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①:「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 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②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 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 不 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 」 【註釋】 ①本段系節選孟子與魏國人周霄的對話。 「曰」指「孟子曰」。 ②媒 妁(Shuo):媒人,介紹婚姻的人。 【譯文】 孟子說:「男孩子一生下來,父母便希望給他找一個好的妻室, 女孩子一生下來,父母便希望給好找一個好的婆家。 父母這樣的 心情,人人都有。 但是,如果不等父母的安排,媒人的介紹,就 自己鑽洞扒縫互相偷看,甚至翻牆過壁支私會,那就要受到父母 和社會上其他的人鄙視。 同樣的道理。 古代人不是不想做官,只 不過厭惡不經過正當的途徑去做官。 不經過正當的途徑去做官,與 男女之間鑽洞扒縫的行為是一樣的」 【讀解】 孟子以男女苟合偷情為喻,譴責那些不由其道,不擇手段去 爭取做了的人,實際上還是在譴責靠遊說君王起家的縱橫術士們。 根據孟子的觀點,想做官,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理想是非 常正當的。 但另一方面,「又惡不由其道」。 說穿了,還是立身處 世的「出處」問題。 其基本觀點與「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一 章是相同的,就是不能靠不正當手段去爭取做官,不能扭曲自己 的人格。 孟子關於男女偷情的比喻是非常生動而深刻的。 不過,時代 發到今天,戀愛婚姻一律自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已被 拋到了一邊,少男少女們再也用不着鑽洞扒縫,翻牆過壁,像張 君瑞和崔鶯鶯那樣「待月西廂下」了。 那麼,「鑽穴隙之類」是不 是也就合理了呢? 當然不是這樣,莫說是在政治上、官場上去「鑽穴隙」,就是 男女關係上的「不由其道而往」,也仍然會遭到「父母國人皆賤 之」,總歸不是什麼光宗耀祖的事罷。 所以,還是光明磊落走正道,不要「鑽穴隙之類」的好。 孟子的比喻始終是意味深長的。 脅肩謅笑,病于夏畦 【原文】 公孫五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 段干木①逾垣而闢②之,泄柳閉門 而不內③,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見矣。 陽貨欲見孔子④而惡無禮, 大夫有賜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則往拜其門。 陽貨瞰⑤孔子之亡也, 而饋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當是時,陽貨先,豈 得不見?曾子曰:『脅肩餡笑,病于夏畦(6)。 』子路(7):『未同而言, 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由是觀之,則君子之所養,可知 已矣。 」 【註釋】 ①段干木:姓段干,名木,晉國人,清高而不屑為官。 魏文侯去拜訪他, 他卻翻牆逃走不見。 ②闢:同「避」。 ③泄柳:人名,魯穆公時人。 辦同「納」。 (4)陽貨欲見孔子:事見《論語·陽貨》(17·1)。 「見」在 這裡作使動用法,是陽貨想讓孔子來拜見他的意思。 ⑤瞰:窺視。 (6)脅肩謅笑,病于夏畦:脅肩,聳起肩頭,故作恭敬的樣子。 脅肩謅笑形容 逢迎謅媚的醜態。 畦:本指菜地間劃分的行列,這裡作動詞用,指在菜地裡 勞動. 【譯文】 公孫王問道:「不主動去拜見諸侯是什麼道理?」 孟子說:「在古代,一個人如果不是諸侯的臣屬便不去拜見。 段干木跳牆躲避魏文侯,泄柳閉門不接待魯穆公,這些都做得過 分了。 迫不得已時,見還是應該見的。 從前陽貨想要孔子去拜見 他,又厭惡別人說他不懂禮儀。 大夫如果對士人有所賞賜,士人 沒有在家親自接受的話,就得上大夫家去拜謝。 於是,陽貨便趁 孔子不在家的時候,給孔子送去一隻蒸乳豬。 孔子也打聽到陽貨 不在家時,前去拜謝。 當時,要是陽貨真心誠意地先去看孔子,孔 子難道不去拜見他嗎?曾子說:『聳起兩個肩頭,做出一副討好人 的笑臉,這真比頂着夏天的毒日頭在菜地裡幹活還要令人難受 啊!』子路說:『分明不願意和那人談話,卻要勉強去談,臉上還 做出羞慚的樣子,這種人不是我所能夠理解的。 』從這裡看來,君 子是怎樣修養自己的,就可以知道了。 」 【讀解】 這裡一方面是對《論語·陽貨》所記「陽貨欲見孔子」(17· 1)一章的補充說明;另一方面又是對孔子所說「巧言令色,鮮矣 仁」(《論語·學而 )》)的進一步發揮。 所謂「脅肩謅笑」,就是「巧言令色」。 包括子路所不理解的 那種「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都是類似的行徑。 說穿了,就 是兩個字--虛偽! 說到虛偽,那可就真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話題了。 一方面, 它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世上几乎找不到什麼人不深惡痛絶, 把它作為人類的惡行敗德而加以口誅筆伐。 也就是說,似乎是一 個勿需討論的問題了。 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分明感覺到自己隨時 隨地都生活在虛偽的包圍之中,世上几乎就找不到什麼沒有虛偽 存在的淨土。 所以,這似乎又是一個很有必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正 是這兩個方面的二律背反使「虛偽」突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不 僅令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而且個聖賢們也困惑不已,所以有反覆 論述。 (僅僅關於「巧言令色」的論述,在《論語》中就有三次, 分別見于《學而》、《公冶長》、《陽貨》三篇。 ) 第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孟子》
第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