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將吳璘出散關,據寶鷄以西,詔璋赴元帥都監徒單合喜軍前任使。 於是,宋人據原州,寧州刺史顏盞門都以兵四千攻之,不克。 宋將姚良輔以兵十萬至原州,權副統完顏習尼列以千騎援門都兵,而姚良輔兵多,諸將皆不敢與戰。 及璋至軍,會平涼、涇州、潘原、長武等戍兵,合二萬人。 璋使押軍猛安石抹許裡阿補以兵二千軍于城北,習尼列以兵三千軍于城西北十里麥子原,皆據高阜為陣。 璋以本部兵陣于城西。 姚良輔出自北嶺,先遣萬人攻許裡阿補,自以軍九萬陣麥子原下,捍以劍盾、行馬,外列騎士,步卒居其中,敢死士鎖足行馬間,持大刀為拒,分為八陣,而別以騎二千襲璋軍。 璋方出迎戰,習尼列來報曰:「宋之重兵皆在麥子原矣。 」璋遣萬戶特裡失烏也以押軍猛安奚慶喜、照撒兵二千援許裡阿補,遣撒屋出、崔尹以兵二千益習尼列。 許裡阿補與宋人接戰,良久,敗之。 宋兵在麥子原者最堅,習尼列與移刺補、奧屯撒屋出、崔尹、仆根撒屈出以兵五千沿壕為狀,余兵皆舍馬步戰,擊其前行騎士,走之。 於是,行馬以前衝以長槍,行馬以後射以勁弓。 良輔兵稍挫,習尼列乘勝麾兵,撤其行馬,破其七陣。 良輔復整兵出,習尼列少卻,而璋已破城下宋兵,與習尼列會。 使仆根以伏兵擊良輔。 習尼列亦整兵與戰,奮擊之,大破良輔軍,斬首萬餘級,墜壕死者不可勝數,鎖足行馬者盡殪之,獲甲二萬餘,器仗稱是。 良輔亦中兩創脫去。 遂圍原州,穴其西城,城圮,宋人宵遁。 璋等入原州。 宋戍軍在寶鷄以西,聞之皆自散關遁去。 京兆尹烏延蒲離黑、丹州刺史赤盞胡速魯改已去德順州,宋吳璘復據之,都監合喜以璋權都統,與習尼列將兵二萬救德順。 璋率騎兵前行,與璘騎拴二萬戰于張義堡遂沙山下,敗之,追北四十餘里。 璘軍遇隘不得前,斬首數十級。 璋至德順,璘據城北險要為營,璋亦策營與璘相望,可三里許。 兩軍遇于城東,凡五接戰,璘軍敗走,璋追至城下。 璘軍已據城北岡阜,與其城上兵相應,以弩夾射璋軍。 璋軍陽卻,城中出兵來追,璋反施與戰,大敗之。 合喜遣統軍都監泥河以兵七千來會,與璘軍復戰,敗之。 璘遣兵據東山堡,欲樹柵,璋與習尼列、泥河議曰:「敵若據東山堡,此城亦不可拔,宜急擊之。 」於是璋先據要地,習尼列以兵逼東山堡,璘兵恃濠相拒,短兵接,璘兵退走,習尼列追擊之。 璘城北營兵可六千人,登北岡來戰,璋之漢軍少卻,傷者二百人。 璘遂焚璋軍攻城具,璋率移刺補猛安兵逾北岡擊走之。 璘軍隔小塹射璋軍,移刺補少卻,習尼列望見北原火發,乃止攻東山堡,亟與將士來赴,引善射者先登,率劉安漢軍三百人擊敗之。 璘軍皆走險,璘以軍三萬據險作三陣,皆環以劍盾、行馬。 璋遣萬戶石抹迭勒由別路自後擊之,特裡失烏也、移刺補以二千人當其前,以強弓射之,璘兵大敗,墮溝壑者甚眾。 璋軍度澗追之,斬數千級而還。 璘軍雖敗,猶恃其眾,都監合喜使武威軍副總管夾古查刺來問策。 諸將皆曰:「吳璘恃險,不善野戰,我退軍平涼,彼必棄險就平地,然後可圖也。 」璋曰:「不然。 彼恃其眾,非特恃險也。 昔人有言,『寧棄千軍,不棄寸地』,故退兵不如濟師。 我退軍平涼,彼軍深入吾地,固壘以拒我,則如之何。 」查刺還報,合喜於是親率四萬人赴之。 吳璘詰旦乘陰霧晦冥分兵四道來襲,戰于城東,離而復合者數四。 漢軍千戶李展率麾下兵先登奮擊之,璘軍陣動。 璋乘勝踵擊,璘軍覆敗,追至北岡,璘走險,璋急擊之,殺略殆盡。 璘分半軍守秦州,合喜駐軍水洛城東,自六盤山至石山頭分兵守之,斷其餉道。 璘乃引歸。 宋經略使荊皋以步騎三萬自德順西去,璋以兵八千、習尼列以兵五千追擊之。 習尼列兵乃出其前,還自赤觜,遇其前鋒,敗之於高赤崖下。 復與其中軍戰,自日昃至暮,乃罷。 荊皋乘夜來襲營,為退軍八十里。 明日,習尼列追之。 璋兵至上八節,宋兵據險為陣,璋舍馬步戰,地險不得接,相拒至曙。 宋兵勸,璋乘之,追至甘谷城,習尼列兵亦至,宋兵宵遁,璋遂班師。 