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講《易》至《鼎卦》,帝問:「九四象如何?」安國對:「九四上承至尊,上應初爻,行重非據,故折足覆餗。 亦猶任得其人,則雖重可勝,非其人,必有顛覆之患。 」帝稱善。 又嘗講《周官》至「大荒大札,則薄征緩刑」,因進言曰:「古所謂緩刑,乃貰過誤之民爾。 今眾持兵仗取民廩食,一切寬之,恐無以禁奸。 」帝曰:「不然,天下皆吾赤子,迫于餓莩。 至起為盜。 州縣既不能振恤,乃捕而殺之。 不亦甚乎。 」嘗請書《無逸篇》于邇英閣之後屏,帝曰:「朕不欲背聖人之言,」,命蔡襄書《無逸》、王洙書《孝經》四章列置左右。 論曰:馮元質直博雅,有古君子之風,歐陽修稱師民醇儒碩學,在仁宗時,並繇宿望,先後執經勸講,庶有所補益矣。 張錫清慎斂晦,晚始見知。 揆及安國父子俱侍經幄,考求其說,亡過人者。 夫博習修潔之士,潛德隱行,不聞于世者多矣。 由是言之,士遇不遇,豈非命哉! 列傳第五十四 ○尹洙孫甫謝絳子景溫葉清臣楊察 尹洙,字師魯,河南人。 少與兄源俱以儒學知名。 舉進士,調正平縣主簿。 歷河南府戶曹參軍、安國軍節度推官、知光澤縣。 舉書判拔萃,改山南東道節度掌書記、知伊陽縣,有能名。 用大臣薦,召試,為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 會范仲淹貶,敕榜朝堂,戎百官為朋黨。 洙上奏曰:「仲淹忠亮有素,臣與之義兼師友,則是仲淹之黨也。 今仲淹以朋黨被罪,臣不可苟免。 」宰相怒,落校勘,復為掌書記、監唐州酒稅。 西北久安,洙作《敘燕》、《息戍》二篇,以為武備不可弛。 《敘燕》曰: 戰國世,燕最弱。 二漢叛臣,持燕挾虜,蔑能自固,以公孫伯珪之強,卒制於袁氏。 獨慕容乘石虎亂,乃並趙。 雖勝敗異術,大概論其強弱,燕不能加趙。 趙、魏一,則燕固不敵。 唐三盜連衡百餘年,虜未嘗越燕侵趙、魏,是燕獨能支虜也。 自燕入于契丹,勢日熾大。 顯德世,雖復三關,尚未盡燕南地。 國初,始與併合,勢益張,然止命偏師備禦。 王師伐蜀伐吳,泰然不以兩河為顧,是趙、魏足以制之明矣。 並寇既平,悉天下鋭專力契丹,不能攘尺寸地。 頃嘗以百萬眾駐趙、魏,訖敵退莫敢抗,世多咎其不戰。 然我眾負城,有內顧心,戰不必勝,不勝則事亟矣,故不戰未嘗咎也。 原其弊,在兵不分。 設兵為三,壁于爭地,掎角以疑其勢,設覆以待其進。 邊壘素固,驅民以守之,俾其兵頓堅城之下,乘間夾擊,無不勝矣。 蓋兵不分有六弊:使敵蓄勇以待戰,無他枝梧,一也;我眾則士怠,二也;前世善將兵者必問幾何,今以中才盡主之,三也;大眾儻北,彼遂長驅無復顧忌,四也;重兵一屬,根本虛弱,纖人易以干說,五也;雖委大柄,不無疑貳,覆命貴臣監督,進退皆由中禦,失于應變,六也。 兵分則盡易其弊,是有六利也。 勝敗兵家常勢。 悉內以擊外,失則舉所有以棄之,苻堅淝水、哥舒翰潼關是也。 是則制敵在謀不在眾。 以趙、魏、燕南,益以山西,民足以守,兵足以戰。 分而帥之,將得專制,就使偏師挫衄,他眾尚奮,詎能系國安危哉?故師覆于外而本根不搖者,善敗也。 昔者六國各有地千里,師敗於秦,散而復振,幾百戰猶未及其都,守國之固也。 陳勝、項梁舉關東之眾,朝敗而夕滅,新造之勢也。 以天下之廣謀其國,不若千里之固,而襲新造之勢,僥倖于一戰,庸非惑哉?兵既久弭,士大夫誦習,謂百世不復用,非甚妄者不談。 然兵果廢則已,儻後世復用之,鑒此少以悟世主,故跡其勝敗雲。 