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終倜儻自任,不拘小節,有干局,沈敏善斷,不畏強禦,輕財好施。 歷典藩閫,能撫士卒,豐于宴犒,官用不足,則傾私帑及榷錢以給之。 家無餘財,奉身甚薄,常所禦者,銅鞍勒馬而已。 第在崇仁裡者,德驤所創。 有終在蜀嘗貸備用庫錢數百萬,奏納其第償之,優詔蠲免。 為宣徽使,特給廉鎮公用錢歲二千貫。 身沒之日,宿負猶不啻千萬,官為償之。 王繼英在樞密,頗忌有終進用,屢言其在蜀及守邊厚費以收士卒心,真宗不之信,卒保護焉。 孝先字子思,有鄰子也。 舉進士,試秘書省校書郎,知天長縣。 以衛濯訟其內亂,除籍配均州。 後復知宛丘縣,李繼隆判陳州,薦其能,加試大理評事。 契丹內寇,真宗幸大名,孝先以部芻糧河北,首至行在,擢太常寺奉禮郎。 王均反益州,隨季父有終進討,孝先率先鋒與賊戰升仙橋,斬首數百,得均金槍黃傘以獻,改將作監丞。 李繼遷陷靈州,朝廷調兵,軍費多出於民,關內大擾。 孝先請益募商人入粟塞下,償以茶鹽。 召對稱旨,命馳驛陝西,與轉運使鄭文寶議立規畫,後多施行。 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 嘗建置三司拘收司,以檢天下財利出入之數,詔如其請。 知興元府,坐保任失實,降通判華州,徙知鄆州。 宰相寇準舉,換內園使、知貝州。 會慈州民張熙載詐稱黃河都總管,籍並河州郡芻糧數,至貝州。 孝先覺其奸,捕系獄。 孝先欲因此為奇功,以動朝廷,迫司理參軍紀瑛教熙載偽為契丹諜者,號景州刺史兼侍中、司空、大靈宮使,部送京師。 樞密院按得孝先所教狀,謫澤州都監,利、虢三州,改環慶路兵馬鈐轄、知邠州。 踰年,領昭州刺史,為益州鈐轄,再遷左藏庫使,擢西上閣門使、涇原路鈐轄兼知渭州,復知邠州,徙耀州,以為右領軍衛大將軍、昭州刺史,分司西京卒。 子簡夫。 簡夫字太簡,隱居不仕。 康定中,樞密使杜衍薦之,召見,以秘書省校書郎簽書秦州觀察判官。 公事既罷,居長安,自以處士起,不復肯隨眾調官,多為岐路求闢薦。 時三白渠久廢,京兆府遂薦簡夫治渠事。 先時,治渠歲役六縣民四十日,用梢木數百萬,而水不足。 簡夫用三十日,梢木比舊三之一,而水有餘。 知坊州,徙簡州,用張方平薦,知雅州。 既而辰州蠻酋彭仕羲內寇,三司副使李參、侍御史朱處約安撫不能定,繼命簡夫往。 至則督諸將進兵,築明溪上、下二砦,據其險要,拓取故省地石馬崖五百餘里。 仕羲內附。 擢三司鹽鐵判官,以疾,知虢、同二州,累遷尚書職方員外郎,卒。 錄其子壽臣為郊社齋郎。 簡夫始起隱者,出入乘牛,冠鐵冠,自號「山長」。 關中用兵,以口舌捭闔公卿。 既仕,自奉稍驕侈,騶禦服飾,頓忘其舊,裡閭指笑之曰:「牛及鐵冠安在?」 王超,趙州人,弱冠長七尺餘。 太宗尹京,召置麾下。 及即位,以隷禦龍直。 淳化二年,累遷至河西軍節度使、殿前都虞候。 真宗嗣位,以翊戴功,加檢校太傅、領天平軍節度。 咸平二年秋,大閲禁兵二十萬于東郊,超執五方旗以節進退,上禦戎幄觀之,面賜褒獎。 從幸大名,與都虞候張進併為先鋒。 都大點檢傅潛逗撓得罪,以超為侍衛馬步軍都虞候、鎮州行營都部署,又帥鎮、定、高陽關三路。 契丹入邊,與戰于遂城西,俘馘二萬計,斬其裨王騎將十五人,手詔褒美。 李繼遷陷清遠軍,以超將西面行營之師禦之,徙帥永興軍。 宰相言超材堪將帥,遂以超帥定州路行營,王繼忠副之。 