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遵度,字元規。 少穎悟,篤志于學。 每讀書,意有所得,即仰屋瞪視,人呼之,弗聞也。 少舉進士,一斥于有司,恥不復為。 以父任為襄縣主簿,居數月,棄去。 好為古文,著《春秋雜說》,多所發明。 嘗患時學靡敝,作《擬皇太子冊文》、《除侍御史制》、《裴晉公傳》,人多稱之。 尤嗜杜甫詩,賞贊其集。 一夕,夢見甫為誦世所未見詩,及覺,才記十餘字,遵度足成之,為《佳城篇》。 後數月卒。 有集十二卷。 郎簡,字叔廉,杭州臨安人。 幼孤貧,借書錄之,多至成誦。 進士及第,補試秘書省校書郎、知寧國縣,徙福清令。 縣有石塘陂,歲久湮塞,募民浚築,溉廢田百餘頃,邑人為立生祠。 調隨州推官。 及引對,真宗曰:「簡歷官無過,而無一人薦,是必恬于進者。 」特改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分宜縣,徙知竇州。 縣吏死,子幼,贅婿偽為券冒有其貲。 及子長,屢訴不得直,乃訟于朝。 下簡劾治,簡示以舊牘曰:「此爾翁書耶?」曰:「然。 」又取偽券示之,弗類也,始伏罪。 徙藤州,興學養士,一變其俗,藤自是始有舉進士者。 通判海州,提點利州路刑獄。 官罷,知泉州。 累遷尚書度支員外郎、廣南東路轉運使,擢秘書少監、知廣州,捕斬賊馮佐臣。 入判大理寺,出知越州,復歸判尚書刑部,出知江寧府,歷右諫議大夫、給事中、知揚州,徙明州。 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 祀明堂,遷刑部。 卒,年八十有九,特贈吏部侍郎。 簡性和易,喜賓客。 即錢塘城北治園廬,自號武林居士。 道引服餌,晚歲顏如丹。 尤好醫術,人有疾,多自處方以療之,有集驗方數十,行于世。 一日,謂其子潔曰:「吾退居十五年,未嘗小不懌,今意倦,豈不逝歟?」就寢而絶。 幼從學四明朱頔,長學文于沈天錫,既仕,均奉資之。 後二人亡,又訪其子孫,為主婚嫁。 平居宴語,惟以宣上德、救民患為意。 孫沔知杭州,榜其裡門曰德壽坊。 然在廣州無廉稱,蓋為潔所累。 潔,終尚書都官員外郎。 孫祖德,字延仲,濰州北海人。 父航,監察御史、淮南轉運。 祖德進士及第,調濠州推官、校勘館閣書籍。 時校勘官不為常職,滿歲而去。 改大理寺丞、知榆次縣,上書言刑法重輕。 以尚書屯田員外郎通判西京留守司。 方冬苦寒,詔罷內外工作,而錢惟演督修天津橋,格詔不下。 祖德曰:「詔書可稽留耶?」卒白罷役。 入為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 章獻太后春秋高,疾加劇,祖德請還政。 已而疾少間,祖德大恐。 及太后崩,諸嘗言還政者多進用,遂擢尚書兵部員外郎兼起居舍人、知諫院。 言郭皇后不當廢,獲罪,以贖論。 久之,遷天章閣待制。 時三司判官許申因宦官閻文應獻計,以藥化鐵成銅,可鑄錢,裨國用。 祖德言:「偽銅,法所禁而官自為,是教民欺也。 」固爭之,出知兗徐蔡州、永興軍。 徙鳳翔府,請置鄉兵。 改龍圖閣直學士、知梓州,累遷右諫議大夫、知河中府。 歷陳許蔡潞鄆亳州、應天府,以疾得潁州,除吏部侍郎致仕,卒。 有《論事》七卷。 祖德少清約,及致仕,娶富人妻,以規有其財。 已而妻悍,反資以財而出之。 子珪,江東轉運使。 張若谷,字德繇,南劍沙縣人。 進士及第,為巴州軍事推官。 會蜀寇掠鄰郡,若谷攝州事,率眾為守禦備,賊乃引去。 調全州軍事推官。 入見,真宗識其名,顧曰:「是嘗在巴州禦賊者耶?」特改大理寺丞、知蒙陽縣。 三司言:「廣寧監歲鑄緡錢四十萬,其主監宜擇人。 」乃以命若谷。 歲余,所鑄贏三十萬緡。 擢知處州,歷江湖淮南益州路轉運、江淮制置發運使。 入為三司度支、鹽鐵副使,累遷右諫議大夫、知并州。 先是,麟、府歲以繒錦市蕃部馬,前守輒罷之。 