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太祖忌辰,皇帝至褥位立,再拜。 稍東,西向,詣香案前,又再拜。 上香訖,複位,又再拜。 進食、奠茶、辭神皆再拜而退。 大定二十一年五月十二日,睿宗忌辰,有司更定儀禮。 前一日,宣徽院設禦幄于天興殿門外稍西。 至日質明,皇太子親王百官具公服于衍慶宮門外立班,奉迎。 皇帝乘馬至衍慶宮門外下馬,二宣徽使前導,步入宮門稍東。 皇帝乘輦,傘扇侍衛如常儀,至天興殿門外稍西。 皇帝降輦,入幄次,簾降,典贊儀引皇太子、閣門引親王宰執四品已上官由偏門入,至于殿庭,左右分班立定,二宣徽使導皇帝由天興門正門入,自東階升殿,詣褥位立定。 皇太子已下官合班,五品以下班于殿門外。 宣徽使奏:「請皇帝先再拜。 請詣侍神位立。 」俟有司置香案酒卓訖,請詣褥位,又再拜,三上香、奠酒,複位,再拜。 已上,皇太子以下皆陪拜。 再奏:「請詣稍東侍神位立。 」典贊儀引皇太子升殿赴褥位,先兩拜,奠酒再兩拜,降復褥位。 次閣門引終獻官趙王上殿行禮。 宣徽使奏:「請皇帝詣褥位。 」再兩拜。 皇太子以下官皆再拜。 禮畢,百官依前分班立。 皇帝出殿門外,入幄次,簾降,更衣。 次引皇太子以下官出宮門外立班。 皇帝乘輦,至宮門稍東降輦,步出宮門外,上馬還宮,導從侍衛如來儀。 皇太子以下官,俟車駕行然後退。 大定五年,奏旨:「太祖忌辰,衍慶宮薦享止用素食,諸京凡禦容所在皆同。 又朔望皆行朝拜禮。 」六年,有司奏:「太祖皇帝忌辰,車駕親奠,百官陪拜。 今車駕巡幸,合以宰臣為班首,率百官詣衍慶宮行禮。 」從之。 十六年,奉旨:「世祖、太宗忌辰,一體奉奠。 」十八年八月,太祖忌辰 ,世祖、太宗同在一處致祭,有司言「歷代無一聖忌辰列聖預祭之典。 」擬議間,敕遣太子,一位行禮,並諸祭功臣。 二十六年,以內外祖廟不同,定擬:「太廟每歲五享,山陵朔、望、忌辰及節辰祭奠並依前代典故外,衍慶宮自來車駕行幸,遇祖宗忌辰百官行禮,並詣京祖廟節辰、忌辰、朔、望拜奠,雖無典故參酌,恐合依舊,以盡崇奉之意。 」從之。 ○別廟 大定二年,有司擬奏閔宗無嗣,合別立廟,有司以時祭享,不稱宗,以武靈為廟號。 又奏:「唐立別廟,不必專在太廟垣內。 今武靈皇帝既不稱宗,又不與祫享,其廟擬于太廟東墉外隙地建立。 」從之。 十四年,廟成,以武靈後謚孝成,又謂之孝成廟。 十五年三月戊申,奉安武靈皇帝及悼皇后。 前期一日,奏告太廟十一室及昭德皇后廟,余如昭德過廟之儀。 四月十七日,夏享太廟,同時行禮,命判宗正英王爽攝太尉,充初獻官。 兵部尚書讓攝司徒,差大理卿天錫攝太常卿,充亞獻。 大興少尹高居中攝光祿卿,充終獻。 自是,歲常五享。 十七年十月,祫享太廟,「檢討唐禮,孝敬皇帝廟時享用廟舞、宮縣、登歌,讓皇帝廟至禘祫月一祭,只用登歌,其禮制損益不同。 今武靈皇帝廟庭與太廟地步不同,難以容設宮縣樂舞,並樂器亦是闕少,看詳恐合依唐讓皇帝祫享典故,樂用登歌,所有牲牢樽俎同太廟一室行禮。 及契勘得自來祫享,遇親祠每室一犢,攝官行禮共用三犢。 今添武靈皇帝別廟行禮,合無依已奏定共用三犢,或增添牛數。 」奏奉敕旨:「太廟、別廟共用三犢,武靈皇帝廟樂用登歌,差官奏告,並準奏」。 大定十九年四月,升祔太廟,其舊廟遂毀。 昭德皇后廟。 大定二年,有司援唐典,昭德皇后合立別廟,擬于太廟內垣東北起建,從之。 三年十月七日,太廟祫享,升祔睿宗皇帝並昭德皇后,神主同時製造題寫,奉詣殿庭,謁畢祔于祖姑欽仁皇后之左,享祀畢,奉主還本廟。 十二月二十一日,臘享,禮官言:「唐禮,別廟薦享皆準太廟一室之儀,伏恐今廟享畢已過質明,請別差官攝祭。 」制可。 後以殿制小,又于太廟之東別建一位。 十二年八月,廟成,正殿三間,東西各空半間,以兩間為室,從西一間西壁上安置祏室。 廟置一便門,與太廟相通。 仍以舊殿為冊寶殿,祏室奏毀。 