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立,入為秘書少監,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兼《哲宗實錄》修撰,遷給事中。 太學生張寅亮應詔論事,得罪屏斥,均言:「寅亮雖不識忌諱,然志非懷邪。 陛下既招其來,又罪其言,恐沮多士之氣。 」寅亮得免。 時宰相欲盡循熙、豐法度為紹述以風均,均曰:「法度惟是之從,無彼此之辨。 」由是不協,以龍圖閣待制知永興軍,徙襄州。 崇寧初,與元祐黨籍,奪職,主管崇禧觀。 政和中,復集賢院修撰、提舉洞霄宮。 久之,復龍圖閣待制,致仕。 卒,年七十八。 來之邵,字祖德,開封咸平人。 登進士第,由潞州司理參軍為刑部詳斷官。 元豐中,改大理評事,御史中丞黃履薦為監察御史。 未幾,買倡家女為妾,履劾其污行,左遷將作丞。 哲宗即位,為太府丞、提舉秦鳳常平、利州成都路轉運判官,入為開封府推官,復拜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 之邵資性奸譎,與楊畏合攻蘇頌,論頌稽留賈易知蘇州之命。 又論梁燾緣劉摯親黨,致位丞弼。 又論范純仁不可復相,乞進用章惇、安燾、呂惠卿。 紹聖初,國事丕變,之邵逆探時指,先劾呂大防。 惇既相,擢為侍御史。 王安石配食神宗,之邵又請加美謚。 疏:「司馬光等畔道逆理,典刑未正,鬼得而誅。 獨劉摯尚存,實天以遺陛下。 」其阿恣無忌憚如此。 進刑部侍郎。 陽翟民蓋漸以訟至有司,之邵二子皆娶蓋氏,誣漸非蓋氏子,以規其貲。 諫官張商英論之,以直龍圖閣出知蔡州。 卒,年四十八。 蔡京為相,特贈太中大夫。 葉濤,字致遠,處州龍泉人。 進士乙科,為國子直講。 虞蕃訟起,濤坐受諸生茶紙免官。 濤,王氏婿也,即往從安石于金陵,學為文詞。 哲宗立,上章自理,得太學正,遷博士。 紹聖初,為秘書省正字,編修《神宗史》,進校書郎。 曾布薦為起居舍人,擢中書舍人。 司馬光、呂公著、王岩叟追貶,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燾、范純仁責官,皆濤為制詞,文極醜詆。 安燾降學士,濤封還命書,云:「燾在元祐時,嘗詆文彥博棄熙河,全先帝萬世之功,不宜加罪。 」蔡京劾為黨,罷知光州。 又以訴理有過,為範鏜所論,連三黜。 曾布引為給事中,居數月而病,以龍閣閣待制提舉崇禧觀,卒。 楊畏,字子安,其先遂寧人,父徙洛陽。 畏幼孤好學,事母孝,不事科舉。 黨友交勸之,乃擢進士第。 調成紀主簿,不之官,刻志經術,以所著書謁王安石、呂惠卿,為鄆州教授。 自是尊安石之學,以為得聖人之意。 除西京國子監教授,舒亶薦為監察御史裡行。 時有御史中丞出為郡守,監司薦之,畏言:「侍從賢否,上所素知,監司乃敢妄薦,蓋為異日地爾,乞戒其觀望。 」舒亶有盜學士院廚錢罪,為王安禮所白,畏抗章辨論,以為可謂之失,未可謂之故。 亶罷,畏坐左轉宗正丞,出提點夔州路刑獄。 元祐初,請祠歸洛。 畏恐得罪于司馬光,嘗曰:「畏官夔峽,雖深山群獠,聞用司馬光,皆相賀,其盛德如此。 」至光卒,畏復曰:「司馬光若知道,便是皋、夔、稷、契;以不知道,故於政事未盡也。 」呂大防、劉摯為相,俱與畏善,用畏為工部員外郎,除監察御史,擢殿中侍御史。 畏助大防攻摯十事,並言梁燾、王岩叟、劉安世、朱光庭皆其死黨,必與為地。 既而燾等果救摯,皆不納。 