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淵字宗之。 父丘文,遼中書舍人。 伯淵早孤,事母以孝聞,疏財好施,喜收古書。 天會初,以名家子補尚書省令史。 十四年,賜進士第,歷吏、禮二部主事、禦前承應文字,秩滿,除同知永定軍節度使事。 召為司計郎中。 知平定軍,用廉,遷平州路轉運使。 知泰安軍,有惠政,百姓刻石紀其事。 四遷山東東路轉運使。 正隆末,群盜蜂起,州郡往往罹害,獨濟南賴伯淵保全。 大定三年,致仕,卒於家。 蕭貢,字真卿,京兆咸陽人。 大定二十二年進士,調鎮戎州判官,涇陽令,涇州觀察判官。 補尚書省令史。 舊例,試補兩月,乃補用。 貢至數日,執政以為能,即用之。 擢監察御史。 提刑司奏涇州有美政,遷北京轉運副使。 親老,歸養。 左丞董師中、右丞楊伯通薦其文學,除翰林修撰。 上書論:「比年之弊,人才不以器識、操履,巧於案牘,不涉吏議者為工。 用人不務因才授官,惟泥資敘。 名器不務慎與,人多僥倖。 守令不務才實,民罹其害。 伏望擢真才以振澆俗,核功能以理職業,慎名器以抑僥倖,重守令以厚邦本。 然後政化可行,百事可舉矣。 」詔詞臣作《唐用董重質誅郭誼得失論》,貢為第一,賜重幣四端。 貢論時政五弊,言路四難,詞意切至,改治書侍御史。 丁父憂,起複,改右司員外郎,尋轉郎中,遷國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與陳大任刊修《遼史》。 改刑部侍郎,歷同知大興府事、德州防禦使,三遷河東北路按察轉運使。 大安末,改彰德軍節度事。 坐兵興不能守城,亡失百姓,降同知通遠軍節度使。 未幾,改靜難軍節度使,歷河東北路、南京路轉運使、御史中丞,戶部尚書。 南京戒嚴,坐乏軍儲,詔釋不問。 興定元年,致仕。 元光二年卒,謚文簡。 貢好學,讀書至老不倦,有注《史記》一百卷。 溫迪罕締達,該習經史,以女直字出身,累官國史院編修官。 初,丞相希尹制女直字,設學校,使訛離剌等教之。 其後學者漸盛,轉習經史,故納合椿年、紇石烈良弼皆由此致位宰相。 締達最號精深。 大定十二年,詔締達所教生員習作詩、策,若有文采,量才任使,其自願從學者聽。 十三年,設女直進士科。 是歲,徒單鎰等二十七人登第。 十五年,締達遷著作佐郎,與編修官宗璧、尚書省譯史阿魯、吏部令史張克忠譯解經書。 累遷秘書丞。 十九年,改左贊善,以母老求養。 顯宗使內直丞六斤謂締達曰:「贊善,初未除此官,天子謂孤曰:『朕得一出倫之才,學問該貫,當令輔汝德義。 』既數日,贊善除此官。 自謂親炙德義,不勝其喜。 未可去也,勿難於懷。 」久之,轉翰林待制,卒。 明昌五年,贈翰林學士承旨,謚文成。 子二十,章宗即位,以為符寶典書,累官左諫議大夫。 貞祐四年,上疏,略曰:「今邊備未撤,徵調不休,州縣長吏不知愛養其民,督責征科,鞭笞逼迫,急於星火,文移重複,不勝其弊,宜敕有司務從簡易。 兵興以來,忠臣烈士,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湮沒無聞者甚眾,乞遣史官一員,廣為採訪,以議褒嘉。 」興定元年,遷武勝軍節度使,改吏部尚書,知開封府。 坐縱軍人家屬出城,當杖,詔解職。 四年,復知開封府,復坐以事囑警巡使完顏金僧奴,降為鄭州防禦使。 未幾,復為知開封府事。 張翰,字林卿,忻州秀容人。 大定二十八年進士,調隰州軍事判官。 有誣昆弟三人為劫者,翰微行廉得其狀,白於州釋之。 歷東勝、義豐、會川令,補尚書省令史,除戶部主事,遷監察御史。 丁母憂,服闋,調山東路鹽使。 丁父憂,起複尚書省都事、戶部員外郎。 大安間,平章政事獨吉思忠、參知政事承裕行省戍邊,翰充左右司郎中,論議不相協。 處置乖方,翰屢爭之不見省。 承裕就逮,衛紹王知翰嘗有言,召見撫慰之。 改知登聞鼓院,兼前職,遷侍御史。 貞祐初,為翰林直學士,充元帥府經歷官。 