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命阿榮、趙世安督造建康龍翔集慶寺。 辛丑,立寧徽寺,掌明宗宮分事。 壬寅,以鈔萬錠、幣帛二千匹,供明宗後八不沙費用。 升奎章閣學士院秩正二品,更司籍郎為群玉署,秩正六品。 癸卯,幸世祖所禦幄殿祓祭。 禁凡送諸王、駙馬恩賜者,毋受金幣,犯者以臓論;或以衣、馬為贈者聽。 遣道士苗道一、吳全節修醮事于京師,毛穎遠祭遁甲神于上都南屏山、大都西山。 甲辰,命司天監及回回司天監翙星。 中書省臣言:「祖宗故事,即位之初,必恩賚諸王、百官。 比因兵興,經費不足,請如武宗之制,凡金銀五錠以上減三之一,五錠以下全畀之,又以七分為率,其二分準時直給鈔。 」制可。 遣欽察台先還京師,經理政務;燕鐵木兒、阿榮留上都,監給恩賚金幣。 以仁宗、英宗潛邸宿衛士二百人還大都,備直宿。 乙巳,立藝文監,秩從三品,隷奎章閣學士院;又立藝林庫、廣成局,皆隷藝文監。 賜御史中丞史惟良沛縣地五十頃。 發諸衛軍浚通惠河。 丙子,自庚子至是日,晝霧夜晴。 封牙納失裡為遼王,以故遼王脫脫印賜之。 出官米五萬石,賑糶京師貧民。 丁未,以馬扎兒台為上都留守。 馬扎兒台前為陝西行台侍御史,坐涂毀詔書得罪,以其兄伯顏有功,故特官之。 戊申,封諸王寬徹為肅王。 己酉,車駕發上都。 賜明宗北來衛士千八百三十人各鈔五十錠,怯薛官十二人各鈔二百錠;賜諸部曲出征者幣帛人各二匹,遣還。 冀寧之忻州兵後薦饑,賑鈔千錠。 庚戌,改詹事院為儲政院,伯顏兼儲政使,中政使哈撒兒不花、太子詹事丞霄雲世月思、前儲慶使姚煒並儲政使。 河東宣慰使哈散托朝賀為名,斂所屬鈔千錠入己,事覺,雖會赦,仍征鈔還其主。 敕自今有以朝賀斂鈔者,依枉法論罪。 癸丑,征吳王潑皮及其諸父木楠子赴京師。 甲寅,置隆祥總管府,秩正三品,總建大承天護聖寺工役。 監察御史劾:「前丞相別不花昔以臓罷,天歷初因人成功,遂居相位。 既矯制以買驢家貲賜平章速速,又與速速等潛呼日者推測聖算。 今奉詔已釋其罪,宜竄諸海島,以杜奸萌。 」帝曰:「流竄海島,朕所不忍,其並妻子置之集慶。 」河南府路旱、疫,又被兵,賑以本府屯田租及安豐務遞運糧三月。 莒、密、沂諸州,饑民採草木實,盜賊日滋,賑以米二萬一千石,並賑晉寧路饑民鈔萬錠。 大名、真定、河間諸屬縣及湖、池、饒諸路旱,保定之行唐縣蝗。 加封大都城隍神為護國保寧王,夫人為護國保寧王妃。 九月乙卯朔,作佛事于大明殿、興聖、隆福諸宮。 市故宋太后全氏田為大承天護聖寺永業。 戊午,賜武寧王徹徹禿金百兩、銀五百兩,西域諸王燕只吉台金二千五百兩、銀萬五千兩,鈔幣有差。 己未,立龍翔、萬壽營繕提點所、海南營繕提點所,並秩正四品,隷隆祥總管府。 庚申,加封故領諸路道教事張留孫為上卿、大宗師、輔成贊化保運神德真君。 辛酉,凡往明宗所送寶官吏,越次超升者皆從黜降。 賑甘肅行省沙州、察八等驛鈔各千五百錠。 癸亥,敕宣徽院所儲金、銀、鈔、幣,百司毋得奏請。 甲子,賜雲南烏撒土官祿余、曲靖土官舉精衣各一襲。 丁卯,大駕至大都。 戊辰,敕翰林國史院官同奎章閣學士采輯本朝典故,準《唐》、《宋會要》,著為《經世大典》。 召威順王寬徹不花赴闕。 敕:「使者頒詔赦,率日行三百餘里。 既受命,逗留三日及所至飲宴稽期者治罪,取賂者以枉法論。 」辛未,以控鶴士二十人賜宣靖王買奴。 監察御史劾奏:「知樞密院事塔失帖木兒阿附倒剌沙,又與王禪舉兵犯闕。 今既待以不死,而又付之兵柄,事非便。 」詔罷之。 壬申,怯薛官武備卿定住特授開府儀同三司。 癸酉,帝禦大明殿,受諸王、百官朝賀。 鐵木迭兒諸子鎖住等,明宗嘗敕流于南方,燕鐵木兒言,鎖住天歷初有勞于國,請各遣還田裡,從之。 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運糧二百八十萬石赴京師。 廣西思明州土官黃宗永遣其子來貢虎、豹、方物。 乙亥,史惟良上疏言:「今天下郡邑被災者眾,國家經費若此之繁,帑藏空虛,生民凋瘵,此政更新百廢之時。 宜遵世祖成憲,汰冗濫蠶食之人,罷土木不急之役,事有不便者,咸釐正之。 如此則天災可弭,禎祥可致。 不然,將恐因循苟且,其弊漸深,治亂之由,自此而分矣。 」帝嘉納之。 丙子,改太禧院為太禧宗禋院。 立溫州路竹木場。 以衛輝路旱,罷蘇門歲輸米二千石。 鐵木兒補化加錄軍國重事。 以翰林學士承旨也兒吉尼、元帥梁國公都列捏並知行樞密院事。 立衛候司,秩正四品,隷儲政院。 賑陝西臨潼等二十三驛各鈔五百錠。 論也先捏以不忠不敬,伏誅。 嵐、管、臨三州所居諸王八剌馬、忽都火者等部曲,乘亂為寇,遣省、台、宗正府官往督有司捕治之。 壬午,伯顏以病在告,居赤城,遣使召赴闕。 封知樞密院事燕不鄰為興國公,以大司農卿燕赤為司徒。 癸未,建顏子廟于曲阜所居陋巷。 上都西按塔罕、闊干忽剌禿之地,以兵、旱,民告饑,賑糧一月。 第1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1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