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軍期尚緩,而仲元督行良急。 至則芻糧有不集者皆可賤市,後期者物數倍其價,民始知其為利。 州買羊,斂民差出錢帛滋蔓,病民為甚,仲元更其令,戶才費錢百。 又遣吏市羔於他所,明年以供州,不科一錢。 徙知鄖鄉縣,宰相張士遜先塋隷境內,將屬之,召不往。 至則按籍均役之,雖堂帖求免,不為減。 歷知光、虔、虢三州,官光祿卿,改中散大夫。 戒諸子曰:「吾入官五十年,未嘗以私怒加人,雖杖刑之微,苟有兩比,不敢與輕法,以是為報國耳。 」卒,年七十五。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寧人。 第進士,調荊南司理參軍。 屬縣捕得殺人者,既自誣服,良肱視驗屍與刃,疑之曰:「豈有刃盈尺傷不及寸乎?」白府請自捕逮,未幾,果獲真殺人者。 民有失財物逾十萬,逮平民數十人,方暑,搒掠號呼聞于外;或有附吏耳語,良肱陰知其為盜,亟捕詰之,臓盡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陰縣。 縣逋米數千石,歲責裡胥代輸,良肱論列之,遂蠲其籍。 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廬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為害。 時王陶為屬官,常以氣犯府帥,吏或訴陶,帥挾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帥遂已。 後陶官于朝,果以直聞。 知虔州,士大夫死嶺外者,喪車自虔出,多弱子寡婦。 良肱悉力振護,孤女無所依者,出俸錢嫁之。 以母老,得知南康軍。 丁母憂,服除,為三司使判官。 方關、陝用兵,朝議貸在京民錢,良肱力爭之,會大臣亦以為言,議遂格。 內府出腐幣售三司,三司吏將受之,良肱獨曰:「若賦諸軍,軍且怨;不則貨諸民,民且病。 請付文思,以奉帷幄。 改知明州。 朝廷方治汴渠,留提舉汴河司。 汴水澱污,流且緩,執政主挾河議。 良肱謂:「善治水者不與水爭地。 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復行地中。 」弗聽。 又議伐汴堤木以資挾河。 良肱言:「自泗至京千餘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蔭以休。 又其根盤錯,與堤為固,伐之不便。 」屢爭不能得,乃請不與其事。 執政雖怒,竟不為屈。 改太常少卿、知潤州,遷光祿卿、知宣州,治為江東最。 請老,提舉洪州玉隆觀,卒,年八十一。 七子,卞、爽最知名。 卞字洪範,爽字荀龍,皆以任子恩試校書郎。 卞博學多大略,累為唐州判官、湖北安撫司勾當機宜文字。 討叛蠻有功,知沅州。 蠻殺沿邊巡檢,卞設方略復平之,加奉議郎。 先是,良肱為鼎州推官,五溪蠻叛,良肱運糧境上,周知其利害,上書言:「此彈丸地,不足煩朝廷費,不如棄與而就撫之。 」當時是其議,未果棄也。 及蠻叛,斷渠陽道,扼官軍不得進,卞適使湖北,帥唐義問即授卞節制諸將。 陰選死士三千人,夜銜枚繞出賊背,伐山開道,漏未盡數刻,入渠陽。 黎明整眾出,賊大駭,盡鋭來戰,奮擊大破之。 鼓行度險,賊七遇七敗,斬首數千級,蠻遂降。 尋有詔廢渠陽軍為砦,盡拔居人護出之。 紹聖初,治棄渠陽罪,免歸。 