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奏告太廟,祭告別廟。 二十三日,奉安,用前祫享過廟儀。 有司言當用鹵簿,以廟相去不遠,參酌擬用清道二人,次圍扇二人,次職掌八人,次衙官二十六人為十三重,供奉官充。 次腰輿,輿士一十六人,傘子二人,次圍扇十四為七重,方扇四,次排列職掌六人,燭籠十對,輦官並錦襖盤裹。 仍令皇太子率百官行禮。 前一日,行事執事官就祠所清齋一宿,仍習儀。 執事者視醴饌,太廟令帥其屬掃除廟之內外。 禮直官設皇太子西向位,執事官位皇太子後,近南,西向,各依品從立。 監祭,殿西階下東向立。 及親王百官位於廟庭,北向,西上,又設祝案于神位之右,設尊彞之位於左,各加勺、冪、坫。 又設祭器,皆籍以席,左一籩實以鹿脯,右一豆實以鹿臡。 又設盥洗、爵洗位於橫街之南稍東。 罍在洗東,加勺。 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 執罍篚者位於其後。 太廟令又設神位於室內北墉下,當戶南向。 設直幾一、黼扆一、莞席一、繅席一、次席二、紫綾厚褥一、紫綾蒙褥一併幄帳等,諸物並如舊廟之儀。 又設望燎位於西神門外之北,設燎柴于位之北,預掘瘞坎于燎所,所司陳儀衛于舊廟門之外。 奉安日未明二刻,所司進方扇燭籠于舊廟殿門外,設腰輿一、傘一于殿階之下,南向。 質明,皇太子公服乘馬,本宮官屬導從,至廟門外下馬,步入廟門,至幕。 次引親王百官常服由廟門入,于殿庭北向西上、重行立定。 次引皇太子于百官前絶席位立,贊者曰:「再拜。 」皆再拜。 宮闈令升殿,捧昭德皇后神主置於座,贊者曰:「再拜。 」皆再拜。 次引內常侍北向俯伏,跪奏:「請昭德皇后神主奉安於新廟,降殿升輿。 」奏訖,俯伏,興。 捧幾內侍先捧幾匱跪置於輿,又宮闈令接神主,內侍前引,跪置於輿上幾後,覆以紅羅帕。 內常侍以下分左右前引,皇太子步自舊廟先從行,親王次之,百官分左右後從,儀衛導從,至別廟殿下北向。 內常侍于腰輿前俯伏,興,跪奏:「請降輿升殿。 」內侍捧幾匱前,宮闈令捧接神主升殿,置於座。 禮直官引皇太子以下親王百官入殿庭,北向西上、重行立,皇太子在絶席立,禮直官贊曰:「再拜。 」皆再拜。 又贊曰:「行事官各就位。 」禮直官引皇太子西向位立定。 禮直官少前贊曰:「有司謹具,請行事。 」即引皇太子就盥洗位,北向,搢笏,盥手,帨手,執笏。 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執事者。 執笏,升,詣酒尊所,西向立,執事者以爵授皇太子,搢笏,執爵。 執事者舉冪酌酒,皇太子以爵授執事者,詣神位前北向,搢笏,跪。 執事者以爵授皇太子,執爵三祭酒,反爵于坫,執笏,俯伏,興,少立。 次引太祝、舉祝官詣讀祝位東北向,舉祝官跪舉祝版,太祝跪讀祝,訖,置祝于案,俯伏,興。 舉祝官皆卻立北向。 贊者曰:「再拜。 」皇太子就兩拜,降階複位。 舉祝、讀祝官後從,複本位。 禮直官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宮闈令納神主于室,贊者曰:「再拜。 」皆再拜,禮畢,退。 署令闔廟門,瘞祝于坎,儀物各還所司。 十一年,郊祀前一日朝享,與太廟同日,用登歌樂,行三獻禮,有司攝事。 二十六年,敕別建昭德皇后影廟于太廟內。 有司言:「宜建殿三間,南面一屋三門,垣周以甓,外垣置靈星門一,神廚及西房各三間。 然禮無廟中別建影廟之例,今皇后廟西有隙地,廣三十四步,袤五十四步,可以興建。 」制可。 仍于正南別創正門,門以坤儀為名。 仍留舊有便門,遇禘祫祔享由之。 每歲五享並影廟行禮于正南門出入。 又于廟外起齋廊房二十三間。 第10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