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祥陛辭,上疏言:「朝廷姑息牽制之意多,奮發剛斷之義少,乞斬師孟釁鼓,以作將士之氣。 」且言:「宋懲五季之亂,削藩鎮,建郡邑,一時雖足以矯尾大之弊,然國亦以浸弱。 故敵至一州則破一州,至一縣則破一縣,中原陸沈,痛悔何及。 今宜分天下為四鎮,建都督統禦于其中。 以廣西益湖南而建閫于長沙;以廣東益江西而建閫于隆興;以福建益江東而建閫于番陽;以淮西益淮東而建閫于揚州。 責長沙取鄂,隆興取蘄、黃,番陽取江東,揚州取兩淮,使其地大力眾,足以抗敵。 約日齊奮,有進無退,日夜以圖之,彼備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傑者又伺間出於其中,如此則敵不難卻也。 」時議以天祥論闊遠,書奏不報。 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發金陵入常州矣。 天祥遣其將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常,至虞橋,士龍戰死,朱華以廣軍戰五牧,敗績,玉軍亦敗,爭渡水,輓全軍舟,全軍斷其指,皆溺死,玉以殘兵五百人夜戰,比旦皆沒。 全不發一矢,走歸。 大元兵破常州,入獨松關。 宜中、夢炎召天祥,棄平江,守餘杭。 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 未幾,宋降,宜中、世傑皆去。 仍除天祥樞密使。 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 丞相怒拘之,偕左丞相吳堅、右丞相賈餘慶、知樞密院事謝堂、簽書樞密院事家鉉翁、同簽書樞密院事劉岊,北至鎮江。 天祥與其客杜滸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苗再成出迎,喜且泣曰:「兩淮兵足以興復,特二閫小隙,不能合從耳。 」天祥問:「計將安出?」再成曰:「今先約淮西兵趨建康,彼必悉力以捍吾西兵。 指揮東諸將,以通、泰兵攻灣頭,以高郵、寶應、淮安兵攻楊子橋,以揚兵攻瓜步,吾以舟師直搗鎮江,同日大舉。 灣頭、楊子橋皆沿江脆兵,且日夜望我師之至,攻之即下。 合攻瓜步之三面,吾自江中一面薄之,雖有智者不能為之謀矣。 瓜步既舉,以東兵入京口,西兵入金陵,要浙歸路,其大帥可坐致也。 」天祥大稱善,即以書遺二制置,遣使四出約結。 天祥未至時,揚有脫歸兵言:「密遣一丞相入真州說降矣。 」庭芝信之,以為天祥來說降也。 使再成亟殺之。 再成不忍,紿天祥出相城壘,以制司文示之,閉之門外。 久之,復遣二路分覘天祥,果說降者即殺之。 二路分與天祥語,見其忠義,亦不忍殺,以兵二十人道之揚,四鼓抵城下,聞候門者談,制置司下令備文丞相甚急,眾相顧吐舌,乃東入海道,遇兵,伏環堵中得免。 然亦饑莫能起,從樵者乞得余糝羹。 行入板橋,兵又至,眾走伏叢筱中,兵入索之,執杜滸、金應而去。 虞候張慶矢中目,身被二創,天祥偶不見獲。 滸、應解所懷金與卒,獲免,募二樵者以蕢荷天祥至高郵,泛海至溫州。 聞益王未立,乃上表勸進,以觀文殿學士、侍讀召至福,拜右丞相。 尋與宜中等議不合。 七月,乃以同都督出江西,遂行,收兵入汀州。 十月,遣參謀趙時賞、諮議趙孟溁將一軍取寧都,參贊吳浚將一軍取雩都,劉洙、蕭明哲、陳子敬皆自江西起兵來會。 鄒洬以招諭副使聚兵寧都,大元兵攻之,洬兵敗,同起事者劉欽、鞠華叔、顏斯立、顏起岩皆死。 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復永豐縣,已而兵敗被執,死於獄。 天祥聞開禮死,制服哭之哀。 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遂移漳州,乞入衛。 時賞、孟溁亦提兵歸,獨浚兵不至。 未幾,浚降,來說天祥。 天祥縛浚,縊殺之。 四月,入梅州,都統王福、錢漢英跋扈,斬以徇。 五月,出江西,入會昌。 六月,入興國縣。 七月,遣參謀張汴、監軍趙時賞、趙孟溁等盛兵薄贛城,鄒洬以贛諸縣兵搗永豐,其副黎貴達以吉諸縣兵攻泰和。 吉八縣復其半,惟贛不下。 臨洪諸郡,皆送款。 潭趙璠、張虎、張唐、熊桂、劉鬥元、吳希奭、陳子全、王夢應起兵邵、永間,複數縣,撫州何時等皆起兵應天祥。 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皆遣人如軍中受約束。 江西宣慰使李恆遣兵援贛州,而自將兵攻天祥于興國。 天祥不意恆兵猝至,乃引兵走,即鄒洬于永豐。 洬兵先潰,恆窮追天祥方石嶺。 鞏信拒戰,箭被體,死之。 至空坑,軍士皆潰,天祥妻妾子女皆見執。 時賞坐肩輿,後兵問謂誰,時賞曰「我姓文」,眾以為天祥,禽之而歸,天祥以此得逸去。 孫、彭震龍、張汴死於兵,繆朝宗自縊死。 吳文炳、林棟、劉洙皆被執歸隆興。 時賞奮罵不屈,有係累至者,輒麾去,云:「小小簽廳官耳,執此何為?」由是得脫者甚眾。 臨刑,洙頗自辯,時賞七曰:「死耳,何必然?」於是棟、文炳、蕭敬夫、蕭燾夫皆不免。 天祥收殘兵奔循州,駐南嶺。 黎貴達潛謀降,執而殺之。 至元十五年三月,進屯麗江浦。 六月,入船澳。 益王殂,衛王繼立。 天祥上表自劾,乞入朝,不許。 八月,加天祥少保、信國公。 軍中疫且起,兵士死者數百人。 天祥惟一子,與其母皆死。 十一月,進屯潮陽縣。 潮州盜陳懿、劉興數叛附,為潮人害。 天祥攻走懿,執興誅之。 十二月,趨南嶺,鄒洬、劉子俊又自江西起兵來,再攻懿黨,懿乃潛道元帥張弘范兵濟潮陽。 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眾不及戰,皆頓首伏草莽。 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 天祥吞腦子,不死。 鄒洬自頸,眾扶入南嶺死。 官屬士卒得脫空坑者,至是劉子俊、陳龍復、蕭明哲、蕭資皆死,杜滸被執,以憂死。 惟趙孟溁遁,張唐、熊桂、吳希奭、陳子全兵敗被獲,俱死焉。 唐,廣漢張栻後也。 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厓山,使為書招張世傑。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 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 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 時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積翁言:「南人無如天祥者。 」遂遣積翁諭旨,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 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 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積翁欲合宋官謝昌元等十人請釋天祥為道士,留夢炎不可,曰「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為言者,不果釋。 第2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2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