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昭吉,字祐之,開封人。 初以內侍殿頭為英、韶州巡檢,捕盜有功,再遷內殿崇班、京東路都巡檢。 齊州武衛小校馮坦率營卒二百突入州廳事,欲為變,昭吉單騎馳往,戒所從將士操兵在外,先獨見亂卒,諭以福禍,令推首惡自贖,眾疑沮不敢動。 已而操兵者皆入,即共執十餘人,告曰:「此誘我者也。 」昭吉立殺之,縱其餘去,州以無事。 特廷供備庫副使、帶禦器械。 後內侍省押班闕,仁宗記前功,特以授之。 遷入內副都知。 英宗即位之夕,昭吉直禁中,翊衛有勞,自文思副使超遷供備庫使、康州刺史。 昭吉奏曰:「臣本孤微,無左右之舉,而先帝知臣樸直,自小官拔用至此,分當從葬,今願得灑掃陵寢足矣。 」帝愛其忠,特授永昭陵使,加如京使。 還朝,表辭職,以左龍武軍大將軍致仕,卒。 昭吉敦實慎密,人士稱之。 盧守勤,字君錫,開封祥符人。 自入內內品累遷禮賓使、邠寧環慶路鈐轄,還為入內內侍省押班、領昌州刺史。 明道中,改葬章懿太后,而舊藏有水,以守勤嘗典葬事,罷為永興軍兵馬鈐轄,徙鄜延路。 再遷六宅使,加貴州團練使,進榮州防禦使兼邠寧環慶路安撫都監。 元昊寇保安軍,守勤率兵擊走之,特遷左騏驥使,移陝西鈐轄。 初,劉平、石元孫被執,守勤撫膺涕泣不敢出,又嘗易蕃官馬。 延州通判計用章勸范雍棄城,將保鄜州,雍欲遣安撫都監李康伯往說賊,不肯行,賊去而守勤、用章更相論奏。 知制誥葉清臣以守勤擁兵觀望,請正其罪,並按二人。 守勤奪防禦使,為湖北都監;用章除籍,配雷州本城;康伯,均州都監。 久之,復恩州防禦使,遷利州觀察使,歷真定府、定州、北京路鈐轄。 以左衛大將軍致事,卒,贈保順軍節度使,謚安恪。 養子昭序。 王守規,真定欒城人,入內都都知守忠之弟。 守忠事真宗,謹願慎密,眷遇最厚。 明道時,守規為小黃門,禁中夜半火,守規先覺,自寢殿至後苑皆擊去其鎖,乃奉仁宗及皇太后至延福宮,回視所經處已成煨燼。 翌日,執政候起居,帝曰:「非王守規導朕至此,幾不與卿等相見。 」以功遷入內殿頭。 選治京城水,決汴河于公賈村,決蔡河于四里橋,水患以息。 加帶禦器械。 積官至宣慶使、康州防禦使、內侍右班副都知。 卒,年六十七,贈昭武軍留後。 李憲,字子范,開封祥符人。 皇祐中,補入內黃門,稍遷供奉官。 神宗即位,歷永興、太原府路走馬承受,數論邊事合旨,干當後苑。 王韶上書請復河湟,命憲往視師,與韶進收河州,加東染院使,干當禦藥院。 復戰牛精谷,拔珂諾城,為熙河經略安撫司干當公事。 按視鄜延軍制,行至蒲中,會木征合董氈、鬼章之兵攻破踏白城,殺景思立,圍河州,詔趣赴之,憲馳至軍。 先是,朝廷出黃旗書敕諭將士,如用命破賊者倍賞。 於是憲晨起帳中,張以示眾曰:「此旗,天子所賜也,視此以戰,帝實臨之。 」士爭呼用命以進。 督諸將傍山焚族帳,即日通路至河州。 賊餘眾保踏白,官軍出與戰,大破之。 進至余川,又破賊堡十餘,木征率酋長八十餘人詣軍門降。 捷聞,以功加昭宣使、嘉州防禦使。 還,為入內內侍省押班、干當皇城司。 安南叛,副趙UK招討,未行,UK建言:「朝廷置招討副使,軍事須共議,至節制號令即宜歸一。 」憲銜之。 由是屢紛辨,遂罷憲而令乘驛計議秦鳳、熙河邊事,諸將皆聽節度。 於是御史中丞鄧潤甫、御史周尹、蔡承禧、彭汝礪極論其不可,又言:「鬼章之患小,用憲之患大;憲功不成其禍小,有成功其禍大。 」章再上,弗聽。 