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奏,多見採納。 以本官行六部事于北邊,召拜戶部尚書。 上數之曰:「汝前為侍郎,以不忠外補,頗能練習錢谷,故任以尚書之重,宜改前非,以圖新效也。 」 是時,戶部尚書高德基坐高估俸粟責降,世宗念望之吝出納或懲德基也,既出,使人諭之曰:「勿以高德基下粟直,要在平估而已。 」十五年新宮成,世宗幸新宮,敕望之曰:「新宮中所須,毋取於民間也。 」有良民夫婦質身于東京留守完顏彀英家,期終而不遣,尚書省下東京鞫治。 望之言彀英為留守,其同官必且阿徇,不肯窮竟,當移他州。 望之久習事,有治錢谷名,性剛愎,頗沾沾自露,希覬執政。 而刑部尚書梁肅自詳問宋國使還,世宗嘗欲以為執政,久而未用,亦頗炫耀求進。 世宗謂左丞相紇石烈良弼日:「曹望之、梁肅急於見知,涉于躁進。 」遂出梁肅為濟南尹。 數年,乃召拜參知政事。 而望之終於戶部尚書,年五十六。 世宗惜其未及用,賜錢三千貫,敕使致祭,賻銀五百兩、重彩二十端、絹二百匹,以其子淵為奉禦,澤為筆硯承奉。 其後,尚輦局舉出身人年六十餘可以臨事,世宗曰:「豈為此輩惜官邪,但此輩專以盜取官錢為謀生計,不可用也。 」由是欲更改監臨格式,以問戶部尚書劉瑋。 瑋恐監官謗己,不肯實對。 世宗因思望之,嘆曰:「不如望之之敢行也。 」 望之初不學,及貴,稍知讀書,遂刻苦自致,有詩集三十捲。 大懷貞,字子正,遼陽人。 皇統五年,除閤門祗候,三遷東上閣門使。 丁母憂,起複符寶郎,累官右宣徽使。 正隆伐宋,為武勝軍都總管。 大定二年,除洺州防禦使兼押軍萬戶,改沂州,再遷彰國、安武軍節度使。 縣尉獲盜,得一旗,上圖亢宿。 詰之,有謀叛狀,株連幾萬人。 懷貞當以亂民之刑,請誅其首亂者十八人,余皆釋之。 嘗以私忌飯僧數人,就中一僧異常,懷貞問曰:「汝何許人也?」對曰:「山西人。 」復問:「曾為盜殺人否?」對曰:「無之。 」後三日詰盜,果引此僧,皆服其明察。 改興中尹。 錦州富民蕭鶴壽途中殺人,匿府少尹家,有司捕不得,懷貞以計取之,置於法。 改彰德軍節度使,卒。 盧孝儉,宣德州人。 登天眷二年第,調憲州軍事判官,補尚書省令史,累官太原少尹。 大定二年,陝西用兵,尚書省發本路稅粟赴平涼充軍實,期甚嚴迫。 孝儉輒易以金帛,馳至平涼,用省而不失期,並人稱之。 用廉,進官二階,遷同知廣寧尹。 廣寧大饑,民多流亡失業,乃借僧粟,留其一歲之用,使平其價市與貧民,既以救民,僧亦獲利。 累遷山東東路轉運使。 孝儉素褊躁,與同僚王公謹失歡。 其子嘗私用官帑,孝儉不知也。 既而改河北西路轉運使,公謹乃發其事。 孝儉聞被逮,莫測所以,行至章丘,自縊死。 盧庸,字子憲,薊州豐潤人。 大定二十八年進士,調唐州軍事判官,再調定平縣令。 庸治舊堰,引涇水溉田,民賴其利。 補尚書省令史,除南京轉運副使,改中都戶籍判官。 察廉,遷禮部主事,累官鳳翔治中。 大安三年,征陝西屯田軍衛中都,以庸簽三司事,主兵食。 至潞州,放還屯田軍,庸改乾州刺史,入為吏部郎中。 至寧元年,改陝西按察副使。 夏人犯邊,庸繕治平涼城池,積芻粟,團結土兵為備。 十一月,夏人掠鎮戎,陷涇、邠,遂圍平涼。 庸矢盡,募人取夏兵射城上箭以濟急用,出府庫賞有功者,人樂為死,平涼賴以完。 貞祐二年,庸移書陝西行省仆散端,大概謂慶陽、平涼、德順陝西重地,長安以西邠為厄塞,當重兵屯守。 詔賞平涼功,庸進官四階,遷按察轉運使。 三年,詔諸道按察司講究防秋,庸陳便宜曰:「自延至積石,雖多溝阪,無長河大山為之屏蔽,恃弓箭手以禦侮,其人皆剛猛善鬥,熟於地利,夏人畏之。 向者徙屯他所,夏人即時犯邊,此近年深患也。 人情樂土,且耕且戰,緩急將自奮。 」又曰:「防秋之際,宜先清野。 」又曰:「掌軍之官不宜臨時易代,兵家所忌,將非其人,屢代何益?」無何,有言庸老不勝任者,即罷之。 未幾,改定海軍節度使,山東亂,不能赴,按察司劾之,當奪兩官,審理官直之。 庸以病請求醫藥,遂致仕。 興定三年,卒。 李偲,字子友,定州安喜人。 