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內州,下。 唐初立雲中都督府,復改橫塞軍,又改天德軍,即中受降城之地。 金為雲內州。 舊領雲川、柔服二縣,元初廢雲川,設錄事司。 至元四年,省司、縣入州。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 冀寧路,上。 唐并州,又為太原府。 宋、金因之。 元太祖十三年,立太原路總管府。 大德九年,以地震改冀寧路。 戶七萬五千四百四,口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二十一。 領司一、縣十、州十四。 州領九縣。 錄事司。 縣十 陽曲,中。 倚郭。 文水,中。 平晉,下。 祁縣,下。 舊隷晉州,後州廢,隷太原路。 榆次,下。 至元二年,隷太原路。 太谷,下。 清源,下。 壽陽,下。 交城,下。 徐溝。 下。 州十四 汾州,中。 唐改西河郡為浩州,又改汾州,又改西河郡,又為汾州。 金置汾陽軍。 元初立汾州元帥府,割靈石縣隷平陽路之霍州,仍析置小靈石縣,後廢府。 至元二年,復行州事,省小靈石入介休。 三年,並溫泉入孝義。 領四縣: 西河,中。 孝義,下。 至元三年,割溫泉縣之半置巡檢司,隷本縣。 平遙,下。 元初屬太原府,至元二年來屬。 介休。 下。 元初置,隷太原府,至元二年來屬,仍省小靈石縣入焉。 石州,下。 唐初改離石郡為石州,又改昌化郡,又仍為石州。 宋、金因其名。 元中統二年,省離石縣入本州。 三年,復立。 至元三年,省溫泉入孝義,以臨泉為臨州。 舊置司候司,後與孟門、方山俱省入離石。 領二縣: 離石,下。 倚郭。 寧鄉。 下。 太宗九年,隷太原府。 定宗三年,隷石州。 憲宗九年,又隷太原府。 至元三年,復來屬。 忻州,下。 唐初置新興郡,後改忻州,又改定襄郡,又為忻州。 金隷太原府。 元因之。 領二縣: 秀容,下。 倚郭。 至元二年,省入忻州。 四年復置。 定襄。 下。 平定州,下。 唐為廣陽縣。 宋為平定軍。 金為平定州。 元至元二年,省倚郭平定、樂平二縣入本州。 七年,復立樂平。 領一縣: 樂平。 下。 倚郭。 至元二年,省縣為鄉,入本州,立巡檢司。 七年復立。 臨州,下。 唐置臨泉縣,又置北和州,後州廢,隷石州。 宋置晉寧軍。 金廢軍,置臨水縣,隷石州。 元中統二年,仍改臨泉縣,直隷太原府。 三年,升臨州。 保德州,下。 本嵐州地,宋始置州。 舊有倚郭縣,元憲宗七年廢縣。 至元二年,省隩州、芭州入本州。 三年,又並岢嵐軍入焉。 四年,割岢嵐隷管州,隩州仍來屬。 崞州,下。 本崞縣,元太祖十四年升崞州。 管州,下。 唐以靜樂縣置,後州廢,屬嵐州。 後又為憲州。 宋為靜樂軍。 金為靜樂郡,又改為管州。 元太祖十六年,以嵐州之岢嵐、寧化、樓煩併入本州。 至元二十二年,割岢嵐隷嵐州,而寧化、樓煩併入本州。 代州,下。 唐置代州總管府。 金改都督府。 元中統四年,並雁門縣入州。 台州,下。 唐為五台縣,隷代州。 金升台州,隷太原路。 元因之。 興州,下。 唐臨津縣,隷嵐州,又改合河縣。 金升興州,隷太原路。 元因之。 堅州,下。 唐繁畤縣。 金為堅州,隷太原路。 元因之。 嵐州,下。 唐、宋併為嵐州。 金升鎮西節度。 至元二年,省入管州。 五年復立。 盂州,下。 本盂縣,金升為州。 元因之。 晉寧路,上。 唐晉州。 金為平陽府。 元初為平陽路,大德九年,以地震改晉寧路。 戶一十二萬六百二十,口二十七萬一百二十一。 領司一、縣六、府一、州九。 