《息戍》曰: 國家割棄朔方,西師不出三十年,而亭徼千里,環重兵以戍之。 雖種落屢擾,即時輯定,然屯戍之費,亦已甚矣。 西戎為寇,遠自周世,西漢先零,東漢燒當,晉氐、羌,唐禿髮,歷朝侵軼,為國劇患。 興師定律,皆有成功,而勞弊中國,東漢尤甚,費用常以億計。 孝安世,羌叛十四年,用二百四十億。 永和末,復經七年,用八十餘億。 及段紀明,用裁五十四億,而剪滅殆盡。 今西北涇原、邠寧、秦鳳、鄜延四帥,戍卒十餘萬。 一卒歲給,無慮二萬,騎卒與冗卒,較其中者,總廩給之數,恩賞不在焉,以十萬較之,歲用二十億。 白靈武罷兵,計費六百餘億,方前世數倍矣。 平世屯戍,且猶若是,後雖有他警,不可一日輟去,是十萬眾,有增而無損期也。 國家厚利募商入粟,傾四方之貨,然無水漕之運,所輓致亦不過被邊數郡爾。 歲不常登,廩有常給,頃年亦嘗稍匱矣。 儻其乘我薦饑,我必濟師,饋饟當出於關中,則未戰而西垂已困,可不慮哉? 按唐府兵,上府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 為今之計,莫若籍丁民為兵,擬唐置府,頗損其數。 又今邊鄙雖有鄉兵之制,然止極塞數郡,民籍寡少,不足備敵。 料京兆西北數郡,上戶可十餘萬,中家半之,當得兵六七萬。 質其賦無他易,賦以帛名者不易以五穀,畜馬者又蠲其雜徭。 民幸于庇宗,樂然隷籍。 農隙講事,登材武者為什長、隊正,盛秋旬閲,常若寇至。 以關內、河東勁兵傅之,盡罷京師禁旅,慎簡守帥,分其統,專其任。 分統則兵不重,專任則將益勵,堅其守備,習其形勢,積粟多,教士鋭,使虜眾無隙可窺,不戰而懾。 《兵志》所謂「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其廟勝之策乎? 又為《述享》、《審斷》、《原刑》、《敦學》、《矯察》、《考績》、《廣諫》,凡《雜議》共九篇上之。 趙元昊反,大將葛懷敏闢為經略判官。 洙雖用懷敏闢,尤為韓琦所深知。 頃之,劉平、石元孫戰敗,朝廷以夏竦為經略、安撫使,范仲淹、韓琦副之,復以洙為判官。 洙數上疏論兵,請便殿召對二府大臣議邊事,及講求開寶以前用兵故實,特出睿斷,以重邊計。 又請減並柵壘,召募土兵,省騎軍,增步卒。 又上鬻爵令。 時詔問攻守之計,竦具二策,令琦與洙詣闕奏之。 帝取攻策,以洙為集賢校理。 洙遂趨延州謀出兵,而仲淹持不可。 還至慶州,會任福敗於好水川,因發慶州部將劉政鋭卒數千,趨鎮戎軍赴救,未至,賊引去。 夏竦奏洙擅發兵,降通判濠州。 當時言者謂福之敗,由參軍耿傅督戰太急。 後得傅書,乃戒福使持重,毋輕進。 洙以傅文吏,無軍責而死於行陣,又為時所誣,遂作《憫忠》、《辨誣》二篇。 未幾,韓琦知秦州,闢洙通判州事,加直集賢院。 上奏曰: 漢文帝盛德之主,賈誼論當時事勢,猶雲可為慟哭。 孝武帝外製四夷,以強主威,徐樂、嚴安尚以陳勝亡秦、六卿篡晉為戒。 二帝不以危亂滅亡為諱,故子孫保有天下者十餘世。 秦二世時,關東盜起。 或以反者聞,二世怒,下吏;或曰逐捕今盡,不足憂,乃悅。 隋煬帝時,四方兵起,左右近臣皆隱賊數,不以實聞,或言賊多者,輒被詰。 二帝以危亂滅亡為諱,故秦、隋宗社數年為丘墟。 陛下視今日天下之治,孰與漢文?威制四夷,孰與漢武?國家基本仁德,陛下慈孝愛民,誠萬萬于秦、隋矣。 至于西有不臣之虜,北有強大之鄰,非特閭巷盜賊之勢也。 第3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