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上。 公安,中。 石首,中。 松滋,中。 枝江,下。 潛江,中。 監利。 中。 宋末兵亂民散,收附後始複舊。 峽州路,下。 唐改夷陵郡,又為峽州。 宋隷荊湖北路,後徙治江南。 元至元十三年歸附,十七年升為峽州路。 戶三萬七千二百九十一,口九萬三千九百四十七。 領縣四: 夷陵,中。 宋末隨州遷治不常,歸附後,復歸江北舊治。 宜都,下。 長陽,下。 遠安。 下。 安陸府,唐郢州,又改富水郡,又為郢州。 宋隷京西南路。 元至元十三年歸附,十五年升為安陸府。 戶一萬四千六百六十五,口三萬三千五百五十四。 領縣二: 長壽,中。 京山。 中。 兵亂移治漢濱,至元十三年還舊治。 沔陽府,唐復州,又改竟陵郡,又為復州。 宋端平間,移州治于沔陽鎮。 至元十三年歸附,改為復州路,十五年升為沔陽府。 戶一萬七千七百六十六,口三萬九百五十五。 領縣二: 玉沙,中。 倚郭。 景陵。 中。 兵亂徙治無常,歸附後還舊治。 荊門州,下。 唐為縣。 宋升為軍,端平間移治當陽縣。 元至元十三年歸附,十四年升為府,十五年遷府治于古城,降為州。 戶二萬九千四百七十一,口一十六萬五千四百三十五。 領縣二: 長林,上。 當陽。 中。 德安府,唐安州,又改安陸郡,又仍為安州。 宋為德安府,咸淳間徙治漢陽。 元至元十三年還舊治,隷湖北道宣慰司。 十八年罷宣慰司,直隷鄂州行省,為散府,後割以來屬。 戶一萬九百二十三,口三萬六千二百一十八。 領縣四、州一。 州領二縣。 縣四 安陸。 下。 孝感,下。 應城,中。 雲夢。 下。 州一 隨州,下。 唐初為隨州,又改漢東郡,又復為隨州。 宋為崇信軍,又為棗陽軍,後因兵亂遷徙無常。 元至元十二年歸附。 十三年,即黃仙洞為州治。 戶一萬五千九百六十六,口五萬二千六十四。 領二縣: 隨縣,下。 應山。 下。 志第十二 地理三 志第十二 地理三 ○陝西諸道行御史台 陝西等處行中書省,為路四、府五、州二十七,屬州十二,屬縣八十八。 本省陸站八十處,水站一處。 奉元路,上。 唐初為雍州,後改關內道,又改京兆府,又以京城為西京,又曰中京,又改上都。 宋分陝西永興、秦鳳、熙河、涇原、環慶、鄜延為六路。 金並陝西為四路。 元中統三年,立陝西四川行省,治京兆。 至元初,並雲陽縣入涇陽,櫟陽縣入臨潼,終南縣入盩啡。 十六年,改京兆為安西路總管府。 二十三年,四川置行省,改此省為陝西等處行中書省。 大德元年,移雲南行台于此,為陝西行台。 皇慶元年,改安西為奉元路。 戶三萬三千九百三十五,口二十七萬一千三百九十九。 壬子年數。 領司一、縣十一、州五。 州領十五縣。 錄事司。 縣十一 咸寧,下。 長安,下。 咸陽,下。 興平,下。 臨潼,下。 屯田一千二十頃有奇。 藍田,下。 涇陽,下。 至元二年,併入高陵縣。 三年復立。 屯田一千三十頃有奇。 高陵,下。 鄠縣,下。 盩啡,下。 屯田九百四十三頃有奇。 郿縣。 下。 舊為郿州,添置柿林縣。 至元元年,省郿州為郿縣,廢柿林。 州五 同州,下。 唐初為同州,又改馮翊郡,又復為同州。 宋為定國軍。 金因之。 元仍為同州。 領五縣: 朝邑,下。 白水,下。 郃陽,下。 澄城,下。 韓城。 下。 唐、宋為韓城縣,金曰楨州。 至元元年,州廢。 二年再立。 六年,州又廢,止設縣。 華州,下。 唐改鎮國軍。 宋改鎮潼軍。 金改金安軍。 元復為華州。 西嶽華山在焉。 領三縣: 華陰,下。 蒲城,下。 渭南。 下。 屯田一千二百二十二頃有奇。 