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起獄,誣元祐諸老、大臣,雲結衍輩以謀廢立。 士良嘗與衍同在宣仁後閣,自郴州召之,使實其說。 士良至,但言宣仁彌留之際,衍嘗可否二府事及用禦寶付外而已。 鍛鍊無所得,安惇、蔡京乃奏衍疏隔兩宮,斥隨龍內侍十餘人于外,以翦除人主腹心羽翼,意在動搖,大逆不道。 乃詔處死,令廣西轉運使程節涖其刑。 馮世寧,字靜之,以入內黃門累遷昭宣使、忠州團練使、入內押班。 揚國公主寢疾,哲宗欲夜出問訊,世寧執言不可,帝雖微忤,卒為之改容。 再遷景福殿使、明州觀察使。 至副都知。 崇寧新官名,世寧首知入內內侍省事。 禁中夜火,使宿衛士撲滅之,既定,令自他途出,蓋不欲使知宮省曲折也。 徽宗賞嘆。 進感德軍留後。 政和初,以內客省使、彰化軍留後致仕。 世寧出入禁闥六十年,循謹無過。 卒,年六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 謚曰恭節。 李繼和,開封人。 以父任為內侍黃門。 慶歷中,為河北西路承受。 保州兵叛,塞城門距守,官軍重圍之,不得入。 繼和獨上南關門,密呼所結內應者,諭以禍福。 眾言:「俟李昭亮至,即斬關自歸。 」已而果然。 賊平,遷兩秩。 王則反貝州,為城下走馬承受。 沙苑闕馬,詔秦州置場以券市之,繼和領職不數月,得馬千數,而人不擾。 舊制,內侍入仕三十年始得磨勘,至是,乃令以勞進官者無拘于年。 環州弓箭手歲時給酒,州將不與,眾喧訴,亟閤府門不敢出,繼和步入眾中譬曉之曰:「汝曹為一杯酒,遂喪軀命乎!」眾悟散去。 事聞,擢帶禦器械。 累遷宣慶使、文州團練使、入內副都知,卒。 子從善援例求贈官,神宗曰:「此弊事也!繼和無軍功,何必贈?」自是為定製雲。 高居簡,字仲略,世本番禺人。 以父任為入內黃門。 護作溫成原廟奉神物,以精辦稱,超轉殿頭,領後苑事。 坐奉使梓夔路多占驛兵,降高品。 歷領龍圖、天章、寶文閣、內東門司,干當禦藥院。 神宗即位,御史張唐英言其資性憸巧,善迎合取容。 中丞司馬光亦言其「久處近職,罪惡已多。 祖宗舊制,干當禦藥院官至內殿崇班以上,即須出外。 今陛下獨留四人,中外以此竊議。 況居簡頃在先朝,依憑城社,物論切齒。 及陛下繼統,乃復先自結納,使寵信之恩過于先帝。 願明治其罪,以解天下之惑」。 於是罷為供備庫使。 稍遷帶禦器械,進內侍押班。 以文思使領忠州刺史。 卒,贈耀州觀察使。 居簡聞外廷議論,必以入告,省中目為「高直奏」。 仁宗時,嘗使南海,遇廣州火,救者不力,居簡督眾護軍資甲仗二庫,賴以獲全。 事聞,詔褒之。 程昉,開封人。 以小黃門積遷西京左藏庫副使。 熙寧初,為河北屯田都監。 河決棗強,釃二股河導之使東,為鋸牙,下以竹落塞決口。 加帶禦器械。 河決商胡北流,與禦河合為一。 及二股東流,禦河遂淺澱。 昉以開濬功,遷宮苑副使。 又塞漳河,作浮梁于洺州。 兼外都水丞,詔相度興修水利。 河決大名第五埽,昉議塞之,因疏塘水溉深州田。 又導葫蘆河,自樂壽之東至滄州二百里。 塞孟家口,開乾寧軍直河,作橋于真定之中渡。 又自衛州王供埽導沙河入禦河,以廣運路。 累遷達州團練使,制置河北河防水利。 御史盛陶言:「昉挾第五埽之功,專為己力。 假朝廷威福,恐動州縣。 所開共城河,頗廢人戶水磑,久無成功。 又議開沁河,因察訪官按行,始知不便。 漳河、滹沱之役,水占邢、洺、趙、深、祁五州之田,王廣廉、孔嗣宗、錢勰、趙子幾皆嘗論奏其奸欺之狀,則多置撻口,指決河所侵便為淤田。 其事權之盛,則舉官廢吏,惟其所欲。 