若谷以謂:互市,所以利戎落而通邊情,且中國得戰馬;亟罷之,則猜阻不安。 奏復市如故,而馬入歲增。 提舉諸司庫務,權判大理寺,進樞密直學士,歷知澶州、成德軍、揚州、江寧府,入知審官院,糾察在京刑獄,知通進銀台司、應天府。 改龍圖閣學士,徙杭州。 會歲饑,斥余廩為糜粥賑救之。 權判吏部流內銓、知洪州,累官至尚書左丞致仕。 若谷素為宰相張士遜引拔,然所至亦自有循良跡,不激訐取名雲。 石揚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 唐兵部郎中仲覽之後,後徙京兆。 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將軍,明於曆數,嘗召家人謂曰:「天下將有變,而蜀為最安處。 」乃去依其親眉州刺史李滈,遂為眉州人。 揚休少孤力學,進士高第,為同州觀察推官,遷著作佐郎、知中牟縣。 縣當國西門,衣冠往來之沖也,地瘠民貧,賦役煩重,富人隷太常為樂工,僥倖免役者凡六十餘家。 揚休請悉罷之。 改秘書丞,為秘閣校理、開封府推官,累遷尚書祠部員外郎,歷三司度支、鹽鐵判官。 坐前在開封嘗失盜,出知宿州。 頃之,召入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 初,記注官與講讀諸儒,皆得侍坐邇英閣。 揚休奏:「史官記言動,當立以侍。 」從其言。 判鹽鐵勾院,以刑部員外郎知制誥、同判太常寺。 初,內出香祠溫成廟,帝誤書名稱臣,揚休言:「此奉宗廟禮,有司承誤不以聞。 」帝嘉之。 兼勾當三班院,為宗正寺修玉牒官。 遷工部郎中,未及謝,卒。 揚休喜閒放,平居養猿鶴,玩圖書,吟詠自適,與家人言,未嘗及朝廷事。 及卒,發楮中所得上封事十餘章,其大略:請增諫官以廣言路,置五經博士使學者專其業,出御史按察諸道以防壅蔽,復齒冑之禮以強宗室,擇守令,重農桑,禁奢侈,皆有補于時者。 然揚休為人慎默,世未嘗以能言待之也。 至于誥命,尤非所長。 平生好殖財。 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風痹,謁告歸鄉,別墳墓。 揚休初在鄉時,衣食不足,徙步去家十八年。 後以從官還鄉裡,疇昔同貧窶之人尚在,皆曰:「昌言來,必賙我矣。 」揚休卒不揮一金,反遍受裡中富人金以去。 祖士衡,字平叔,蔡州上蔡人。 少孤,博學有文,為李宗諤所知,妻以兄子。 楊億謂劉筠曰:「祖士衡辭學日新,後生可畏也。 」舉進士甲科,授大理評事、通判蘄州,再遷殿中丞、直集賢院,改右正言、戶部判官。 未幾,提舉在京諸司庫務,遷起居舍人、註釋禦集檢閲官,遂知制誥,為史館修撰,糾察在京刑獄,同知通進、銀台司。 天聖初,以附丁謂,落職知吉州。 言者又以在郡不修飭,復降監江州稅。 士衡兒時過外家,有僧善相,見之,語人曰:「是兒神骨秀異,他日有名于時,若年過四十,當位極人臣。 」年三十九,卒於官。 李垂,字舜工,聊城人。 咸平中,登進士第,上《兵制》、《將制書》。 自湖州錄事參軍召為崇文校勘,累遷著作郎、館閣校理。 上《導河形勝書》三卷,欲復九河故道,時論重之。 又累修起居注。 丁謂執政,垂未嘗往謁。 或問其故,垂曰:「謂為宰相,不以公道副天下望,而恃權怙勢。 觀其所為,必遊朱崖,吾不欲在其黨中。 」謂聞而惡之,罷知亳州,遷潁、晉、絳三州。 明道中,還朝,閣門祗候李康伯謂曰:「舜工文學議論稱于天下,諸公欲用為知制誥,但宰相以舜工未嘗相識,盍一往見之。 」垂曰:「我若昔謁丁崖州,則乾興初已為翰林學士矣。 今已老大,見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以冀推輓乎?道之不行,命也。 」執政知之,出知均州。 卒,年六十九。 第3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