尋加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密遣中使賜以禦弓矢,許便宜從事。 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 咸平六年,遼師大入,超召鎮州桑贊、高陽關周瑩率兵會定州,瑩以非詔旨不至。 遼兵圍望都,超、贊率兵赴之,陣于縣南六里。 繼忠在陣東偏,契丹出其背,遮絶糧道,人馬乏困,繼忠馳前與契丹戰,超、贊遂旋師,繼忠孤軍沒焉。 上即遣劉承珪、李允則馳往,察退衄之狀,且言鎮州副部署李福、拱聖軍都指揮使王升當戰先旋,福坐削籍流封州,升決杖配隷瓊州。 景德初,上親巡澶淵,召超赴行在,復緩師期,契丹遂深入。 會南北通好,故薄其責,止罷超三路帥,為崇信軍節度使,徙知河陽。 又移鎮建雄,知青州,卒。 贈侍中,再贈尚書令,追封魯國公,謚武康。 超為將善部分,禦下有恩。 與高瓊同典禁旅,嘗休假他適,過營壘,軍校不時將迎,瓊即命箠罰,超以為非公行,不當加罪,人稱其恕。 然臨軍寡謀,拙于戰鬥。 子德用。 德用字元輔。 父超為懷州防禦使,補衙內都指揮使。 至道二年,分五路出兵擊李繼遷,超帥兵六萬出綏、夏,德用年十七,為先鋒,將萬人戰鐵門關,斬首十三級,俘掠畜產以數萬計。 進師烏白池,他將多失道不至,虜鋭甚,超按兵不進,德用請乘之,得精兵五千,轉戰三日,敵勢卻。 德用曰:「歸師迫險必亂。 」乃領兵距夏州五十里,絶其歸路,下令曰:「亂行者斬!」一軍肅然,超亦為之按轡。 繼遷躡其後,左右望見隊伍甚嚴整,莫敢近。 超撫其背曰:「王氏有子矣。 」 累遷內殿崇班,以禦前忠佐為馬軍都軍頭,出為邢、洺、磁、相巡檢。 盜張洪霸相聚界上,吏不能捕。 德用以氈車載勇士,詐為婦人飾,過邯鄲。 賊果來邀,勇士奮出,悉禽之。 徙督捕陝西東路,盜賊相戒曰:「此禽張洪霸者。 」皆相率逃去。 為環、慶路指揮使,尋以奏事忤旨,責授鄆州馬步軍都指揮使。 歷內殿直都虞候、殿前左班都虞候、柳州刺史,遷捧日左廂都指揮使、英州團練使。 天聖初,以博州團練使知廣信軍。 城壞久不治,德用率禁軍增築之,有詔褒諭。 徙冀州,歷龍神衛、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康州防禦使、侍衛親軍步軍馬軍都虞候。 召還,又為並、代州馬步軍副都總管,遷殿前都虞候、步軍副都指揮使。 歷桂州、福州觀察使。 章獻太后臨朝,有求內降補軍吏者,德用曰:「補吏,軍政也,不可與。 」太后固欲與之,卒不奉詔,乃止。 太后崩,有司請衛士坐甲,德用曰:「非故事也。 」不奉詔。 仁宗閲太后閣中,得德用前奏軍吏事,奇之,以為可大用,拜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 德用謝曰:「臣武人,幸得以馳驅自效,賴陛下威靈,待罪行間足矣。 且臣不學,不足以當大事。 」帝遣使者趣入院,遂為副使。 久之,以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同知院事,遷知院。 歷安德軍,加檢校太尉、定國軍節度使、宣徽南院使。 趙元昊反,德用請自將討之,不許。 第26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