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李繼遷擾西鄙,保安軍奏獲其母。 至是,太宗欲誅之,以寇準居樞密副使,獨召與謀。 準退,過相幕,端疑謀大事,邀謂準曰:「上戒君勿言于端乎?」準曰:「否。 」端曰:「邊鄙常事,端不必與知,若軍國大計,端備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準遂告其故,端曰:「何以處之?」準曰:「欲斬于保安軍北門外,以戒凶逆。 」端曰:「必若此,非計之得也,願少緩之,端將覆奏。 」入曰:「昔項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願分我一杯羹。 ’夫舉大事不顧其親,況繼遷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殺之,明日繼遷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結怨仇,愈堅其叛心爾。 」太宗曰:「然則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於延州,使善養視之,以招來繼遷。 雖不能即降,終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撫髀稱善曰:「微卿,幾誤我事。 」即用其策。 其母后病死延州,繼遷尋亦死,繼遷子竟納款請命,端之力也。 進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 太宗不豫,真宗為皇太子,端日與太子問起居。 及疾大漸,內侍王繼恩忌太子英明,陰與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謀立故楚王元佐。 太宗崩,李皇后命繼恩召端,端知有變,鎖繼恩于閣內,使人守之而入。 皇后曰:「宮車已晏駕,立嗣以長,順也,今將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為今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命有異議邪?」乃奉太子至福寧庭中。 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請捲簾,升殿審視,然後降階,率群臣拜呼萬歲。 以繼勛為使相,赴陳州。 貶昌齡忠武軍司馬,繼恩右監門衛將軍、均州安置,旦除名流潯州,籍其家貲。 真宗每見輔臣入對,惟于端肅然拱揖,不以名呼。 又以端軀體洪大,宮庭階戺稍峻,特令梓人為納陛。 嘗召對便殿,訪軍國大事經久之制,端陳當世急務,皆有條理,真宗嘉納。 加右仆射,監修國史。 明年夏,被疾,詔免常參,就中書視事。 上疏求解,不許。 十月,以太子太保罷。 在告三百日,有司言當罷奉,詔賜如故。 車駕臨問,端不能興,撫慰甚至。 卒,年六十六,贈司空,謚正惠,追封妻李氏涇國夫人,以其子藩為太子中舍,荀大理評事,蔚千牛備身,藹殿中省進馬。 端姿儀瑰秀,有器量,寬厚多恕,善談謔,意豁如也。 雖屢經擯退,未嘗以得喪介懷。 善與人交,輕財好施,未嘗問家事。 李惟清自知樞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己,及端免朝謁,乃彈奏常參官疾告踰年受奉者,又構人訟堂吏過失,欲以中端。 端曰:「吾直道而行,無所愧畏,風波之言不足慮也。 」 端祖兗,嘗事滄州節度劉守文為判官。 守文之亂,兗舉族被害。 時父琦方幼,同郡趙玉冒鋒刃紿監者曰:「此予之弟,非呂氏子也。 」遂得免。 玉子文度為耀帥,文度孫紹宗十餘歲,端視如己子,表薦賜出身。 故相馮道,鄉裡世舊,道子正之病廢,端分奉給之。 端兩使絶域,其國嘆重之,後有使往者,每問端為宰相否,其名顯如此。 景德二年,真宗聞端後嗣不振,又錄蔚為奉禮郎。 藩後病足,不任朝謁,請告累年,有司奏罷其奉,真宗特令複舊官,分司西京,給奉家居養病。 端不蓄貲產,藩兄弟貧匱,又迫婚嫁,因質其居第。 真宗時,出內府錢五百萬贖還之。 又別賜金帛,俾償宿負,遣使檢校家事。 