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顥,字太素,鄆州須城人。 曾祖涓,成武主簿。 祖惟忠,以明經歷佐使府,至天平軍節度判官。 父文度早世,顥養于叔父。 王禹偁始與鄉貢,顥依以為學,嘗以疑義質于禹偁,禹偁拒之不答。 顥發憤讀書,不期月,復有所質,禹偁大加器賞。 初舉進士,不中第,留闕下。 獻疏曰: 臣歷觀史籍,唐氏之禦天下也,列聖間出,人文闡燿,尚且渴于共治,旁求多彥,設科之選,逾四十等。 當時秉筆之士,彬彬翔集,表著所以。 左右前後,有忠有良,導化原、樹治本者,享三百年,得人之由也。 五代不競,茲制日淪。 國家興儒,追風三代。 方今科名之設,俊造畢臻,秉筆者如林,趨選者如雲。 貢于諸侯,考于春官,陛下躬臨慎擇,必盡至公。 奈何所取不出於詩賦、策論,簡於心者援而陟之,咈於心者推而黜之,寧無濫陟枉黜之失耶?其間闒茸妄進,濫廁科場者,間亦有之。 若曰陛下嘉惠孤寒沉滯之士,罔計賢否,悉拔而登之,一視同仁。 臣竊謂此非確論。 蓋聖人在上,則內君子而外小人。 若薰蕕同器,甚非所以正人倫、淳風俗也。 況丘園之下,豈無宏才茂德之士。 陛下誠能設科以擢異等之士,俾陳古今之治亂、君臣之得失、生民之休戚、賢愚之用舍,庶幾有益於治,不特詩賦、論策之小技,以應有司之求而已。 疏上,不報。 雍熙二年,復舉進士,廷試,方禹中獻賦。 太宗召升殿,詢其門第,賜甲科,解褐大名府觀察推官。 四年,與梁湛並召為右拾遺、直史館,賜緋。 判鼓司、登聞院。 顥在大名佐趙昌言。 昌言人掌樞密,會翟馬周事,顥坐貶虢州司戶參軍。 起知魚台縣,就加大理評事。 召還,遷殿中丞。 頃之,復直史館,壓開封府推官、三司關西道判官,轉太常博士,丁內艱,起令赴職,改右司諫。 真宗初,詔群臣言事,顥時使陝西,途中作《聽政箴》以獻。 還為度支判官。 咸平元年,與楊勵、李若拙、朱台符同知貢舉。 時詔錢若水重修《太祖實錄》,表顥參其事,又同修起居注。 扈蹕大名,詔訪群臣邊事,顥上疏曰: 臣聞自古用兵之道,在乎明賞罰而已。 然而賞不可以獨任,罰不可以少失。 故《兵法》曰:「罰之不行,譬如驕子之不可用。 」又曰:「善為將者,威振敵國,令行三軍。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敗事者,雖親必罰。 」故孫武斬隊長而兵皆整,穰苴斬監軍而敵遂退。 以此言之,兵法不可不正也。 昨者命將出師,乘秋備塞,而傅潛奉明詔,握重兵,逗撓無謀,守陴玩寇,老精兵於不用。 以至蕃馬南牧,邊塵畫驚,河朔之民,流移失所,魏博以北,蹂踐一空。 遂至殘妖未殄,鑾輅親征,此所謂以賊遺君父者也。 乃或赦而不問,則何以謝橫死之民;或黜而不戮,則何以恢用兵之略。 以軍法論之,固合斬潛以徇軍中,降詔以示天下。 如此,則協前古之典章,戒後來之將帥,然後擇邊臣之可用者,就委用之。 臣嘗讀漢史,李廣之屯兵行師也,無部伍行陣,就善水草,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遠於斥候,未嘗遇害,而廣終為名將,士卒樂用。 又唐高祖之備北邊也,選頸兵為遊騎,不賫軍糧,隨逐水草,遇敵則殺,當時以為得策。 願於邊將中,不以名位高卑,但擇其武勇謀略素為眾所推服者,取十人焉。 人付騎士五十,器甲完備,輕賫糧糗,逐水草以為利,往複扞禦。 不令入郡邑,不許聚處,遇有寇兵,隨時掩捕。 仍令烽候相望,交相救應。 緣邊州郡守城兵帥,即堅壁以待之。 遇遊騎近城,掩殺邊寇,內量出兵甲援救。 如此,則乘城者不堅閉壘門,免坐觀於勝負;捍邊者不苟依郡郭,可行備於寇攘。 