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術魯阿魯罕,隆州琶離葛山人。 年八歲,選習契丹字,再選習女直字。 既壯,為黃龍府路萬戶令史。 貞元二年,試外路胥吏三百人補隨朝,阿魯罕在第一,補宗正府令史。 累擢尚書省令史。 仆散忠義討窩斡,闢置幕府,掌邊關文字,甚見信任。 窩斡既平,阿魯罕招集散亡,復業者數萬人。 復從忠義伐宋,屢入奏事,論列可否。 上謂宰相曰:「阿魯罕所言,可行者即行之。 」宋人請和,忠義使阿魯罕往。 和議定,阿魯罕入奏,賜銀百兩、重彩十端。 忠義薦阿魯罕有才幹,可任尚書省都事,詔以為大理司直。 未幾,授尚書省都事,除同知順天軍節度事。 紇石烈志寧北巡,阿魯罕攝左右司郎中。 還朝,除刑部員外郎,再遷侍御史。 上問紇石烈良弼曰:「阿魯罕何如人也?」對曰:「有幹材,持心忠正,出言不阿順。 」數日,遷勸農副使,兼同修國史,侍御史如故。 改右司郎中。 奏請徙河南戍軍屯營城中者于十里外,從之。 遷吏部侍郎,附山東統軍都監,徙置河南八猛安。 遷武勝軍節度使。 入為吏部尚書,改西南路招討使。 有司督本路猛安人戶所貸官粟,阿魯罕乞俟豐年,從之。 軍人有以甲葉貿易諸物,天德榷場及界外歲采銅礦,或因私挾兵鐵與之市易,皆一切禁絶之。 上番軍不許用親戚、奴婢及傭僱者,營塹損圮以時葺治,不與所部猛安謀克會宴,故兵民皆畏愛之。 上謂太尉守道曰:「阿魯罕及上京留守完顏烏里也皆起身胥吏,阿魯罕為人沉厚,其賢過之。 」改陝西路統軍使兼京兆尹。 陝西軍籍有闕,舊例用子弟補充,而材多不堪用,阿魯罕于阿里喜旗鼓手內選補。 軍人以春牧馬,經夏不收飼,瘠弱多死,阿魯罕命以時收秣之,故死損者少。 仍春秋督閲軍士騎射,以嚴武備。 終南采漆者,節其期限,檢其出入,以防奸細。 上謂宰相曰:「阿魯罕所至稱治,陝西政績尤著,用之雖遲,亦可得數年力也。 」召為參知政事,命條上天德、陝西行事,上稱善。 以疾乞致仕,除北京留守,卒。 贊曰:《記》曰:「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 」《傳》曰:「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故守戍邊圉之臣,不可以不論焉。 趙興祥,平州盧龍人。 六世祖思溫,遼燕京留守,封天水郡王。 父瑾,遼靜江軍節度使。 興祥以父任閣門祗候,謁告省親于白。 會遼季土賊據郡作亂,興祥攜母及弟妹奔燕京,不能進,乃自柳城涉砂磧,夜視星斗而行。 僅達遼軍,而不知遼主所向,遂還柳城。 及婁室獲遼主,興祥乃歸國,從宗望伐宋,為六宅使。 天眷初,累官同知宣徽院事。 母憂去官。 熙宗素聞興祥孝行,及英悼太子受冊,以本官起複,護視太子。 轉右宣徽使。 天德初,改左宣徽使。 海陵嘗問興祥,欲使子弟為官,當自言。 興祥辭謝。 海陵善之,賜以玉帶,詔曰:「汝官雖未至一品,可佩此侍立。 」為濟南尹,賜車馬、金幣、金銀器皿,改絳陽軍節度使,召為太子少保,封廣平郡王,改封鉅鹿。 正隆初,例奪王爵,遷太子少傅,封申國公,起為定武軍節度使。 海陵伐宋,興祥二子從軍。 世宗即位,海陵尚在淮南,二子未得還。 興祥來見于平州,世宗嘉其誠款,以為秘書監,復為左宣徽使。 上曰:「尚食庖人猥多,徒費廩祿。 朕在籓邸時,家務皆委執事者,自即位以來,事皆留心。 俸祿出於百姓,不可妄費,庖人可約量損減。 