耀州,下。 唐初立宜州,後為華原縣,後又為耀州。 宋為感義軍,又改感德軍,又為耀州如故。 金因之。 元至元元年,並華原縣入州,又並美原入富平。 領三縣: 三原,下。 富平,下。 同官。 下。 乾州,下。 唐以高宗乾陵所在,改醴泉縣為奉天,又升為乾州。 宋改醴州。 金復改乾州。 元至元元年,並奉天縣入州。 五年,復置奉天,省好畤入焉,又割永壽來屬,後又改奉天為醴泉。 領三縣: 醴泉,下。 武功,下。 永壽。 下。 宋、金屬邠州。 至元十五年,徙縣治于麻亭。 商州,下。 唐初為商州,又改上洛郡,又復為商州。 宋及元皆因之。 領一縣: 雒南。 下。 延安路,下。 唐初為延州,又改延安郡,又為延州。 宋為延安府。 金為鄜延路。 元改延安路。 戶六千五百三十九,口九萬四千六百四十一。 壬子年數。 領縣八、州三。 州領八縣。 本路屯田四百八十餘頃。 縣八 膚施,下。 甘泉,下。 宜川,下。 元初置司候司。 至元六年,省入宜川。 延長,下。 延川,下。 安定,下。 本宋舊堡,元壬子年升為安定縣。 至元元年,析置丹頭縣。 四年,並丹頭入本縣。 安塞,下。 本金舊堡,壬子年升為縣。 保安。 下。 金為保安州,至元六年,降為縣。 州三 鄜州,下。 唐初為鄜州,又改洛交郡,又復為鄜州。 宋、金因之。 舊領洛交、洛川、鄜城、直羅四縣。 元至元四年,並鄜城入洛川,又並洛交、直羅入州。 六年,廢坊州,以中部、宜君二縣來屬。 領三縣: 洛川,下。 中部,下。 宜君。 下。 綏德州,下。 唐綏州,又改上郡,又為綏州。 宋為綏德軍。 金為州,領八縣。 歸附後,並嗣武入米脂,綏平入懷寧。 至元四年,並定戎入米脂,懷寧入青澗,又並義合、綏德入本州。 領二縣: 青澗,下。 米脂。 下。 葭州,下。 唐銀州。 宋為晉寧軍。 金改為葭州。 元至元六年,並通秦、彌川、葭盧入州,並太和入神木,建寧入府谷。 領三縣: 神木,下。 元初創立雲州于古麟州之神木寨。 至元六年,廢州為縣。 吳堡,下。 府谷。 下。 後唐為府州。 元初建州治。 至元六年,廢為縣。 興元路,下。 唐為梁州,又改漢中郡,又為興元府。 宋仍舊名。 元立興元路總管府,久之,以鳳、金、洋三州隷焉。 宋時領南鄭、西縣、褒城、廉水、城固五縣,後廢廉水入南鄭。 元初割出西縣屬沔州,以洋州西鄉縣來屬。 戶二千一百四十九,口一萬九千三百七十八。 至元二十七年數。 領縣四、州三。 縣四 南鄭,下。 城固,下。 褒城,下。 西鄉,下。 州三 鳳州,下。 唐初為鳳州,後升節度府。 宋為團練州。 至元五年,以在郭梁泉縣併入州,隷興元路。 洋州,下。 唐改洋川郡,又復為洋州,後更革不常。 宋復為洋州。 元至元二年,省興道、真符二縣入州。 金州,下。 唐改西城郡為金州。 宋升為金房開達四州路。 元為散州。 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司 鳳翔府,唐為扶風郡,又為鳳翔府,號西京。 宋、金因其名。 元初割平涼府、秦、隴、德順、西寧、鎮原州隷鞏昌路,廢恆州,以所領盩啡縣隷安西府路,尋立鳳翔路總管府。 至元九年,更為散府。 戶二千八十一,口一萬四千九百八。 壬子年數。 領縣五: 鳳翔,下。 屯田九十頃有奇。 扶風,下。 岐山,下。 寶鷄,下。 麟游。 下。 第2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2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