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丁卯朔,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三旦八遁于福建。 先是,三旦八討饒州,貪財玩寇,久而無功,遂妄稱遷職福建行省。 至福建,為廉訪僉事般若帖木兒所劾,拘之興化路。 壬申,太陰掩心宿。 庚辰,陳友諒兵陷建昌路。 辛巳,義兵萬戶王信以滕州叛,降于毛貴。 甲申,太陰掩昴宿。 庚寅,以老的沙為御史大夫。 詔作新風紀。 九月丁酉朔,詔授昔班帖木兒同知河東宣慰司事,其妻剌八哈敦雲中郡夫人,子觀音奴贈同知大同路事,仍旌表其門閭。 先是,昔班帖木兒為趙王位下同知怯憐口總管府事,其妻嘗保育趙王,及是部落滅裡叛,欲殺王,昔班帖木兒與妻謀,以其子觀音奴服王平日衣冠居王宮,夜半,夫妻衛趙王微服遁去。 比賊至,遂殺觀音奴,趙王得免。 事聞,故旌其忠焉。 褒封唐贈諫議大夫劉騕為文節昌平侯。 關先生攻保定路,不克,遂陷完州,掠大同、興和塞外諸郡。 中書左丞張沖請立團練安撫勸農使司二道,一奉元延安等處,一鞏昌等處,從之。 壬寅,詔命中書參知政事普顏不花、治書侍御史李國鳳經略江南。 癸卯,詔以福建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慶童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 丙午,賊兵攻大同路。 壬戌,平定州陷。 乙丑,陳友諒陷贛州路,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全普庵撒裡及總管哈海赤死之。 冬十月丙寅朔,詔豫王阿剌忒納失裡徙居白海,尋遷六盤。 壬申,大明兵取蘭溪州。 己卯,太陰犯昴宿。 壬午,監察御史燕赤不花劾右丞相搠思監罪狀,詔收其印綬。 乙酉,監察御史答兒麻失裡、王彞等復劾之,請正其罪,帝不聽。 壬辰,大同路陷,達魯花赤完者帖木兒棄城遁。 十一月乙未朔,以普化帖木兒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癸卯,陳友諒陷汀州路。 丙午,太陰犯昴宿,太白犯房宿。 丁未,田豐陷順德路。 先是,樞密院判官劉起祖守順德,糧絶,劫民財,掠牛馬,民強壯者令充軍,弱者殺而食之。 至是城陷,起祖遂盡驅其民走于廣平。 辛酉,太陰掩心宿。 十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癸酉,關先生、破頭潘等陷上都,焚宮闕,留七日,轉略往遼陽,遂至高麗。 戊寅,太白經天。 庚辰,察罕帖木兒遣樞密院判官瑣住進兵于遼陽。 癸未,太白經天。 甲申,大明兵取婺州路,達魯花赤僧住、浙東廉訪使楊惠死之。 戊子,太陰犯房宿。 十九年春正月甲午朔,陳友諒兵陷信州路,守臣江東廉訪副使伯顏不花的斤力戰死之。 大明兵取諸暨州。 辛丑,太陰犯昴宿。 乙巳,以朵兒只班為中書平章政事。 丙午,遼陽行省陷,懿州路總管呂震死之,贈震河南行省左丞,追封東平郡公。 察罕帖木兒遣樞密院判官陳秉直、八不沙將兵二萬守冀寧。 癸丑,流星如酒杯大,有聲如雷。 二月辛巳,樞密副使朵兒只以賊犯順寧,命張立將精鋭由紫荊關出討,命鴉鶻由北口出迎敵。 甲申,叛將梁炳攻辰州,守將和尚擊敗之,以和尚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 賊由飛狐、靈丘犯蔚州。 庚寅,御史台臣言:「先是召募義兵,費用銀鈔一百四十萬錠,多近侍、權幸冒名關支,率為虛數。 乞令軍士,凡已領官錢者,立限出征。 」詔從之,已而復止不行。 是月,詔孛羅帖木兒移兵鎮大同,以為京師捍蔽。 置大都督兵農司,仍置分司十道,專督屯種,以孛羅帖木兒領之,所在侵奪民田,不勝其擾。 太不花潰散之兵數萬鈔掠山西,察罕帖木兒遣陳秉直分兵駐榆次招撫之,其首領悉送河南屯種。 三月癸巳朔,陳友諒遣兵由信州略衢州,復遣兵陷襄陽路。 