冷鷄樸誘山後生羌擾邊,木征請自效,眾以為不可。 憲曰:「何傷乎!羌人天性畏服貴種。 」聽之往。 木征盛裝以出,眾聳視,皆無鬥志,師乘之,殺獲萬計,斬冷鷄樸。 董氈懼,即遣使奉贄效順。 加宣州觀察使、宣政使、入內副都知,又遷宣慶使。 時用兵連年,度支調度不繼,詔憲兼經制財用,裁冗費什六,歲運西山巨木給京師營繕。 賜瑞應坊園宅一區。 元豐中,五路出師討夏國,憲領熙、秦軍至西市新城。 復蘭州,城之,請建為帥府。 帝又詔憲領兵直趣興、靈,董氈亦稱欲往,宜乘機協助力入掃巢穴,若興、靈道阻,即過河取涼州。 乃總兵東上,平夏人于高川石峽。 進至屈吳山,營打囉城,趨天都,燒南牟府庫,次葫蘆河而還。 憲既不能至靈州,董氈亦失期,師無功。 憲欲以開蘭、會邀功弭責,同知樞密院孫固曰:「兵法,期而後至者斬。 況諸路皆至而憲獨不行,不可赦。 」帝以憲猶有功,但令詰擅還之由,憲以饋餉不接為辭,釋弗誅。 覆上再舉之策,兼陳進築五利,且從之。 會李舜舉入奏,具陳師老民困狀,乃罷兵。 趣憲赴闕,道賜銀帛四千。 為涇原經略安撫制置使,給衛三百。 進景福殿使、武信軍留後,使復還熙河,仍兼秦鳳軍馬。 夏人入蘭州,破西關,降宣慶使。 憲以蘭州乃西人必爭地,眾數至河外而相羊不進,意必大舉,乃增城守塹壁,樓櫓具備。 明年冬,夏人果大入,圍蘭州,步騎號八十萬眾,十日不克,糧盡引去。 又詔憲遣間諭阿里骨結等,且選騎渡河,與賊遇,破之。 坐妄奏功狀,罷內省職事。 哲宗立,改永興軍路副都總管,提舉崇福宮。 御史中丞劉摯論憲貪功生事,一出欺罔,避興、靈會師之期,頓兵以城蘭州,遺患至今,永樂之圍,逗留不急赴援。 降宣州觀察使,又貶右千牛衛將軍,分司南京,居陳州。 卒,年五十一。 紹聖元年,贈武泰軍節度使,初謚敏恪,改忠敏。 憲以中人為將,雖能拓地降敵,而罔上害民,終貽患中國雲。 張茂則,字平甫,開封人。 初補小黃門,五遷至西頭供奉官,干當內東門。 禁庭夜有盜,茂則首登屋以入,既獲賊,遷領禦藥院。 仁宗不豫,中夜促召,茂則趨入扶衛,左右或欲掩宮門,茂則曰:「事無可慮,何至使中外生疑耶?」帝疾間,欲處以押班,懇求補外,轉宮苑使、果州團練使,為永興路兵馬鈐轄。 入為內侍押班,再遷副都知。 熙寧初,同司馬光相視恩、冀、深、瀛四州生堤及六塔、二股河利害,進入內都知。 上元夜,宮中火,督眾即撲滅。 詔曰:「宮禁不驚,帑藏如故,惟忠與力,予固嘉之。 」賜以窄衣金帶。 累乞退休,言受國厚恩,廩食過量,積而未請者七年,乞令三司毀券。 詔褒之,仍進其官。 哲宗即位,遷寧國軍留後,加兩省都都知。 卒,年七十九。 茂則性儉素,食不重味,衣裘累十數年不易。 紹聖論元祐人,以茂則嘗預任使,追貶左監門衛將軍,崇寧中入黨籍。 宋用臣,字正卿,開封人。 為人有精思強力,以父蔭隷職內省。 神宗建東、西府,築京城,建尚書省,起太學,立原廟,導洛通汴,凡大工役,悉董其事。 性敏給,善傳詔令,故多訪以外事。 同列悉籍以進,朝士之乏廉節者,往往諂附之,權勢震赫一時。 積勞至登州防禦使,加宣政使。 元祐初,言者論其罪,降為皇城使,謫監滁州、太平州酒稅。 四年,主管靈仙觀。 紹聖初,召為內侍押班,進瀛州刺史。 第4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4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