摯罷,蘇頌為相,畏復攻頌,以留賈易除書為頌罪。 頌罷,畏意欲蘇轍為相。 宣仁後外召范純仁為右仆射,畏又攻純仁,不報。 畏本附轍,知轍不相,覆上疏詆轍不可用。 其傾危反覆如此,百僚莫不側目。 遷侍御史,畏言事之未治有四:曰邊疆,曰河事,曰役法,曰內外官政。 時有旨令兩省官舉台官,畏言:「御史與宰執,最為相關之地。 宰執既不自差,使其屬舉之,可乎?」太常博士朱彥以議皇地示祭不同,自列乞罷。 畏言:「彥據經論理,若彥罷出,恐自是人務觀望,不敢以守官為義。 」 宣仁後崩,呂大防欲用畏諫議大夫,范純仁以畏非端士,不可,大防乃遷畏禮部侍郎。 及大防為宣仁後山陵使,畏首背大防,稱述熙寧、元豐政事與王安石學術,哲宗信之,遂薦章惇、呂惠卿可大任。 廷試進士,李清臣發策有紹述意,考官第主元祐者居上,畏復考,悉下之,拔畢漸以為第一。 惇入相,畏遣所親陰結之,曰:「畏前日度勢力之輕重,遂因呂大防、蘇轍以逐劉摯、梁燾。 方欲逐呂、蘇,二人覺,罷畏言職。 畏跡在元祐,心在熙寧,首為相公開路者也。 」惇至,徙畏吏部,引以自助。 中書侍郎李清臣、知樞密院安燾與惇不合,畏復陰附安、李,惇覺其情;又曾布、蔡卞言畏平日所為于惇,遂以寶文閣待製出知真定府。 天下於是目為「楊三變」,謂其進于元豐,顯于元祐,遷于紹聖也。 尋落職知虢州,入元祐黨。 後知郢州,復集賢殿修撰、知襄州,移荊南,提舉洞霄宮,居于洛。 未幾,知鄧州,再丐祠,以言者論列落職,主管崇禧觀。 蔡京為相,畏遣子侄見京,以元祐末論蘇轍不可大用等章自明,又因京黨河南尹薛昂致言于京,遂出黨籍。 尋復寶文閣待制。 政和二年,洛人詣闕,請封禪嵩山,畏上疏累千餘言,極其諛佞。 方洽行,得疾卒,年六十九。 畏頗為縱橫學,有才辯而多捭闔,與刑恕締交,其好功名富貴亦同。 然恕疏而多失,畏謀必中,其究俱為搢紳禍雲。 論曰:賈易初以剛直名,觀其再劾文彥博、范純仁,而斥蘇軾、蘇轍尤甚,何以剛直為哉?董敦逸于元祐末與黃慶基誣二蘇,以開紹聖之禍,及紹聖則肆詆元祐諸臣,甚至瑤華之冤不能持正,雖終悔而諫,亦何及焉。 及見蔡京、蔡卞稔惡,乃論其過惡以自文,杯水不足以救車薪之火也。 上官均諫切中時事,及不從紹述之議,其為人若可觀,然論呂大防、蘇轍,以之再黜,是亦助紹述者也。 楊畏傾危反覆,周流不窮,雖儀、秦縱橫,無以尚之,豈徒有三變而已。 至于倡紹述以取信哲宗,又謂王安石之學有聖人意,可謂小人無忌憚也哉。 來之邵盡擊時賢而進章惇、安燾、呂惠卿,又請加美謚于安石,其流惡不已,乃誣人非其子而欲掩其貲,亦何所不至焉。 葉濤在太學,已著污跡,擢第之後,諂安石而從之學,後得曾布之薦,凡元祐名賢貶責制辭,肆筆醜詆,雖有善猶不能自滌,況無可述者乎! 崔台符,字平叔,蒲陰人。 中明法科,為大理詳斷官,校試殿帷,仁宗賜以「盡美」二字。 熙寧中,文彥博薦為群牧判官,除河北監牧使,入判大理寺。 初,王安石定按問欲舉法,舉朝以為非,台符獨舉手加額曰:「數百年誤用刑名,今乃得正。 」安石喜其附己,故用之。 歷知審刑院,判少府監。 復置大理獄,拜右諫議大夫,為大理卿。 時中官石得一以皇城偵邏為獄,台符與少卿楊汲輒迎伺其意,所在以鍛鍊笞掠成之,都人惴慄,至不敢偶語。 數年間,麗文法者且萬人。 官制行,遷刑部侍郎,官至光祿大夫。 元祐初,御史林旦、上官均發其惡,出知潞州,又貶秩徙相州。 後兼監牧使。 卒,年六十四。 第1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