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興國初,預討梅山洞蠻。 契丹使來貢,詔侁送於境上。 還,使靈州、通遠軍。 及旋,言主帥所留牙兵率與邊人交結,頗桀黠難制,歲久當慮,請悉代之。 太宗因遣侁調內郡卒往代之。 戍者聞代,多不願還。 侁察其中旅拒者斬之以徇,眾皆悚息,遂將以還。 一歲中數往來西邊,多奏便宜,上多聽用,遷通事舍人。 四年,從征太原,以侁護陽曲、塌地、石嶺關諸屯,賜廄馬介冑。 五月,即城下轉東上閣門副使。 晉陽平,留為嵐、憲巡檢。 九年,代還,遷西上閣門使,賜錢百萬。 河西三族首領折遇乜叛入李繼遷,侁帥師討擒之,以功領蔚州刺史。 王師北征,命為并州駐泊都監,又為雲、應等州兵馬都監。 侁性剛愎,以語激楊業,業因力戰陷于陣,侁坐除名,配隷金州,事載《楊業傳》。 會赦,移均州團練副使。 淳化五年召還,道病,至京師卒。 弟僎,供奉官、閣門祗候,坐征交阯軍敗誅;備、偃併進士及第,偃至太常博士。 樸弟格,宋初為右補闕、直史館,至都官員外郎、廣南轉運使。 格子侗,太平興國進士,至都官員外郎。 劉審瓊,涿州范陽人。 家素貧。 漢乾祐中,湘陰公鎮彭門,審瓊始隷帳下。 周祖受命,遁去,依永興軍節度劉詞,頗委任之。 詞卒,屬太祖節鎮,給事左右。 及受禪,補殿直。 從平澤、潞,改供奉官。 開寶中,累遷至軍器庫使。 會樞密使李崇矩門人鄭伸擊登聞鼓,誣告崇矩受太原席羲叟黃金,私結翰林學士扈蒙,以甲科私羲叟,引審瓊為證。 上怒,召審瓊詰問,審瓊具言其誣枉,得解,遂出知鎮州。 七年,太宗征河東,駐蹕月餘,儲彳侍無闕,遷領檀州刺史、知潭州。 州素多火,日調民積水為防,民甚勞之。 審瓊至,悉罷之,以為民便。 徙知河陽。 淳化三年,受代歸,陳衰老,乞正受郡符。 上閔其舊人,授坊州刺史。 至道三年,卒於官。 審瓊嘗給事外諸侯,雅善酒令博鞠,年八十餘,筋力不衰,髭發黳黑。 孫爽,進士及第,後為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 論曰:王贊奮跡小校,有奉公之節,繩奸列郡,不畏強禦。 保續單車出使,不辱君命。 懷忠識荊渚之將危。 繼勛知番禺之可取。 侯贇久治邊郡。 文寶數護屯兵:斯各一時之效也。 德裕、梁迥、欽祚、王侁皆練習戎旅,頗著勛勞,然率強戾而乏溫克,以速于戾,斯乃明哲之所戒。 玭以剛險蒙悔吝,珪以發擿肆威福,其不逞者歟!守素不事躁競,審瓊克享期頤。 《易》曰:「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此之謂也。 列傳第三十四 ○劉福安守忠孔守正譚延美元達常思德尹繼倫薛超丁罕趙瑫附郭密傅思讓李斌附田仁朗劉謙 劉福,徐州下邳人。 少倜儻,魁岸有膂力。 周顯德中,世宗征淮南,福徒步謁見于壽春。 世宗奇之,因留麾下。 每出戰,則令福率衛士為先鋒,與破紫金山砦。 淮南平,錄功授懷德指揮使。 宋初,遷橫海指揮使,率所部隷步帥劉光毅,由峽路征蜀。 比至成都,孟昶已降。 大將王全斌部送降卒歸京師,至綿州,降卒盜庫兵,劫蜀舊將全師雄以叛,焚廬舍,剽財貨以去。 刺史成彥饒以同、華兵百餘人守其城,全斌遣米光緒將七百騎及福所部以屯護之。 光緒盡殺師雄妻孥,師雄領叛卒,益聚村民十餘萬眾,攻城益急。 會龍捷指揮使田紹斌率精鋭百騎,由東山西北行,福領所部由山南行,出賊不意,夾擊之。 賊眾大潰,斬首及溺江死者以萬計,以功授虎捷都虞候。 繼隷曹彬麾下,平江南。 還,授指揮使,領蔚州刺史。 從太宗克並、汾,遷馬步都軍頭、武州團練使。 端拱初,出為洺州防禦使。 二年,改雄州防禦使兼本州兵馬部署。 雄州地控邊塞,常屯重兵。 福至部,按行城壘,調鎮兵以給繕完,出私錢以資宴犒,寇雖大至,而恃以無恐矣。 淳化初,遷涼州觀察使、判雄州事。 二年,卒,年六十四。 贈太傅。 