辛丑,京城北兵馬司指揮周哈剌歹與林智和等謀叛,事覺,伏誅。 庚戌,太陰犯房宿。 壬戌,詔定科舉流寓人名額,蒙古、色目、南人各十五名,漢人二十名。 夏四月癸亥朔,汾水暴漲。 賊陷金、復等州,司徒、知樞密院事佛家奴調兵平之。 甲子,毛貴為趙君用所殺。 帝以天下多故,卻天壽節朝賀,詔群臣曰:「朕方今宜敬天地,法祖宗,以自修省。 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庚午,左丞相太平暨文武百官奏曰:「天壽節朝賀,乃臣子報本,實合禮典。 今謙讓不受,固陛下盛德,然今軍旅征進,君臣名分,正宜舉行。 」不允。 壬申,皇太子復率群臣上奏曰:「朝賀祝壽,是祖宗以來舊行典故,今不行,有乖于禮。 」帝曰:「今盜賊未息,萬姓荼毒,正朕恐懼、修省、敬天之時,奈何受賀以自樂!」乙亥,御史大夫帖裡帖木兒復奏曰:「天壽朝賀之禮,蓋出臣子之誠,伏望陛下曲徇所請。 若朝賀之後,內庭燕集,特賜除免,亦古者人君減膳之意,仍乞宣示中書,使內外知聖天子憂勤惕厲至于如此。 」帝曰:「為朕缺于修省,以致萬姓塗炭,今復朝賀燕集,是重朕之不德。 當候天下安寧,行之未晚。 卿等其毋復言。 」卒不聽。 己丑,賊陷寧夏路,遂略靈武等處。 五月壬辰朔,以陝西行台御史大夫完者帖木兒為陝西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 丙申,熒惑犯鬼宿。 丁酉,皇太子奏請巡北邊以撫綏軍民,御史台臣上疏固留,詔從之。 壬寅,察罕帖木兒請今歲八月鄉試河南舉人及避兵儒士,不拘籍貫,依河南省元定額數,就陝州置貢院應試,詔從之。 丙午,太陰犯天江。 丁未,太陰犯鬥宿。 是月,察罕帖木兒大發秦、晉諸軍討汴梁,圍其城。 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民大饑。 六月辛巳,詔以宣徽使燕古兒為御史大夫。 秋七月壬辰朔,出搠思監為遼陽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 丁酉,太白犯上將。 庚子,詔以察罕腦兒宣慰司之地屬資正院,有司毋得差占。 察罕腦兒之地,在世祖時隷忙哥歹太子四千戶,今從皇后奇氏請,故以屬之資正院。 甲辰,太白犯右執法。 戊申,命國王囊加歹、中書平章政事佛家奴、也先不花、知樞密院事黑驢等,統領探馬赤軍進征遼陽。 己酉,太白犯左執法。 丙辰,趙君用既殺毛貴,其黨續繼祖自遼陽入益都,殺君用,遂與其所部自相仇敵。 是月,霸州及介休、靈石縣蝗。 八月辛酉朔,倪文俊餘黨陷歸州。 戊寅,察罕帖木兒督諸將閻思孝、李克彞、虎林赤、賽因赤、答忽、脫因不花、呂文、完哲、賀宗哲、孫翥等攻破汴梁城,劉福通奉其偽主遁,退據安豐。 己卯,蝗自河北飛渡汴梁,食田禾一空。 詔以察罕帖木兒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台御史中丞,依前便宜行事,仍賜禦衣、七寶腰帶,以旌其功。 是月,大同路蝗,襄垣縣螟蝝。 九月癸巳,以中書平章政事帖裡帖木兒為陝西行省左丞相,便宜行事。 乙巳,以湖南、北,江東、西四道廉訪司所治之地皆陷,詔任其所便之地置司。 丙午,夜,白虹貫天。 丁未,禁軍人不得私殺牛馬。 甲寅,太白犯天江。 是月,大明兵取衢州路。 詔遣兵部尚書伯顏帖木兒、戶部尚書曹履亨,以禦酒、龍衣賜張士誠,征海運糧。 冬十月庚申朔,詔京師十一門皆築甕城,造吊橋。 以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壬申,太白犯鬥宿。 辛巳,流星大如桃。 十一月癸卯,大明兵取處州路。 戊申,陳友諒兵陷杉關。 第1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1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