徽宗即位,復奉議郎,管勾玉隆觀。 未幾,復渠陽為靖州,又論前事免,終於家。 爽尚氣自信,不少貶以合世。 應元豐詔,上便宜十五事,言過剴切。 元祐末,爽復極言請太皇太后還政事,章惇憾爽不附己,乃擿其言為謗訕,以瀛州防禦推官除名,竄封州。 久之,起知明州,未行,以言者罷,監東嶽廟。 崇寧中,與卞俱入黨籍。 潘夙,字伯恭,鄭王美從孫也。 天聖中,上書論時政,授仁壽主簿。 久之,知韶州,擢江西轉運判官,提點廣西、湖北刑獄。 邵州蠻叛,湖南騷動,遷轉運使,專制蠻事,親督兵破其團峒九十。 徙知滑州,改湖北轉運便,知桂州。 坐在湖北時匿名書誣判官韓繹,謫監隨州酒稅。 起知光化軍。 大臣以將帥才舉之,易端州刺史,再遷徙鄜州。 召對,訪交、廣事稱旨,還司封郎中、直昭文館,復知桂州。 交人敗於占城,偽表稱賀以為大捷,神宗詔之曰:「智高之難方二十年,中人之情,燕安忽事,直謂山僻蠻獠,無可慮之理。 殊不思禍生於所忽,唐六詔為中國患,此前事之師也。 卿本將家子,寄要蕃,宜體朕意,悉心經度。 」夙遂上書陳交阯可取狀,且將發兵。 未報,而徙河北轉運使,歷度支、鹽鐵副使,知河中府。 章惇察訪荊湖,討南、北江蠻OD,陳夙憂邊狀,以知潭州。 再遷光祿卿,知荊南、鄂州,卒,年七十。 論曰:士之官斯世,有一善可稱,致生民咸被其澤於無窮者,故州郡之寄為尤重,張田免禁兵毒于瘴厲,士宏考圭田出於實輸,朱景父子、諲、載、煦、渙、士宏、壽隆輩,皆有德在民。 仲元不以私怒加人,良肱明於折獄,夙以將家子而能留心邊務,用當其材,舉能其官。 若琮也雖長於吏治,而所至掊克,君子奚取焉。 列傳第九十三 ○徐禧李稷附高永能沈起劉彞熊本蕭注陶弼林廣 徐禧,字德占,洪州分寧人。 少有志度,博覽周游,以求知古今事變、風俗利疚,不事科舉。 熙寧初,王安石行新法,禧作《治策》二十四篇以獻。 時呂惠卿領修撰經義局,遂以布衣充檢討。 神宗見其所上策,曰:「禧言朝廷用經術變士,十已八九,然竊襲人之語,不求心通者相半,此言是也。 宜試于有用之地。 」即授鎮安軍節度推官、中書戶房習學公事。 歲余召對,顧問久之,曰:「朕多閲人,未見有如卿者。 」擢太子中允、館閣校勘、監察御史裡行。 與中丞鄧綰、知諫院范百祿雜治趙世居獄。 李士寧者,挾術出入貴人間,嘗見世居母康,以仁宗御製詩贈之。 又許世居以寶刀,且曰:「非公不可當此。 」世居與其黨皆神之,曰:「士寧,二三百歲人也。 」解釋其詩,以為至寶之祥。 及鞫世居得之,逮捕士寧,而宰相王安石故與士寧善,百祿劾士寧以妖妄惑世居,致不軌。 禧奏:「士寧遺康詩實仁宗制,今獄官以為反,臣不敢同。 」百祿言:「士寧有可死之狀,禧故出之以媚大臣。 」朝廷以御史雜知、樞密承旨參治,而百祿坐報上不實貶,進禧集賢校理、檢正禮房。 安石與惠卿交惡,鄧綰言惠卿昔居父喪,嘗貸華亭富人錢五百萬買田事,詔禧參鞫。 禧陰右惠卿,綰劾之,會綰貶官,獄亦解。 禧出為荊湖北路轉運副使。 元豐初,召知諫院。 惠卿在鄜延,欲更蕃漢兵戰守條約,諸老將不謂然,帝頗采聽,將推其法於他路,遣禧往經畫。 禧是惠卿議,渭帥蔡延慶亦以為不然,帝召延慶還,加禧直龍圖閣,使往代,以母憂不行。 服除,召試知制誥兼御史中丞。 官制行,罷知制誥,專為中丞。 鄧綰守長安,禧疏其過,帝知其以惠卿故,雖改綰青州,亦左遷禧給事中。 第4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4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