中天眷二年進士,調遼山簿,累官戶部主事。 丁母憂,起複舊職,除同知河東南路轉運使事。 大定初,改同知中都路都轉運使事。 仆散忠義行省事于汴京,奏偲幕府,世宗曰:「李偲方治京畿漕事,行省可他選也。 」三年,權知登聞檢院,再遷戶部侍郎。 上曰:「戶部財用出入,朕難其人。 卿非舊勞,資敘尚淺,勿以秩滿例升三品,因循歲月,若不自勉,必不汝貸。 」偲每朝會與高德基屏人私語。 上聞而怪之,問右丞石琚曰:「李偲果何如人?」琚曰:「亦幹事吏耳。 」改同知北京留守、沂州防禦使。 沂南邊郡,戶部符借民閒田,種禾取藁秸,備警急用度。 偲曰:「如此則農民失業。 」具奏止之。 轉運司牒郡輸粟朐山,調急夫數萬人,是時久雨泥濘,輓運不能前進。 偲遣吏往朐山刺取其官廩,見儲糧數可支半歲,即具其事牒運司,請緩期,毋自困百姓。 先是,郡縣街陌間聽民作廛舍,取其僦直。 至是,罷收僦直,廛舍一切撤毀。 他郡奉承號令,督百姓必盡撤去,使街陌繩齊矢棘如初時然後止。 偲獨教民撤治前卻不齊一者三五所,使巷道端正即已,民便之。 改陝西西路轉運使,卒。 贊曰:毛碩、李上達、曹望之、李偲之流,皆金之能吏也。 望之悻悻然以求大用,君子無取焉。 徒單克寧,本名習顯,其先金源縣人,徙居比古土之地,後徙置猛安於山東,遂占籍萊州。 父況者,官至汾陽軍節度使。 克寧資質渾厚,寡言笑,善騎射,有勇略,通女直、契丹字。 左丞相希尹,克寧母舅。 熙宗問希尹表戚中誰可侍衛者,希尹奏曰:「習顯可用。 」以為符寶祗候。 是時,悼後干政,後弟裴滿忽土侮克寧,克寧毆之。 明日,忽土以告悼後,後曰:「習顯剛直,必汝之過也。 」已而充護衛,轉符寶郎,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改忠順軍節度使。 克寧娶宗干女嘉祥縣主,同母兄蒲甲判大宗正事,海陵心忌之,出為西京留守,構致其罪誅之,因降克寧知滕陽軍。 歷宿州防禦使、胡裡改路節度使、曷懶路兵馬都總管。 大定初,詔克寧以本路兵會東京。 遷左翼都統。 詔與廣寧尹仆散渾坦、同知廣寧尹完顏岩雅、肇州防禦使唐括烏也,從右副元帥完顏謀衍討契丹窩斡。 趨濟州。 謀衍用契丹降吏颭者計策襲賊輜重,克寧與紇石烈志寧為殿,與賊遇于長濼。 謀衍使伏兵于左翼之側。 賊二萬餘躡吾後,又以騎四百餘突出左翼伏兵之間,欲繞出陣後攻我。 克寧與善射二十餘人拒之。 眾曰:「賊眾我寡,不若與伏兵合擊,或與大軍相依,可以萬全。 」克寧曰:「不可。 若賊出陣後,則前後夾擊,我敗矣,大軍不可俟也。 」於是奮擊,賊乃卻。 左翼萬戶襄與大軍合擊之,賊遂敗,追奔十餘里,二年四月一日也。 越九日,復追及賊于霿{松}河。 左翼軍先與賊戰,克寧以騎二千追掩十五里,賊迫澗不得亟渡,殺傷甚眾。 賊收軍返旆,大軍尚未至,克寧令軍士下馬射賊,賊遂引而南。 是時,窩斡已再北,元帥謀衍利鹵掠,駐師白濼。 世宗訝其持久,遣問之。 謀衍曰:「賊騎壯,我騎弱,此少駐所以完養馬力也。 不然,非益萬騎不可勝。 」克寧奮然而言曰:「吾馬固不少,但帥不得人耳。 其意常利虜掠,賊至則引避,賊去則緩隨之,故賊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踐之餘,此吾馬所以弱也。 今誠能更置良帥,雖不益兵,可以有功。 不然,騎雖十倍,未見其利也。 」朝廷知其議,召還謀衍,以平章政事仆散忠義兼右副元帥。 師將發,賊聲言乞降。 克寧曰:「賊初困蹙,且無降意,所以揚言者,是欲緩吾師期也。 不若攻其未備,賊若挫衄,則其降必速。 如其不降,乘其怠而急擊之,可一戰而定也。 」忠義以為然,乃與克寧出中路,遂敗賊兵于羅不魯之地。 賊奔七渡河,負險為柵,克寧覘知賊柵之背其勢可上,乃潛師夜登,俯射之,大軍自下攻,賊潰,皆遁去。 第2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2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