藩、荀皆至國子博士,蔚至太子中舍。 畢士安,字仁叟,代州雲中人。 曾祖宗昱,本縣令。 祖球,本州別駕。 父乂林,累闢使府,終觀城令,因家焉。 士安少好學,事繼母祝氏以孝聞。 祝氏曰:「學必求良師友。 」乃與如宋,又如鄭,得楊璞、韓丕、劉錫為友,因為鄭人。 乾德四年,舉進士。 邠帥楊廷璋闢幕府,掌書奏。 開寶四年,歷濟州團練推官,專掌筦榷,歲課增羡。 改兗州觀察推官。 太平興國初,為大理寺丞,領三門發運事。 吳越錢俶納土,選知台州,言:「錢氏上圖籍,有司皆張侈賦數,今湖海新民始得天子命吏,宜有安輯,願一用舊籍。 」詔從之。 明年,遷左贊善大夫,徙饒州,改殿中丞。 召還,為監察御史。 復出知乾州,以母老願降任就養,改監汝州稻田務。 雍熙二年,諸王出閣,慎擇僚屬。 以虞部郎中王龜從兼陳王府記室參軍,水部員外郎王素兼韓王府記室參軍,秘書丞張茂直兼益王府記室參軍,士安遷左拾遺兼冀王府記室參軍。 太宗召謂曰:「諸子生長宮庭,未閒外事,年漸成人,必資良士贊導,使日聞忠孝之道,卿等勉之。 」賜襲衣、銀帶、鞍勒馬。 士安本名士元,以「元」犯王諱,遂改焉。 遷考功員外郎。 端拱中,詔王府僚屬各獻所著文,太宗閲視累日,問近臣曰:「其才已見矣,其行孰優?」或以士安對。 上曰:「正協朕意。 」俄以本官知制誥,王請對願留府邸,不許。 淳化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 大臣以張洎薦,太宗曰:「洎視畢士安詞藝踐歷固不減,但履行遠在下爾。 」士安以父名乂林抗章引避,朝議謂二名不偏諱,不聽。 三年,與蘇易簡同知貢舉,加主客郎中。 以疾請外,改右諫議大夫、知潁州。 真宗以壽王尹開封府,召為判官。 及為皇太子,以兼右庶子遷給事中。 登位,命權知開封府事,拜工部侍郎、樞密直學士。 時近臣有怙勢強取民間定婚女,其家訴于府,士安因對奏,還之。 宮府常從為廷職者,每授任于外,必令士安戒勖。 咸平初,辭府職,拜禮部侍郎,復為翰林學士。 詔選官校勘《三國志》、晉、唐書。 或有言兩晉事多鄙惡不可流行者。 真宗以語宰相,士安曰:「惡以戒世,善以勸後。 善惡之事,《春秋》備載。 」真宗然之,遂命刊刻。 士安以目疾求解,改兵部侍郎,出知潞州,特加月給之數。 入為翰林侍讀學士。 景德初,兼秘書監。 契丹謀入境,士安首疏五事應詔,陳選將、餉兵、理財之策,真宗嘉納。 李沆卒,進士安吏部侍郎、參知政事。 入謝,真宗曰:「未也,行且相卿。 」士安頓首。 真宗曰:「朕倚卿以輔相,豈特今日。 然時方多事,求與卿同進者,其誰可?」對曰:「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駑朽,實不足以勝任。 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 」真宗曰:「聞其好剛使氣。 」又對曰:「準方正慷慨有大節,忘身徇國,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積,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為流俗所喜。 今天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安佚,而西北跳樑為邊境患,若準者正所宜用也。 」真宗曰:「然,當藉卿宿德鎮之。 」未閲月,以本官與準同拜平章事。 士安兼監修國史,居準上。 準為相,守正嫉惡,小人日思所以傾之。 有布衣申宗古告準交通安王元傑,準皇恐,莫知所自明。 士安力辯其誣,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斬之,準乃安。 景德元年九月,契丹統軍撻覽引兵分掠威虜、順安、北平,侵保州,攻定武,數為諸軍所卻,益東駐陽城澱,遂攻高陽,不得逞,轉窺貝、冀、天雄,兵號二十萬。 真宗坐便殿,問策安出。 士安與寇準條所以禦備狀,又合議請真宗幸澶淵。 士安言澶淵之行,當在仲冬;準謂當亟往,不可緩。 卒用士安議。 第2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