俟十哲分獻官離位,明贊唱曰「兩廡分奠官行禮」。 引贊者進前曰「詣盥洗位」,至位,曰「南向立」。 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詣爵洗位。 至位,曰「南向立」。 搢笏,執爵、滌爵、拭爵,以爵授執事者,出笏。 曰「詣東廡酒尊所」。 及階,曰「升階」,至酒尊所,曰「北向立」。 搢笏,執爵舉冪,酌象尊之醴齊,以爵授執事者,出笏,詣東廡神位前,至位,曰「東向立,稍前」。 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興,平身稍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退複位。 至階,曰「降階」,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引西廡分奠官同上儀,唯至神位前,東向立作西向立。 俟終獻十哲,兩廡分奠官同時複位。 明贊唱曰「禮饌者徹籩豆」。 徹豆之樂作,禮饌者跪,移先聖前籩豆,略離席,樂止。 明贊唱曰「諸執事者退複位」。 俟諸執事者至版位立定,送神之樂作。 明贊唱曰「初獻官以下皆再拜」,承傳贊曰「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樂止。 明贊唱曰「祝人取祝,幣人取幣,詣瘞坎」。 俟徹祝幣者出殿門,北向立。 望瘞之樂作。 明贊唱曰「三獻官詣望瘞位」,引贊者進前曰「請詣望瘞位」。 至位,曰「就位,北向立」,曰「可瘞」。 埋畢,曰「退,複位」。 至殿庭前,候樂止,明贊唱曰「典樂官以樂工出就位」,明贊唱曰「闔戶」。 又唱曰「初獻官以下退詣圓揖位」,引贊者引獻官退詣圓揖位。 至位,初獻在西,亞終獻及分獻以下在東,陪位官東班在東,西班在西。 俟立定,明贊唱曰「圓揖」。 禮畢,退複位,引贊者各引獻官詣幕次更衣。 其飲福受胙,除國學外,諸處仍依常制。 闕裡之廟,始自太宗九年,令先聖五十一代孫襲封衍聖公元措修之,官給其費。 而代祠之禮,則始於武宗。 牲用太牢,禮物別給白金一百五十兩,彩幣表裡各十有三匹。 四年冬,復遣祭酒劉賡往祀,牲禮如舊。 延祐之末,泰定、天歷初載,皆循是典,錦幣雜彩有加焉。 岳鎮海瀆 岳鎮海瀆代祀,自中統二年始。 凡十有九處,分五道。 後乃以東嶽、東海、東鎮、北鎮為東道,中嶽、淮瀆、濟瀆、北海、南嶽、南海、南鎮為南道,北嶽、西嶽、后土、河瀆、中鎮、西海、西鎮、江瀆為西道。 既而又以驛騎迂遠,復為五道,道遣使二人,集賢院奏遣漢官,翰林院奏遣蒙古官,出璽書給驛以行。 中統初,遣道士,或副以漢官。 至元二十八年正月,帝謂中書省臣言曰:「五嶽四瀆祠事,朕宜親往,道遠不可。 大臣如卿等又有國務,宜遣重臣代朕祠之,漢人選名儒及道士習祀事者。 」 其禮物,則每處歲祀銀香合一重二十五兩,五嶽組金幡二、鈔五百貫,四瀆織金幡二、鈔二百五十貫,四海、五鎮銷金幡二、鈔二百五十貫,至則守臣奉詔使行禮。 皇帝登寶位,遣官致祭,降香幡合如前禮,惟各加銀五十兩,五嶽各中統鈔五百貫,四瀆、四海、五鎮各中統鈔二百五十貫。 或他有禱,禮亦如之。 其封號,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加上東嶽為天齊大生仁聖帝,南嶽司天大化昭聖帝,西嶽金天大利順聖帝,北嶽安天大貞玄聖帝,中嶽中天大寧崇聖帝。 加封江瀆為廣源順濟王,河瀆靈源弘濟王,淮瀆長源溥濟王,濟瀆清源善濟王,東海廣德靈會王,南海廣利靈孚王,西海廣潤靈通王,北海廣澤靈佑王。 成宗大德二年二月,加封東鎮沂山為元德東安王,南鎮會稽山為昭德順應王,西鎮吳山為成德永靖王,北鎮醫巫閭山為貞德廣寧王,中鎮霍山為崇德應靈王,敕有司歲時與岳瀆同祀。 郡縣社稷 至元十年八月甲辰朔,頒諸路立社稷壇壝儀式。 十六年春三月,中書省下太常禮官,定郡縣社稷壇壝、祭器制度、祀祭儀式,圖寫成書,名《至元州郡通禮》。 元貞二年冬,復下太常,議置壇于城西南二罈,方廣視太社、太稷,殺其半。 壺尊二,籩豆皆八,而無樂。 牲用羊豕,余皆與太社、太稷同。 三獻官以州長貳為之。 郡縣宣聖廟 中統二年夏六月,詔宣聖廟及所在書院有司,歲時致祭,月朔釋奠。 八月丁酉,命開平守臣釋奠于宣聖廟。 成宗即位,詔曲阜林廟,上都、大都諸路府州縣邑廟學、書院,贍學土地及貢士莊田,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修完廟宇。 自是天下郡邑廟學,無不完葺,釋奠悉如舊儀。 郡縣三皇廟 元貞元年,初命郡縣通祀三皇,如宣聖釋奠禮。 太皞伏羲氏以勾芒氏之神配,炎帝神農氏以祝融氏之神配,軒轅黃帝氏以風後氏、力牧氏之神配。 黃帝臣俞跗以下十人,姓名載于醫書者,從祀兩廡。 有司歲春秋二季行事,而以醫師主之。 岳鎮海瀆常祀 第3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3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