中都戒嚴,調度方殷,改戶部侍郎。 宣宗遷汴,翰規措扈從糧草至真定,上書言五事:「一曰強本。 謂當裒兵徒、徙豪民,以實南京。 二曰足用。 謂當按蔡、汴舊渠以通漕運。 三曰防亂。 謂當就集義軍假之官印,使相統攝,以安反側。 四曰省事。 謂縣邑不能自立者宜稍並之,既以省官,且易於備盜。 五曰推恩。 謂當推恩以示天子所在稱幸之意。 」上略施行之。 翰雅有治劇才,所至輒辦。 遷河平軍節度使、都水監、提控軍馬使,俄改戶部尚書。 是時,初至南京,庶事草略,翰經度區處,皆有條理。 是歲卒,謚達義。 任天寵,字清叔,曹州定陶人也,明昌二年進士,調考城主簿,再遷威戎縣令。 縣故堡寨,無文廟學舍,天寵以廢署建。 有兄弟訟田者,天寵諭以理義,委曲盩厔,皆感泣而去。 調泰定軍節度判官。 丁父憂,服闋,調崇義軍節度判官。 補尚書省令史、右三部檢法司正,遷監察御史。 改右司都事,遷員外郎。 改左司諫,轉左司郎中,遷國子祭酒。 貞祐初,轉秘書監兼吏部侍郎,改中都路都轉運使。 時京師戒嚴,糧運艱阻,天寵悉力營辦,曲盡勞瘁,出家貲以濟饑者,全活甚眾。 監察御史高夔、劉元規舉天寵二十人公勤明敏,有材幹,可安集百姓。 遷戶部尚書。 三年,中都不守,天寵繼走南京,中道遇兵,死之。 謚純肅。 贊曰:程寀、任熊祥,遼之進士,孔璠、范拱事宋、事齊,太祖皆見禮遇,而金之文治日以盛矣。 張用直,海陵父子並列舊學。 劉樞之練達,王翛之強敏於事,楊伯雄之善諷諫、工辭藻,蕭貢、溫迪罕締達之文藝適時,之數人者迭用於正隆、大定、明昌之間。 張翰、任天寵之經理調度,宣宗南遷,猶賴其用焉。 金源氏百餘年所以培植人才而獲其效者,于斯可概見矣。 列傳第四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張暐 張行簡 賈益謙 劉炳 術虎高琪 塔不也 張暐,字明仲,莒州日照縣人。 博學該通。 登正隆五年進士。 調陳留主簿、淄州酒稅副使,課增羡,遷昌樂令。 改永清令,補尚書省令史,除太常博士,兼國子助教。 丁父憂,服除,調山東東路轉運副使,入為太常丞,兼左贊善大夫。 章宗封原王,兼原王府文學。 章宗冊為皇太孫,復為左贊善,轉左諭德,兼太常丞,充宋國報諭使。 至盱眙,宋人請赴宴,暐曰:「大行在殯,未可。 」及受賜,不舞蹈,宋人服其知禮。 使還,遷太常少卿,兼修起居注。 改禮部郎中,修起居注如故。 遷右諫議大夫,兼禮部侍郎。 明昌二年,太傅徒單克寧薨,章宗欲親為燒飯,是時,孝懿皇后梓宮在殯,暐奏:”仰惟聖慈,追念勛臣,恩禮隆厚,孰不感勸。 太祖時享,尚且權停,若為大臣燒飯,禮有未安。 今已降恩旨,聖意至厚,人皆知之,乞俯從典禮,則兩全矣。 ”章宗從之。 上封事者言提刑司可罷,暐上疏曰:「陛下即位,因民所利,更法立制,無慮數十百條。 提刑之設,政之大者,若為浮議所搖,則內外無所取信。 唐開元中,或請選擇守令,停採訪使,姚崇奏『十道採訪猶未盡得人,天下三百餘州,縣多數倍,安得守令皆稱其職?』然則提刑之任,誠不可罷,擇其人而用之,生民之大利,國家之長策也。 」因舉漢刺史六條以奏。 上曰:「卿言與朕意合。 」 拜禮部尚書。 孫即康鞫治鎬王永中事,還奏,有詔復訊,群臣舉暐及兵部侍郎烏古論慶裔。 上使參知政事馬琪諭暐曰:「百官舉閲實鎬王事,要勿屈抑其人,亦不可虧損國法。 」上因謂宰臣曰:「鎬王視永蹈為輕。 」馬琪曰:「人臣無將。 」由是永中之獄決矣。 霍王從彞母早死,溫妃石抹氏養之,明昌六年溫妃薨,上問從彞喪服。 暐奏:「慈母服齊衰三年,桐杖布冠,禮也。 從彞近親,至尊壓降與臣下不同,乞于未葬以前服白布衣絹巾,既葬止用素服終制,朝會從吉。 」上從其奏。 第30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3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