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三年,韓絳使陝西,加起集賢殿修撰、陝西都轉運使。 慶州軍變,將寇長安,起率兵討平之。 會韓絳城綏州不利,起亦罷知江寧府。 入知吏部流內銓。 奉使契丹,至王庭,其位著乃與夏使等,起曰:「彼陪臣爾,不當與王人齒。 」辭不就列,遂升東朝使者,自是為定製。 六年,拜天章閣待制、知桂州。 自王安石用事,始求邊功,王韶以熙河進,章惇、熊本亦因此求奮。 是時,議者言交阯可取,朝廷命蕭注守桂經略之。 注蓋造謀者也,至是,復以為難。 起言:「南交小丑,無不可取之理。 」乃以起代注,遂一意事攻討。 妄言密受旨,擅令疆吏入溪洞,點集土丁為保伍,授以陳圖,使歲時肄習。 繼命指使因督餫鹽之海濱,集舟師寓教水戰。 故時交人與州縣貿易,悉禁止之。 於是交阯益貳,大集兵丁謀入寇。 蘇緘知邕州,以書抵起,請止保甲,罷水運,通互市。 起不聽,劾緘沮議,起坐邊議罷。 命劉彞代之以守廣,日遏絶其表疏,於是交人疑懼,率眾犯境,邊陷廉、白、欽、邕四州,死者數十萬人。 事聞,貶起團練使,安置郢州,徙越,又徙秀而卒。 起生平喜談兵,嘗以兵法謁范仲淹,仲淹器其材,注孫武書以自見,卒用此敗。 劉彞,字執中,福州人。 幼介特,居鄉以行義稱。 從胡瑗學,瑗稱其善治水,凡所立綱紀規式,彞力居多。 第進士,為邵武尉,調高郵簿,移朐山令。 治簿書,恤孤寡,作陂池,教種藝,平賦役,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無不至。 邑人紀其事,目曰「治范」。 熙寧初,為制置三司條例官屬,以言新法非便罷。 神宗擇水官,以彞悉東南水利,除都水丞。 久雨汴漲,議開長城口,彞請但啟楊橋斗門,水即退。 為兩浙轉運判官。 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醫藥。 彞著《正俗方》以訓,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醫易業,俗遂變。 加直史館,知桂州。 禁與交人互市,交阯陷欽、廉、邕三州,坐貶均州團練副使,安置隨州。 又除名為民,編隷涪州,徙襄州。 元祐初,復以都水丞召還,病卒於道,年七十。 著《七經中義》百七十捲,《明善集》三十捲,《居陽集》三十捲。 論曰:兵,兇器也,雖聖人猶曰未學。 輕敵寡謀,鮮有不自焚者。 永樂之陷,安南之畔,死者百萬,罹禍甚慘,良由數人者不自量度,以開邊釁。 禧、稷、永能之死,宜矣。 起執議益堅,妄意輕舉,雖貶官莫贖其責。 彞不能行所學,而規規然蹈前車之轍,以濟其過,焉得無罪? 熊本,字伯通,番陽人。 兒時知學,郡守范仲淹異其文。 進士上第,為撫州軍事判官,稍遷秘書丞、知建德縣。 縣令頃包魚池為圭田,本弛以與民。 熙寧初,上書言:「陛下師用賢傑,改修法度,得稷、禼、皋、夔之佐。 」由是提舉淮南常平、檢正中書禮房事。 六年,瀘州羅、晏夷叛,詔察訪梓、夔,得以便宜治夷事。 本嘗通判戎州,習其俗,謂:「彼能擾邊者,介十二村豪為鄉導爾。 」以計致百餘人,梟之瀘川,其徒股慄,願矢死自贖。 本請于朝,寵以刺史、巡檢之秩,明示勸賞,皆踴躍順命,獨柯陰一酋不至。 本合晏州十九姓之眾,發黔南義軍強弩,遣大將王宣、賈昌言率以進討。 賊悉力旅拒,敗之黃葛下,追奔深入。 柯陰窘,乞降,盡籍丁口、土田及其重寶善馬,歸之公上,受貢職。 於是烏蠻羅氏鬼主諸夷皆從風而靡,願世為漢官奴。 