福雖不學,而禦下有方略,為政簡易,人甚德之。 領雄州五年,郡境寧謐。 福既貴,諸子嘗勸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祿厚,足以僦舍以庇。 汝曹既無尺寸功以報朝廷,豈可營度居室,為自安計乎?」卒不許。 既死,上聞其言,賜其子白金五千兩,使市第宅。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晉陽人。 父審琦,為周平盧軍節度,封陳王。 晉天福八年,審琦出領山南東道,以守忠為牙內指揮使,領綉州刺史。 周顯德四年春,改鞍轡庫使。 會淮南初下,命守忠馳往宣諭。 時藩臣驕蹇,遇朝使多簡傲,守忠抗以正禮,無所辱命。 未幾,改衛州刺史。 宋初,入為左衛將軍。 建隆四年,湖南初平,命為永州刺史。 乾德中,護河陰屯兵。 蜀平,太祖知遠俗苦苛虐,南鄭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興元府以撫綏之。 四年,改漢州刺史。 時寇難甫平,使車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錢以給用。 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已以正,汝行見之,當效其為人也。 」開寶初,改濮州刺史。 會河決澶州,命守忠副潁州團練使曹翰護役,河決遂塞。 五年,知遼州。 民有陰召並寇謀內應者,事泄,守忠悉斬以徇。 九年,命將征太原,守忠受詔與孫晏宣由遼州入,既而與路羅砦監押馬繼恩遇,乃相與會兵入賊境,燔砦四十餘,獲牛羊數千。 議將深入,會上崩,乃班師。 太平興國初,移知靈州,在官凡七年。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 每西戎犯邊,戰無不捷,錄功就拜濮州團練使。 端拱中,知滄州,改瀛州,兼高陽關駐泊部署,遷瀛州防禦使。 初,守忠嘗夢一「濮」字方丈餘,及領是郡幾二十年,於是始悟。 淳化二年,徙知雄州。 方與僚佐宴飲,有軍校謀變,擐甲及閽,閽者倉卒入白。 守忠言笑自若,徐顧坐客曰:「此輩酒狂爾,擒之可也。 」人服其量焉。 明年,加耀州觀察使,兼判雄州。 未幾召還,條陳邊事,敷奏稱旨,賜錢五百萬。 五年,又知滄州。 至道初,移雄州。 三年,復知滄州。 拜感德軍節度觀察留後,徙宋州,兼制置營田使。 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 咸平三年入覲,遣還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贈太尉。 錄其子繼昌為供備庫副使,婿王世及為光祿寺丞。 守忠謹慤淡薄,為治簡靜。 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禪後,每優任之,守忠處之益謙。 從征太原,多與謀略,人罕知之者。 所至藩郡,樂施予,豐宴犒,且喜與士大夫游從,故時論多與之。 初,審琦以愛妾故,為隷人所戕。 守忠終身不畜妓妾,而喜佞佛,蓋有所懲雲。 孔守正,開封浚儀人。 幼事後唐明宗子許王從益。 漢初,為東西班承旨,事魏王承訓。 周世宗征淮南,以材勇選為東班承旨。 宋初,補內殿直,兼領驍雄、吐渾指揮。 從劉廷翰平蜀,還,遷驍雄副指揮使。 開寶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隷何繼筠麾下。 會契丹遣兵來援晉陽,守正接戰于石嶺關,大敗之,斬首萬級,獲其將王破得。 時宋師之陷敵者數百人,守正以騎軍馳之,盡奪以還。 第2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243頁