」近臣獻琵琶,世宗卻之,謂興祥曰:「朕憂勞天下,未嘗以聲伎為心,自今勿復有獻,宜悉諭朕意。 」有司奏南北邊事未息,恐財用未給,乞罷修神龍殿涼位工役。 上即日使興祥傳詔罷之。 久之,以其孫珣為閣門祗候。 十五年,上幸安州春水,召興祥赴萬春節。 上謁于良鄉,賜銀五百兩,感風眩,賜醫藥。 未幾,卒官。 石抹榮,字昌祖。 七世祖仕遼,封順國王。 遼主奔天德,榮父惕益挺身赴之。 是時,榮方六歲,母忽土特滿攜之流離道路,宗室穀神得之,納為次室,榮就養于穀神家。 惕益既見遼主,委以軍事。 軍敗被執,將殺之,金源郡王銀術可曰:「彼忠於所事,殺之何以勸後。 」遂釋之。 後從伐宋,卒於軍中。 榮年長,事秦王宗翰,居幕府。 天眷二年,充護衛。 熙宗宴飲,命胙王元與榮角力,榮勝之,連仆力士六七人。 熙宗親飲之酒,賜以金幣,遷宿直將軍。 天德初,除開遠軍節度使。 入謝,不覺泣下。 海陵問其故。 對曰:「老母在穀神家,違去膝下,是以感泣。 」乃詔其母與之俱行,仍賜錢萬貫。 改天德尹,徙泰寧軍,再除延安、東平尹。 海陵南征,為神果軍都總管,留駐泗州,以遏逋卒。 大定初,還鎮東平,與戶部尚書梁釒求按治山東盜賊。 二年,以本官充山東東西、大名等路都統。 有疾,改太原尹,徙益都尹。 丁母憂,起複召為簽書樞密院事,北京、東京留守,陝西路統軍使,南京、西京留守。 榮與河南尹婁室、陝州防禦使石抹靳家奴皆坐高賈賣私物、抑賈買民物得罪。 靳家奴前為單州刺史,廉察官行郡,乃劫制民使作虛譽,用是得遷同知太原尹,復多取民利。 及為陝州,尚書省奏其事,法當解職削階,上以靳家奴鼓虛聲以誑朝廷,不可恕,特詔除名。 榮與婁室削兩階解職。 久之,榮除臨潢尹,改臨洮尹。 卒,年六十三。 敬嗣暉,字唐臣,易州人。 登天眷二年進士第,調懷安丞,遷弘政令,補尚書省令史。 有才辯,海陵為宰相,愛之,及篡立,擢起居注,歷諫議大夫、吏部侍郎、左宣徽使。 貞元三年八月,尚食烹飪失宜,庖官各杖二百,嗣暉與同知宣徽院事烏居仁各杖有差。 久之,拜參知政事。 正隆六年伐宋,留張浩及嗣暉于南京,治尚書省事。 世宗即位,惡嗣暉巧佞,御史大夫完顏元宜劾奏蕭玉、嗣暉、許霖等六人不可用。 嗣暉降通議大夫,放歸田裡。 嗣暉練習朝儀,進止應對閒雅,由是起為丹州刺史,戒諭之曰:「卿為正隆執政,阿順取容,朕甚鄙之。 今當竭力奉職,以洗前日之咎。 苟或不悛,必罰無赦。 」未幾,丁母憂,起複為左宣徽使。 世宗頗好道術,謂嗣暉曰:「尚食官毋于禁中殺羊豕,朔望上七日有司毋奏刑名。 」大定七年,蒲察通除肇州防禦使,上責其飾詐,因顧嗣暉曰:「如卿不可謂無才,但純實不足耳。 」久之,有榜匿名書於通衢者,稱海陵舊臣不得用者有怨望心,將圖不軌。 上曰:「豈有是哉。 」謂嗣暉曰:「正隆時,卿為執政,今指卿以為怨望,朕極知其不然。 卿性明達能辨,但頗自炫,釣眾人之譽,所以致此媒櫱,後當改之。 」十年,將有事南郊,廷議嗣暉在海陵時凡宗廟禘祫輒行太常事,復拜參知政事,詔以執政冠服攝太常。 禮成,薨。 贊曰:趙興祥、石抹榮自拔流離艱厄中,而克有所樹立,固其識之過人,亦其所遭際致然也。 跡世宗之卻聲伎、減庖人,仁愛若是,而其下孰不興起哉! 列傳第三十 列傳第三十 ○毛碩 李上達 曹望之 大懷貞 盧孝 儉盧庸 李偲 徒單克寧本名習顯 第25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2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