雖匪良籌,且殊膠柱。 時論頗稱之。 三年,與李宗諤、趙安仁並命知制誥,賜金紫,是年冬,王均平,命為峽路安撫使。 歸掌三班。 韓國華判大理,以斷刑失中,乃選顥以代之。 四年,張齊賢使關右安撫,以顥為之副。 顥有吏才,每進對,詞辯明敏,真宗嘉賞之。 凡群臣上封者,悉付顥洎薛映詳閲可否。 冬,以河北饑盜,命與映分為東、西路巡檢使。 還,拜右諫議大夫,充戶部使。 會罷三部使,以顥為翰林學士同知審官院、三班。 景德元年,權知開封。 顥美風姿,強力少疾,閨門雍睦。 與人交久而無改,士大夫多之。 六月,暴病卒,年九十二。 上甚軫惻,賜贈加等。 所著文集十五卷。 子固、述、適。 適相仁宗,別有傳。 固字仲堅。 幼有志節,嘗著《漢春秋》,顥器賞之。 初,以顥遺蔭,賜進士出身。 服闋,詣登聞院讓前命,願赴鄉舉,許之。 大中祥符元年,舉服勤詞學科,擢甲第。 解褐將作監丞、同判密州,就遷著作佐郎。 歸朝,改著作郎、直史館,賜緋。 歷戶部判官、判戶部勾院。 為人氣調俊爽,善與人交,疏財慷慨,尚氣義,明於吏道。 馬元方領三司,臨事粗率,固摭其曠闕之狀,屢請對條奏。 嘗詔鞠獄,時稱平審。 天禧大禮成,奏頌甚工。 無幾卒,年三十三。 有集十捲。 楊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 祖郜,仕閩為義軍校。 家世尚武,父澄獨折節為儒,終浦城令。 徽之幼刻苦為學,邑人江文蔚善賦,江為能詩,徽之與之遊從,遂與齊名。 嘗肄業于潯陽廬山,時李氏據有江表,乃潛服至汴、洛,以文投竇儀、王樸,深賞遇之。 周顯德中,舉進士,劉溫叟知貢部,中甲科。 同時登第者十六人,世宗命覆試,惟徽之與李覃、何嚴、趙鄰幾中選。 解褐校書郎、集賢校理。 宰相范質深器重之。 歷著作佐郎、右拾遺。 竇儼纂禮樂書,徽之預焉。 乾德初,與鄭並出為天興令,府帥王彥超素知其名,待以賓禮。 蜀平,移峨眉令。 時宋白宰玉津,多以吟詠酬答。 復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遷左拾遺、右補闕。 太平興國初,代還。 太宗素聞其詩名,因索所著。 徽之以數百篇奏禦,且獻詩為謝,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問姓名」語。 太宗覽之稱賞,自是聖制多以別本為賜。 遷侍御史、權判刑部。 嘗屬疾,遣尚醫診療,賜錢三十萬。 轉庫部員外郎,賜金紫,判南曹,同知京朝官差遣。 會詔李昉等采緝前代文字,類為《文苑英華》,以徽之精於風雅,分命編詩,為百八十捲。 歷遷刑、兵二部郎中。 獻《雍熙詞》,上賡其韻以賜。 端拱初,拜左諫議大夫,出知許州。 入判史館事,加修撰。 因次對上言,曰:「自陛下嗣統鴻圖,闡揚文治,廢墜修舉,儒學響臻,乃至周岩野以聘隱淪,盛科選以來才彥,取士之道,亦已至矣。 然擅文章者多超遷,明經業者罕殊用,向非振舉,曷勸專勤,師法不傳,祖述安在!且京師四方之會,太學首善之地。 今五經博士,並闕其員,非所以崇教化、獎人材、繇內及外之道也。 伏望浚發明詔,博求通經之士,簡之朝著,拔自草萊,增置員數,分教冑子,隨其所業,授以本官,廩稍且優,旌別斯在。 淹貫之士,既蒙厚賞,則天下善類知所勸矣,無使唐、漢專稱得人。 」太宗嘉納之,顧謂宰相曰:「徽之儒雅,操履無玷,置於館閣宜矣。 」未幾,改判集賢院。 嘗詔預觀燈乾元樓,上嘉其精力不衰。 第3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