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說:「潛藏雖然很深,但也會很明顯的。 」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沒有愧疚,沒有惡念頭存於心志之中。 君于的德行之所以高於一般人,大概就是在這些不被人看見的地方吧? 《詩經》說:「看你獨自在室內的時候,是不是能無愧於神明。 」所以,君子就是在沒做什麼事的時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沒有對人說什麼的時候也是信實的。 《詩經》說:「進奉誠心,感通神靈。 肅穆無言,沒有爭執。 」所以,君子不用賞賜,老百姓也會互相對勉;不用發怒,老百姓也會很畏懼。 《詩經》說,「弘揚那德行啊,諸侯們都來效法。 」所以,君子篤實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詩經》說:「我懷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厲聲厲色。 」孔子說:「用厲聲厲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為。 」 《詩經》說:「德行輕如毫毛。 」輕如毫毛還是有物可比擬。 「上天所承載的,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 」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讀解】 這種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氣的境界。 空氣無聲無色無味,誰也看不見聽下到嗅不出,可是誰也離它不開。 德行能到這種境界,當然是種仙至人了。 可誰又能達到這種境界呢?就是孔聖人也未必就能達到吧。 所以還有次一等的境界,這就是「輕如毫毛」的境界。 借用詩聖杜甫的詩,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的境界。 這種境界,和風細雨,沁人心脾而入人肺腑,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化,這大概就是聖人的境界吧。 至于那種聲色俱厲的疾風暴雨式的做法,那種強制性的勞動改造的方法,正如孔子所說:「末也!」已談不上什麼境界,不過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罷了。 本章是《中庸》全篇的結尾,重在強調德行的實施。 從天理到人道,從知到行,從理淪到實踐,從”君子篤恭”到”天下平”,既回到與《大學》相呼應的人生進修階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 各段文字,既有詩為證又引申發揮。 難怪得朱熹要在《中庸章句》的末尾大發感嘆:「這樣反覆叮嚀以教人的用意是多麼深切啊,後世學者難道可以不用心去鑽研體會嗎?」 的確也是如此啊! 第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庸》
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