府領六縣,州領四十縣。 錄事司。 縣六 臨汾,中。 倚郭。 襄陵,中。 洪洞,中。 浮山,下。 汾西,下。 岳陽。 下。 本猗氏縣,屬平陽府。 至元三年,省入岳陽縣。 四年,以縣當東西驛路之要復置,並岳陽、和川二縣入焉。 後復改為岳陽縣。 府一 河中府,唐蒲州,又改河中府,又改河東郡,又仍為河中府。 宋為護國軍。 金復為河中府。 元憲宗在潛,置河解萬戶府,領河、解二州。 河中府領錄事司及河東、臨晉、虞鄉、猗氏、萬泉、河津、榮河七縣。 至元三年,省虞鄉入臨晉,省萬泉入猗氏,並錄事司入河東,罷萬戶府,而河中府仍領解州。 八年,割解州直隷平陽路,河中止領五縣。 十五年,復置萬泉縣來屬。 領六縣: 河東,下。 府治所。 萬泉,下。 猗氏,下。 榮河,下。 金隷榮州,元初廢榮州,復為榮河縣。 臨晉,下。 河津。 下。 州九 絳州,中。 唐初為絳郡,又改絳州。 宋置防禦。 金改晉安府。 元初為絳州行元帥府,河、解二州諸縣皆隷焉。 後罷元帥府,仍為絳州,隷平陽路。 領七縣: 正平,下。 倚郭。 至元二年,省錄事司入焉。 太平,中。 曲沃,下。 翼城,下。 金為翼州,元初復為翼城縣,隷絳州。 稷山,下。 絳縣,下。 至元二年,省垣曲縣入焉。 十六年,復立垣曲縣,絳縣如故。 垣曲。 下。 潞州,下。 唐初為潞州,後改上黨郡,又仍為潞州。 宋改隆德軍。 金復為潞州。 元初為隆德府,行都元帥府事。 太宗三年,復為潞州,隷平陽路。 至元三年,以涉縣割入真定府,以錄事司併入上黨縣。 領七縣: 上黨,下。 壼關,下。 長子,下。 潞城,下。 屯留,下。 至元三年,省入襄垣。 十五年復置。 襄垣,下。 黎城。 下。 至元二年,並涉縣偏城等十三村入焉。 澤州,下。 唐初為澤州,後為高平郡,又仍為澤州。 宋屬河東道。 金為平陽府。 元初置司候司及領晉城、高平、陽城、沁水、端氏、陵川六縣。 至元三年,省司候司、陵川縣入晉城,省端氏入沁水。 後復置陵州。 領五縣: 晉城,下。 高平,下。 陽城,下。 沁水,下。 陵川。 下。 至元三年,省入晉城,後復置。 解州,下。 本唐蒲州之解縣。 五代漢乾祐中置解州。 宋屬京兆府。 金升寶昌軍。 元至元四年,並司候司入解縣。 有鹽池,方一百二十里。 領六縣: 解縣,下。 安邑,下。 聞喜,下。 夏縣,下。 平陸,下。 芮城。 下。 霍州,下。 唐初為霍山郡,又改呂州,又廢州而以縣隷晉州。 金改霍州。 元因之。 領三縣: 霍邑,下。 倚郭。 有霍山為中鎮。 趙城,舊屬平陽府。 靈石。 下。 舊屬汾州。 隰州,下。 唐初為隰州,又改大寧郡,又仍為隰州。 元以州隷晉寧路。 領五縣: 隰川,中。 州治所。 至元三年,省大寧、蒲、溫泉三縣入焉。 大寧,下。 至元三年,省入隰川,二十三年復置。 石樓,下。 永和,下。 蒲縣。 下。 沁州,下。 唐初為沁州,又改陽城郡,又仍為沁州。 宋置威勝軍。 金仍為沁州。 元因之。 領三縣: 銅鞮,下。 州治所。 至元十年,省錄事司、武鄉縣入焉。 沁源,下。 至元十年,省綿上縣入焉。 武鄉。 下。 至元三年,省入銅鞮,後復立。 遼州,下。 唐初置遼州,又改箕州,又改儀州。 宋復為遼州。 元隷晉寧路。 領三縣: 遼山,下。 倚郭。 榆社,下。 至元三年,省入遼山,六年復立。 和順。 下。 至元三年,省儀城縣入焉。 第2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2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