習尼列追至伏羌城,不及而還。 上使御史中丞達吉視諸軍功狀,達吉舊與璋有隙,故損其功。 詔璋將士賞比諸軍半之,璋兼陝西路都統,進官一階。 及元帥府上功,璋居多,詔達吉削官兩階,杖八十,解職。 上復賞璋及將士如諸軍,以璋為西北路招討使。 召為元帥左都監,兼安化軍節度使,賜以弓矢衣帶佩刀。 改益都尹,左都監如故。 宋人棄海州遁去,焚官民廬舍且盡。 璋至海州,得所棄糧三萬六千餘石,安集其人,復其屯戍。 五年,宋人約和,罷三路都統,復置陝西路統軍司,璋為統軍使。 上曰:「監軍合喜年老,故授卿此職。 邊境無事,且召卿矣。 」以本官兼京兆尹。 召為御史大夫。 璋奏:「竊觀文武百官有相為朋黨者,今在台自臣外無女直人,乞不限資考,量材奏擬。 」上曰:「朋黨為誰,即糾治之。 朕選女直人,未得其人,豈以資考為限,論其人材而已。 」頃之,璋奏曰:「太祖武元皇帝受天明命,太宗皇帝奄定宋土,自古帝王之興,必稱受命,當制『大金受命之寶』,以明示萬世。 」上曰:「卿言正合朕意。 」乃遣使夏國市玉,十八年,受命寶成,奏告天地宗廟社稷,上禦正殿。 十三年,改大興尹,為賀宋正旦使。 璋受命使宋,即行,上遣人馳諭璋曰:「宋人若不遵舊禮,慎勿付書。 如不令卿等入見,即持書歸。 若迫而取之,亦勿赴宴,其回書及禮物一切勿受。 」璋至臨安,宋人請以太子接書,不從。 宋人就館迫取書,璋與之,且赴宴,多受禮物。 有司以聞,上怒,欲置之極刑。 左丞相良弼奏曰:「璋為將,大破宋軍,宋人仇之久矣。 將因此陷之死地,未可知也。 今若殺璋,或者墮其計中耳。 」上以為然,乃杖璋百五十,除名,副使客省使高翊杖百,沒入其所受禮物。 後歲余,上念璋有征伐功,起為景州刺史,遷武定軍節度使,授山東西路蒲底山拏兀魯河謀克,改臨洮尹。 十九年,卒。 鄆王昂,本名吾都補,世祖最幼子也。 常從太祖征伐。 天輔六年,昂與稍喝以兵四千監護諸部降人,處之嶺東,就以兵守臨潢府。 昂不能撫禦,降人苦之,多叛亡者。 上聞之,使出裡底戒諭昂。 已過上京,諸部皆叛去,惟章愍宮、小室韋二部達內地。 詔諳版勃極烈吳乞買曰:「比遣昂徙諸部,多致怨叛,稍喝駐兵不與討襲,致使降人復歸遼主,違命失眾,當置重法。 若有所疑,則禁錮之,俟師還定議。 」是時,太宗居守,辭不失副之,辭不失勸太宗因國慶可薄其罰,於是杖昂七十,拘之泰州,而殺稍喝。 天會六年,權元帥左都監。 十五年,為西京留守。 天眷三年,為平章政事。 皇統元年,封漆水郡王。 二年,制詔昂暑銜帶「皇叔祖」字,封鄆王。 是歲,薨。 子鄭家、鶴壽。 鶴壽累官耶魯瓦群牧使,死於契丹撒八之難,語在《忠義傳》。 鄭家,皇統初,以宗室子授定遠大將軍,除磁州刺史。 天德間,為右諫議大夫,累遷會寧尹、安化軍節度使,改益都尹。 海陵伐宋,為浙東道副統制,與工部尚書蘇保衡以舟師自海道趨臨安,至松林島阻風,泊島間。 詰旦,舟人望見敵舟,請為備。 鄭家問:「去此幾何?」舟人曰:「以水路測之,且三百里。 風迅,行即至矣。 」鄭家不曉海路舟楫,不之信。 有頃,敵果至,見我軍無備,即以火砲擲之。 鄭家顧見左右舟中皆火發,度不得脫,赴水死,時年四十一。 列傳第四 列傳第四 始祖以下諸子 勖本名烏野 子宗秀 隈可 ◎宗室 胡十門 合住子布輝 摑保 衷本名醜漢 齊本名掃合 術魯胡石改 宗賢本名阿魯 撻懶 卞本名吾母 膏本名阿里刺 弈本名三寶 阿喜 勖,字勉道。 本名烏野,穆宗第五子。 好學問,國人呼為秀才。 年十六,從太祖攻寧江州,從宗望襲遼主于石輦鐸。 太宗嗣位,自軍中召還,與謀政事。 宗翰、宗望定汴州,受宋帝降。 太宗使勖就軍中往勞之。 宗翰等問其所欲。 曰:「惟好書耳。 」載數車而還。 第1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1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