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咨于兄弟中最為少文,然以氣節自任。 工隷書。 善射,嘗以錢為的,一發貫其中。 兄弟同時貴顯,時推為盛族。 子述古,太子賓客致仕;博古,篤學能文,為館閣校勘,早卒。 從子漸字鴻漸,少以文學知名于蜀。 淳化中,與其父堯封皆以進士試廷中,太宗擢漸第,輒辭不就,願擢其父,許之。 至咸平初,漸始仕,為天水縣尉。 時學者罕通揚雄《太玄經》,漸獨好之,著書十五篇,號《演玄》,奏之。 召試學士院,授儀州軍事推官。 舉賢良方正科,不中,復調隴西防禦推官,坐法免歸,不復有仕進意,蜀中學者多從之遊。 堯咨不學,漸心薄之。 堯咨後貴顯,與漸益不同,因言漸罪戾之人,聚徒太盛,不宜久留遠方。 即召漸至京師,授潁州長史。 丁謂等知其無他,得改鳳州團練推官,遷耀州節度推官。 卒,有文集十五卷,自號金龜子。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陸人,後徙開封之雍丘。 父杞,嘗為九江掾,與其妻鐘禱于廬阜。 鐘夢道士授以書曰:「以遺爾子。 」視之,《小戴禮》也,已而庠生。 他日見許真君像,即夢中見者。 庠天聖初舉進士,開封試、禮部皆第一,擢大理評事、同判襄州。 召試,遷太子中允、直史館,歷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再遷左正言。 郭皇后廢,庠與御史伏閣爭論,坐罰金。 久之,知制誥。 時親策賢良、茂才等科,而命與武舉人雜視。 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設次具飲膳,斥武舉人令別試。 」詔從之。 兼史館修撰、知審刑院。 密州豪王澥私釀酒,鄰人往捕之,澥紿奴曰:「盜也。 」盡使殺其父子四人。 州論奴以法,澥獨不死。 宰相陳堯佐右澥,庠力爭,卒抵澥死。 改權判吏部流內銓,遷尚書刑部員外郎。 仁宗欲以為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中書言故事無自知制誥除執政者,乃詔為翰林學士。 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 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號;郊,交也。 合姓名言之為不祥。 」帝弗為意,他日以諭之,因改名庠。 寶元中,以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庠為相儒雅,練習故事,自執政,遇事輒分別是非。 嘗從容論及唐入閣儀,庠退而上奏曰: 入閣,乃有唐只日于紫宸殿受常朝之儀也。 唐有大內,又有大明宮,宮在大內之東北,世謂之東內,高宗以後,天子多在。 大明宮之正南門曰丹鳳門,門內第一殿曰含元殿,大朝會則禦之;第二殿曰宣政殿,謂之正衙,朔望大冊拜則禦之;第三殿曰紫宸殿,謂之上閣,亦曰內衙,只日常朝則禦之。 天子坐朝,須立伏于正衙殿,或乘輿止禦紫宸,即喚仗自宣政殿兩門入,是謂東、西上閣門也。 以本朝宮殿視之:宣德門,唐丹鳳門也;大慶殿,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 今欲求入閣本意,施于儀典,須先立仗文德庭,如天子止禦紫宸,即喚仗自東、西閣門入,如此則差與舊儀合。 但今之諸殿,比于唐制南北不相對爾。 又按唐自中葉以還,雙日及非時大臣奏事,別開延英殿,若今假日禦崇政、延和是也。 乃知唐制每遇坐朝日,即為入閣,其後正衙立仗因而遂廢,甚非禮也。 庠與宰相呂夷簡論數不同,凡庠與善者,夷簡皆指為朋黨,如鄭戩、葉清臣等悉出之,乃以庠知揚州。 未幾,以資政殿學士徙鄆州,進給事中。 參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問宰相章得象,誰可代仲淹者,得象薦宋祁。 帝雅意在庠,復召為參知政事。 慶歷七年春旱,用漢災異策免三公故事,罷宰相賈昌朝,輔臣皆削一官,以庠為右諫議大夫。 帝嘗召二府對資政殿,出手詔策以時事,庠曰:「兩漢對策,本延岩穴草萊之士,今備位政府而比諸生,非所以尊朝廷,請至中書合議條奏。 」時陳執中為相,不學少文,故夏竦為帝畫此謀,意欲困執中也。 論者以庠為知體。 明年,除尚書工部侍郎,充樞密使。 皇祐中,拜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享明堂,遷工部尚書。 嘗請復群臣家廟,曰:「慶歷元年赦書,許文武官立家廟,而有司終不能推述先典,因循顧望,使王公薦享,下同委巷,衣冠昭穆,雜用家人,緣偷襲弊,甚可嗟也。 請下有司論定施行。 」而議者不一,卒不果復。 三年,祁子與越國夫人曹氏客張彥方游。 而彥方偽造敕牒,為人補官,論死。 諫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又言庠在政府無所建明,庠亦請去。 乃以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河南府,後徙許州,又徙河陽,再遷兵部尚書。 入覲,詔綴中書門下班,出入視其儀物。 以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樞密使,封莒國公。 數言:「國家當慎固根本,畿輔宿兵常盈四十萬,羡則出補更戍,祖宗初謀也,不苟輕改。 」既而與副使程戡不協,戡罷,而御史言庠昏惰,乃以河陽三城節度、同平章事判鄭州,徙相州。 以疾召還。 英宗即位,移鎮武寧軍,改封鄭國公。 庠在相州,即上章請老,至是請猶未已。 帝以大臣故,未忍遽從,乃出判亳州。 庠前後所至,以慎靜為治,及再登用,遂沉浮自安。 晚愛信幼子,多與小人遊,不謹。 御史呂晦請敕庠不得以二子隨,帝曰:「庠老矣,奈何不使其子從之。 」至亳,請老益堅,以司空致仕。 卒,贈太尉兼侍中,謚元獻。 帝為篆其墓碑曰「忠規德范之碑」。 庠自應舉時,與祁俱以文學名擅天下,儉約不好聲色,讀書至老不倦。 善正訛謬,嘗校定《國語》,撰《補音》三卷。 又輯《紀年通譜》,區別正閏,為十二卷。 《掖垣叢志》三卷,《尊號錄》一卷,別集四十捲。 天資忠厚,嘗曰:「逆詐恃明,殘人矜才,吾終身不為也。 」沈邈嘗為京東轉運使,數以事侵庠。 及庠在洛,邈子監曲院,因出借縣人負物,杖之,道死實以他疾。 而邈子為府屬所惡,欲痛治之以法,庠獨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稱其長者。 弟祁。 祁字子京,與兄庠同時舉進士,禮部奏祁第一,庠第三。 章獻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 人呼曰「二宋」,以大小別之。 釋褐復州軍事推官。 孫奭薦之,改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 召試,授直史館,再遷太常博士、同知禮儀院。 有司言太常舊樂數增損,其聲不和。 詔祁同按試。 李照定新樂,胡瑗鑄鐘磬,祁皆典之,事見《樂志》。 預修《廣業記》成,遷尚書工部員外郎、同修起居注、權三司度支判官。 方陝西用兵,調費日蹙,上疏曰: 兵以食為本,食以貨為資,聖人一天下之具也。 今左藏無積年之鏹,太倉無三歲之粟,尚方冶銅匱而不發。 承平如此,已自凋困,良由取之既殫、用之無度也。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費,以困天下之財。 財窮用褊,而欲興師遠事,誠無謀矣。 能去三冗、節三費,專備西北之屯,可曠然高枕矣。 第2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