遷刑部員外郎、集賢殿修撰、同判司農寺。 神宗勞之曰:「卿不傷財,不害民,一旦去百年之患,至于檄奏詳明,近時鮮儷焉。 」賜三品服。 西南用兵蠻中始此。 蔡京時為秀州推官,本言其學行純茂,練習新法,薦為干當公事。 河、湟初復,本為秦鳳路都轉運使。 熙河法禁闊略,蓄積不支歲月,本奏省冗官百四十員,歲減浮費數十萬。 渝州南川獠木鬥叛,詔本安撫。 本進營銅佛壩,抗其尤,焚積聚,以破其黨。 木鬥氣索,舉溱州地五百里來歸,為四砦九堡,建銅佛壩為南平軍。 初,熟獠王仁貴以木鬥親系獄,本釋其縛置麾下,至是推鋒先登。 大臣議加本天章閣待制,帝曰:「本之文,朕所自知,當典書命。 」遂知制誥。 帝數稱其文有體,命院吏別錄以進。 又上疏云:「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趣時適治而已。 議者猥用持盈守成之說,文苟簡因循之治,天下之吏因以安常習故為俗,奮言納忠者,悠悠之徒相與蹙額盱衡而詆罵之。 陛下出大號,發大政,可謂極因革之理。 然改制之始,安常習故之群圜視四起,交歡而合噪,或諍于廷,或謗于市,或投劾引去者,不可勝數。 陛下燭見至理,獨立不奪,今雖少定,彼將伺隙而逞。 願陛下深念之,勿使噪歡之眾有以窺其間,而終萬世難就之業,天下幸甚。 」本之意,專以媚王安石也。 范子淵創浚河之役,文彥博爭之,命本行視,議如彥博。 安石白出本分司西京。 居三年,起知滁州,改廣州,召為工部侍郎。 宜州蠻擾邊,道除龍圖閣待制、知桂州。 至則諭溪洞酋長,戒邊吏勿生事,請選將練兵代戍,益市馬以足騎兵,宜州遂無事。 民蔡寶全扇龍蕃與峒戶相仇殺,欲引兵致討以為功。 本質之,色動,縛而投之海。 蠻夷以為神。 諜告交人明年將入寇,使者實其言,詔訪,本曰:「使者在道,安得此?藉使有謀,何自先知之?」已而果妄。 是時,既以順州賜李乾德,疆畫未正,交人緣是輒暴勿陽地而逐儂智會。 智會來乞師,本檄問狀,乾德斂兵謝本,因請以宿桑八洞不毛之地賜之,南荒遂安。 轉運判官許彥先議通湖南鹽于西廣,計口授民,度可得息三十萬。 本言:「桂管民貧地瘠,恐不堪命。 」議遂格。 入為吏部侍郎。 踰年,力請外,仍請制、知洪州。 言者謂本棄八洞為失謀,奪一官,徙杭州、江寧府,再知洪州。 召還,卒於道。 有文集、奏議共八十捲。 蕭注,字岩夫,臨江新喻人。 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 常言:「四方有事,吾將兵數萬,鼓行其間,戰必勝,攻必取,豈不快哉!」 舉進士,攝廣州番禺令。 儂智高圍州數月,方舟數百攻城南,勢危甚。 注自圍中出,募海濱壯士,得二千人,乘大舶集上流,因颶風起,縱火焚賊舟,破其眾。 即日發縣門納援兵,民持牛酒、芻糧相繼入,城中人始有生意。 自是每戰以勝歸。 蔣偕上其功,擢禮賓副使、廣南駐泊都監。 賊還據邕管,余靖患其嘯誘諸洞,以屬注。 注挺身入蠻中,施結恩信。 狄青師次賓州,召會諸將,疑注倚賊聲勢為奸利,欲誅之。 注覺,托為游辭,不肯往。 賊破,青始聞注前功,以知邕州。 智高走大理國,母與二弟寓特磨道。 注帥師往討,獲一裨將。 引致臥內,與之語,具得賊情,悉擒送闕下。 拜西上閣門副使。 募死士使入大理取智高,至則已為其國所殺,函首歸獻。 轉為使。 第4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4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