悖慢豪橫,則受聖旨者三,受提點刑獄司牒者十二,故有違拒。 小人誤當賞擢,驕暴自肆。 願遣官代還,仍行究治。 」神宗曰:「王安石以昉知河事,故加任使,令開漳河,用工七百萬,滹沱八九百萬,已議體量矣。 」 始,安石欲興水利,驟用昉,昉挾安石勢而慢韓琦,後安石覺其虛誕,亦疏之。 以憂死,贈耀州觀察使。 遂罷都大制置河防水利司。 蘇利涉,字公濟。 祖保遷,自廣州以閹人從劉鋹入朝。 利涉初為入內內品。 慶歷中衛士之變,以護衛有勞,賞激加等。 英宗為皇子,利涉給事東宮。 及即位,遷東頭供奉官,欲以為穎王府都監,力辭,干當禦藥院,遷供備庫使。 帝不豫,侍醫藥最勤,言輒流涕。 及帝崩,乞與醫官同貶,三上表待罪,不許。 神宗即位,授達州刺史。 歷內侍押班、副都知,轉海州團練使。 仙韶院火,營救甚力,賜襲衣、金帶。 卒,年六十四,贈奉國軍節度使,謚曰勤僖。 利涉嘗干當皇城司,循故事,廂卒邏報不皆以聞。 後石得一代之,事無鉅細悉以奏,往往有緣飛語受禍者,人始以利涉為賢。 雷允恭,開封人。 初為黃門,頗慧黠,稍遷入內殿頭,給事東宮。 周懷政偽為天書,允恭豫發其事,懷政死,擢內殿崇班,遷承製。 再遷西京作坊使、普州刺史、入內內侍省押班。 章獻後初臨政,丁謂潛結允恭,凡機密事令傳達禁中,由是允恭勢橫中外。 山陵事起,允恭請效力陵上,章獻後曰:「吾慮汝有妄動,恐為汝累也。 」乃以為山陵都監。 允恭馳至陵下,司天監邢中和為允恭言:「今山陵上百步,法宜子孫,類汝州秦王墳。 」允恭曰:「何不就?」中和曰:「恐下有石與水爾。 」允恭曰:「上無他子,若如秦王墳,何不可?」中和曰:「山陵事重,踏行覆按,動經月日,恐不及七月之期耳。 」允恭曰:「第移就上穴,我走馬入見太后言之。 」允恭素貴橫,人不敢違,即改穿上穴。 入白其事,章獻後曰:「此大事,何輕易如此?」允恭曰:「使先帝宜子孫,何惜不可?」章獻後意不然,曰:「出與山陵使議可否。 」時丁謂為山陵使,允恭具道所以,謂唯唯而已。 允恭入奏曰:「山陵使亦無異議矣。 」既而上穴果有石,石盡水出。 允恭竟以是並坐盜金寶賜死,籍其家。 中和流沙門島。 謂尋竄海上。 閻文應,開封人。 給事掖庭,積遷至入內副都知。 仁宗初親政,與宰相呂夷簡謀,以張耆、夏竦、陳堯佐、范雍、趙稹、晏殊、錢惟演皆章獻後所任用,悉罷之。 退以語郭後,後曰:「夷簡獨不附太后邪?但多機巧,善應變耳。 」由是並夷簡罷。 夷簡素與文應相結,使為中詗。 久之,乃知事由郭後,夷簡遂怨後,及再相,楊、尚二美人方寵,尚美人于仁宗前有語侵後,後不勝忿,批其頰,仁宗自起救之,誤中其頸,仁宗大怒。 文應乘隙,遂與謀廢后,且勸以爪痕示執政。 夷簡以怨,力主廢事,因奏仁宗出諫官,竟廢后為淨妃,以所居宮名瑤華,皆文應為夷簡內應也。 郭後既廢,楊、尚二美人益寵專夕,仁宗體為之弊,或累日不進食,中外憂懼。 楊太后亟以為言,仁宗未能去。 文應早暮入侍,言之不已,仁宗厭其煩,強應曰:「諾。 」文應即以氈車載二美人出,二美人涕泣,詞說云云不肯行。 文應罵曰:「官婢尚何言?」驅使登車。 翌日,以尚氏為女道士,居洞真宮;楊氏別宅安置。 既而仁宗復悔廢郭後,有復後之意,文應大懼。 會後有小疾,挾太醫診視數日,乃言後暴崩,實文應為之也。 累至昭宣使、恩州團練使。 時諫官劾其罪,請並其子士良出之。 以文應領嘉州防禦使,為秦州鈐轄,改鄆州,士良罷禦藥院,為內殿崇班。 第4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4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